巴沙爾長期接受先進教育,爲何把敘利亞越改越亂

巴沙爾早年並不哈菲茲-阿薩德的繼任人選,因此巴沙爾並沒有像他大哥一樣長期接受國內教育,熟知敘利亞本人情世故,

反而在他內心更多的是對西方文化的崇拜。

在上完高中之後,或許是受到他父親的影響(老阿薩德曾勵志成為一名醫生,懸壺濟世),巴沙爾便早早的進入了醫學院,後來輾轉進入英國成為了一名合格的眼科醫生,他在哪裡結識了自己的妻子。他並不像其他中東領導人三妻四妾,而是一直深愛自己的妻子。而她的妻子也同樣是一位賢妻良母,即使她現在身患癌症,仍然堅守和支持著他的丈夫。

在老師同學眼裡面,巴沙爾是一個內向的人,為人隨和完全沒有所謂“皇子”的架子,並且做事認真,他的導師稱他為一名合格的醫生。怎奈世事無常,由於大哥意外喪生,他不得不在九十年代回國進入軍事學校,一路摸爬滾打在軍隊逐步往上爬。但是上天並沒有眷顧這個少年,參加軍校僅僅六年之後,老阿薩德在2000年便永久的離開了敘利亞。他需要學的東西還太多了,但是老阿薩德卻已經沒有時間來全面培養他!!!

巴沙爾上臺之後,大刀闊斧的對經濟進行改革,推行私有化經濟。政治上放鬆言論,允許使用互聯網,並且在一夜之間撤銷他和他父親的畫像,減少個人崇拜。他雖然繼承了他父親在內政外交上的大方向,但是卻有意無意的融入了西方的價值觀,因此倍受法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推崇,一度被稱為“大馬士革之春”。

無獨有偶,利比亞卡扎菲的二兒子塞義夫同樣曾留學英國,並且深的西方領導人青睞。在他的蠱惑下,卡扎菲脫離原有的保守政策,出賣俄羅斯等國、銷燬化學武器,以謀取一時的和平。但是到死他也不知道,英國一直在他留學時,利用各種方式向他灌輸西方價值觀,而他的弟弟在戰後毫不避諱的說:塞義夫必須要承擔責任,他的理論完全不符合利比亞的實際情況。

巴沙爾同樣是被西方思想灌輸的學生,特別是他的脾氣秉性,讓他註定無法成為像他父親一樣的中東雄獅!巴沙爾的改革政策施行了11年,卻讓這個在中東曾經不可一世的國家轟然倒塌,虎賁認為這背後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條:

1.紙上談兵的年輕人。巴沙爾上臺後老阿薩德班底所剩無幾,巴沙爾的妹夫、弟弟、戰友、同學、朋友進入敘利亞高層,他們無一例外全都是年輕人並且大部分擁有留學經歷。

他們雖然擁有和巴沙爾相似的政見,然而巴沙爾萬萬沒有想到,正是老阿薩德的老臣才是最熟悉敘利亞內政的人,特別是在處理部落關係上(敘利亞是由部落組成的社會),巴沙爾的班底始終無法和老阿薩德班底媲美。

2.盲目的經濟改革。巴沙爾上臺之後放鬆了對農業的重視,特別是內戰前敘利亞發生罕見旱災,導致幾十上百萬農村人口湧入城市。而對於城市經濟,巴沙爾大幅改革經濟模式,解散大量國企,鼓勵私營企業發展。

但是由於過於激進,私營經濟還未壯大,大量工人並沒有找到合適工作,反而取消了高福利的政策,因此形成了大量城市貧民窟。另外由於取消部分國企,大量國有資產流入了有關係有背景官員手裡面,形成了裙帶資本主義,反而加劇了敘利亞國內的貧富差距。正是數百萬的城市農村的貧困人口,成為了敘利亞內戰的主力軍。

3.弱化威權體制。哈菲茲-阿薩德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上臺之前,敘利亞經歷了20年的動亂時代,當時的敘利亞被稱為“政變國家”。因此老阿薩德吸取教訓,建立了強威權體制國家。

然而由於巴沙爾長期接受西方思想,對絕對自由和民主充滿了莫名的好感,因此上臺後放松言論自由、互聯網管制、個人崇拜。正是一臺一臺手機和無數個推特賬號,西方才得以灌輸“巴沙爾下臺,就有好日子”的思想,藉機挑動敘利亞內戰。

對於巴沙爾來說,或許擔任總統並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或許他更應該當一名眼科醫生,內向且隨和的他也正是按著這個目前塑造自己。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或許巴沙爾才會真正理解“南唐詩人皇帝李煜”的心境。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李煜

透過現象看本質,虎賁帶你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