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党:火光与十字架下的疯狂(上)

兜帽白衣的不仅仅是刺客,更有可能是三K党

时间倒转到1865年的圣诞夜,田纳西州普拉斯基。

雪花从空中飘落,落在掺杂了碎冰的泥泞中被马蹄踩成了黑色,或者变成了“不可以吃的那种雪”。来自天堂的来客在接触到地面的污秽之后,再也不复它洁白神圣的样子了。此番场景在这圣诞的夜里,多了一份感伤和忧郁。尤其是对于那些战败了的南方老兵,此刻他们中的六位好兄弟——律师、棉花商人和出版商等等正在一位法官家中团聚。内战前,他们往往会在一起弹弹吉他、拉拉小提琴。但要与如此难忘的一年别离,并不是那么轻松的事。

内战后的美国

那一天晚上,有些听到窗外奇怪响动的人们打开了窗户,看到了令他们终生难忘的场景:六个如幽灵骑士般身着白色尖顶斗篷的家伙,纵马穿过人口密集,他们喊着发泄仇恨的词汇飞驰在大道上。然后,在这白茫茫的天地中散去了。

看到这幕场景的人,或许不会想到,也想不到,这六道身影,成为了美国种族分裂史上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在未来的百余年时光里,一个庞大的组织将把毒手伸向北美大陆的每一个角落。

3K党就此建立。

3K党元年

故事还从法官的家中开始说起。

虽然具体创立原因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3K党的创立者们都是些秘密结社爱好者。这个小组织的一切活动都在秘密中进行,而领导者都各有各的绰号:首领被称为“独眼巨人”,二把手被称为“大法师”,而三号人物的代号是“土耳其皇帝”,俱乐部的书记被称为“大作家”,信使被称为“黑鹰”,负责安全的成员被称作“罗马行刑官”,新成员一律称作“食尸者”。

当然,俱乐部的名字是最为重要的,“独眼巨人”理查德·瑞德提出一个希腊词“KYKLOS”,意为“党派、圆圈”。而军官约翰·肯尼迪上尉又补充了一个词“CLAN”(也有党派的意思)。两词相加,写成变体字就是“KUZKULX KLAN”(库克罗斯科兰),缩写为“KKK”。(另一说法是,这三个字原始字义是指手枪扣动扳机时三步骤声响,为学习射击时的口诀。)

几人对这个名字很满意,为了庆祝,他们从头到脚罩上一个白床单,眼前剪出两个洞,然后策马狂奔,引得全镇人出来围观。3K党的初次行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接着,在短短不到一年间,这个六人小团体从田纳西州的各个城镇吸引成员,很快就成长为一个庞大的民间地下社团。第二年,3K党成员开展了一些“更为实际”的行动,从破坏黑人祈祷会开始,逐渐演变为夜间闯入黑人住宅抢走枪支。

1867年,3K党在纳什维尔召开大会,发表党章(由前南方邦联军队乔治·高登准将起草)反对宪法重建,并任命前南方邦联军的福瑞斯特将军出任全国总干事。在这次会议上,他们自诩为“一个骑士精神、人道主义的仁慈的爱国主义组织,以保护白人的统治地位为首要目标,也保护妇女、弱者和受压迫者。”成员大都是前南方军成员和蓄奴主义者,他们不甘心南方在战争中的失败,希望在美国南部恢复白人至上的传统,反对联邦军实行的种族平等政策。作为有着悠久蓄奴历史的美国南方,想靠一场战争来撼动传统很明显是不可能的,而3K党就是这些保守势力的结合体。

在结成一个有效的组织之后,他们把行动的中心从恐吓转向了制造恐怖,不仅针对黑人,就连跟黑人友好的白人也成为他们鞭打和绞死的对象。这类恐怖活动在南方地区公开上演了三年之久,导致了千百起殴打和杀人的案件。1868年总统选举前夕,3K党暴徒就在短短几周内,在路易斯安那等地制造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惨剧,死伤超过两千人。

内森·贝福德·福瑞斯特

原本是田纳西州的一个奴隶主。没上过西点军校,也没读过军事书,但却拉起了南方军最具战斗力的一支骑兵部队,《阿甘正传》的主角弗雷斯·甘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位大哥可以说是一个实打实的传奇。

在1867年的纳什维尔大会上,福瑞斯特表示:“我们在全国拥有55万男性党员,我一声令下,五天内准能召

1868年的总统大选,竞选者分别是代表共和党的尤利塞斯.格兰特将军和代表民主党的前纽约州州长霍雷.肖

频发的暴力事件

在《乱世佳人》里,两位男主人公艾希礼和白瑞德作为南方上流社会的成员就是3K党的成员。小说中描述他们“在暗杀了南方激进的黑人运动领袖和同情黑人的白人之后,会留下三张扑克牌K,然后潇洒离去。”仿佛是惩奸除恶的侠盗。这种形象的诞生并非没有道理,有人指出,在代管南方期间,北方政府为了报复剥夺了很多南方人的权力,在很多方面上压榨他们,包庇北佬和黑人。导致了一批南方人组织起来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对付那些暴徒,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支持并加入3K党。

但无论用怎样的理由来开脱,塑造怎样的文学形象都无法抹杀3K党犯下的累累罪行。或许这个组织中有一些人是迫不得已加入组织,但是从相关文献的描述来看,3K党的种种做法只能用恐怖残忍来描述。

夜晚将近,一群身穿白袍,头戴尖顶帽的3K党员聚集在一片空旷的无人场地。场地中间竖着的巨型十字架直插天空,在淋上汽油之后,他们点燃十字架,让冲天的火光照映在残阳的天空。到了夜晚,火光更是与夜空形成强烈的对比。在3K党成员眼中,这是表达愤怒和恐吓的标志。火焰燃烧的噼啪声,伴随着人群中“绞死黑人!”“犹太人该死!”“白人万岁!”的疯狂呼号回响在荒郊野地里,形成了可怖的一幕。

如果说3K党的秘密仪式是其“恐怖”一面的表现,那么3K党的迫害行动则将南方前蓄奴者内心深处的残忍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那个政局还未彻底稳定的年代,3K党的高级成员其实还抱有复兴南方蓄奴制的幻想,而要跟北方佬作对,就要制造混乱。3K党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煽动南方民众执行私刑。在一些南方城镇,只要白人听说发生罪案或者谣传黑人做了什么不法之事(往往是侮辱白人妇女)。3K党就会趁机掀起暴乱,在骨干成员的引领下,一群人冲进监狱或者警局,把涉案黑人抓出来,在光天化日之下将其残忍杀害。有时将黑人吊死在大树或电线杆上,有时对其施行火刑,而在处死黑人之前,他们往往会用挖眼、拔齿、断肢、焚烧等酷刑来折磨受害者。面对3K党的暴行,围观的白人往往一片狂欢。而警察和和市长等管理人员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无事发生过。

此时的3K党组织,已经达到了其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巅峰。正所谓盛极必衰,嚣张跋扈的3K党此时已成为北方政府统一全国的阻碍,而他们所犯下的罪行更是把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进步人士猛烈抨击的对象。

一个崭新的美国,是不会容许3K党继续为非作歹下去的。

在美国意识形态对立加剧的背景下,《乱世佳人》被指责内容涉种族歧视。老牌的奥芬大剧院(Orpheum

3K党徒的装束。

火刑架集会可以说是3K党最具代表性的行动。

3K党的解散

虽然在美国南方各州都有成员,但是作为一个仅建立了几年的组织,3K党不仅缺少一个强力的领导团体,更缺乏一套完善周密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方式。3K党的发展初期以发展会员为第一要务,正所谓“来的就是客”,在会员的管理上很不上心。这就导致了3K党的管理混乱,成员在有了3K党成员的身份之后往往不愿意接受组织管辖,各地分部的自治性也很强。

“所谓的总干事只是有名无实,对于那些在复仇和私刑这些超出3K党宗旨的暴力活动中表现最积极的年轻人,我毫无权威可言。”——1868年《辛辛那提商业(Cincinnati Commercial)》对福瑞斯特的采访

事实确实如此——至少福瑞斯特是这么认为的,在他眼中,3K党是一个有防御性质的南方人地方组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承认联邦政府的权威性。但现实是:3K党成员的行为已经越来越过火,更多的恐怖事件在美国各地爆发,局势已经无法控制。最终,在1869年1月,这位3K党“一代目”意识到“3K党已经偏离了它原本的崇高爱国要求。成了一个对公众安全有害的组织”,于是下命令要求3K党停止一切此类行动并就地解散。然而对于一个松散的的组织,这样的指令显然无济于事。

3K党的处刑室

现代的3K党徒

3K党的第一次覆灭

不论福瑞斯特承认与否,他都要面对这样的现实:即使总干事下达了解散的命令,各地的3K党狂徒组织的迫害活动也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所谓的领导阶层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存在。既然系铃人不能解铃,那就只好动用国家强制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1871年,格兰特总统签发了《3K党执行法案》,联邦政府正式宣布3K党属于非法组织,且授权政府强行取缔该组织的活动。该法案的依据是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对公民权的普遍保护”。但在1882年,这一法案被美国最高法院被判违宪,理由是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相关原文是“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在州管辖范围内,也不得拒绝给予任何人以平等法律保护”,该修正案只适用于州,并不延伸至个人。于是政府对3K党的清扫也就此告一段落。不过在十一年的时间里,3K党的势力已经遭到了政府的有效打击。甚至可以说,老3K党已经在十九世纪末被联邦政府消灭了。

然而多民族、多人种杂居的美国,命中注定消灭不了种族歧视和种族分裂的阴影。3K党本身已经超越了一种组织,成为了持有白人至上主义观点的种族主义者的精神象征。只要一点合适的土壤,3K党就会死而复生,把魔爪伸向无辜的人们。

所以,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