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迷雾》为什么不是女性主义的?

喜欢看剧的读者,经常能听到一条看剧鄙视链,大体来说就是,喜欢看英剧的鄙视看美剧的,看美剧的鄙视看日剧的,看日剧的鄙视看韩剧的,看韩剧的鄙视看港剧的,看港剧的鄙视看台剧的,看台剧的鄙视看大陆电视剧……

这条鄙视链当然不一定正确,因为任何剧集都有它特定的影响和受众,火爆的也不一定优秀,没什么收视率的质量不一定就差。比如现在动辄就几十亿流量的小鲜肉剧,CP剧等等,看着火爆程度是足够了,但是质量上惨不忍睹有很多。反之,比如美剧历史上,每次梳理那些被砍掉的伟大剧集,一定会有那一部只拍了14集的科幻剧《宁静号》。所以,火爆一时的剧集,质量上不一定就过硬,比如2018年大热的韩剧《迷雾》,开播时呼声最高,大结局时目瞪口呆,神剧也会烂尾。

撇开这个看剧鄙视链中的其他环节,我个人最爱的是美剧,其次是英剧。韩剧我最爱的是只有一两部,比如那部《请回答1988》,这大概是我看过的唯一没有烂尾的韩剧。在我看来,美剧与韩剧之间有个很大的区别,美剧体现的是专业性,而韩剧体现出来的是无逻辑性。美剧的剧情是靠专业的人员表现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而韩剧的剧情是靠编剧的强悍来推进故事的发展。由此可以判定,韩剧的编剧都是写作高手,因为他们践行了写作的最高水准,有点像马尔克斯所说的,“事实无须证明,只要落笔,即为真实发生,靠的是无可比拟的才华和毋庸置疑的语气”。

但是我们不是阅读作品,我们是观看剧集。阅读要求的是想象力,观看聚集的时候我们需要逻辑能力来厘清剧情的进展。阅读可以要求我们与现实背道而驰,但是观看剧集,哪怕是观看各种不靠谱的奇幻剧,武侠剧,也要求剧情符合最基本的人性和常识的逻辑。这就是很多韩剧包括《迷雾》最终崩塌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出发,《迷雾》的问题虽然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女主高慧兰(金南珠饰)没有一个前后让人信服的整体人设,包括两位男主:高慧兰的老公姜泰旭(池珍熙饰)和小时候为她入狱杀人的河明宇(任兌卿),他们的性格塑造都有很大的问题。这部剧中如果说前后一直的人设角色,那就是开始就死于车祸的国际高尔夫冠军凯文·李(高俊饰),他本来跟高慧兰是年轻时候的恋人,因为高慧兰野心勃勃,不甘于平庸,想要攀上权力的高峰,抛弃了默默无闻的恋人凯文·李,嫁给了出身律师世家的姜泰旭。多年后,凯文·李已经成为了知名的高尔夫冠军,他回国在机场偶遇高慧兰,才引发了那场扑朔迷离的悬案。凯文·李之死相当于剧中的麦高芬,把观众的胃口吊起来足够高,但是几位也坍塌得够了。

《迷雾》看似是近两年最火爆的大女主戏,但是仔细追究起来,这种大女主的设定是虚的。虽然我们对大女主戏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可以用法国哲学家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的话做一个简单概括,在波伏娃看来,我们这个社会对女性的最大压制,来自于他们那种将自我视为“他者”而非一个卓越主体的习得倾向,所以她才说,女性不是天生的,是被训练成的这个样子的。如果女性的成长既没有受到男权的压制,也没有受到男权的扶持,是自自然然,活活泼泼的生长起来的模样,她们就是主动和积极的主体,对自我的认知有着清晰的判断,不盲目上进,不滥用权力,不情绪化处理感情,对自己的职业、人生和感情生活都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这大概就是大女主的生活方式。

我们根据这个标准来判断《迷雾》中的高慧兰,多年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记者,做到电视台的顶级女主播,然后可以进阶为最高权力阶层青瓦台的代言人,这就是她梦想中的职业规划。但是为了实现她的职业规划,她抛弃了同居多年的恋人凯文·李,嫁给了她并不爱的律师姜泰旭,为了当女主播又偷偷打掉了孩子。剧中为了展现她的大女主形象,开始就展现了她强势的一面,为了坐稳女主播的位置,打压即将接替她的年轻后辈韩智苑,可谓不择手段,先是在直播节目中用没有提前准备的问题为难她,随后还偷拍韩智苑与凯文·李私会的照片,要挟台长,最终下放韩智苑。从任何职业操守上讲,高慧兰都犯了大忌,这样一个狠毒、没底线、无所不用其极的女主播,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还去利用抛弃多年的恋人凯文·李,最终导致凯文·李的死亡。这样的女人怎么会是我们心目中的女性典范?大概编剧意识到了高慧兰这个角色的太过于不道德,所以才在后来的故事发展中,极力渲染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新闻正义和社会正义。

但是,这是很简单的常识,目的正义性也无法消解掉程序的非正义性。实现新闻正义就可以打压同事吗?为了调查大公司的反贪就可以不择手段吗?我们无法用混淆视听的方式来帮助女书塑造伟光正的形象。相反,高慧兰的这个角色的卑劣就在于,她把个人的野心建立在牺牲在周围无数人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她少年的恋人河明宇。这个角色大概是这部剧中最奇葩和无解的人物,你完全无法理解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他在剧中的角色是个多余的人。他的存在仿佛只是为了编剧一旦发现有了补不上的剧情漏洞,就可以推卸责任到这个多余的人物身上。高慧兰少年家贫,她梦想考上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单身母亲出不起她读大学的费用,劝告她放弃读大学的梦想,不甘心的高慧兰去附近的金店找老板想借高利贷完成大学学业。没想到金店老板心生不轨之心,想跟高慧兰通过性交易完成这次借贷。高慧兰心生抗拒,夺门而逃的时候,正好被她的同学河明宇撞上。尽管高慧兰说金店老板并没有得逞,河明宇一怒之下杀死了金店老板,被判入狱。而高慧兰在此后,收到了河明委托家人转交的大学费用,她用这笔钱读完了大学,并最终成为了当红女主播。

高慧兰当年爱过河明宇吗?好像没有,但是河明宇十五年后出狱,依然对高慧兰不离不弃,甘当护花使者,甚至不惜为她杀人。最奇葩的一幕是最后,河明宇竟然为了高慧兰的老公去坐牢了。这种卑劣的感情利用,已经超越了我们所能理解的人性。当然,总会有人辩解说,高慧兰从来没有主动要求过他去帮忙。但她也没拒绝过。这大概是高慧兰这样的女性可以迷惑人的一个特点,她从来不主动要求别人去帮助和扶持她,但是她也从不拒绝去利用这种来自其他男性主动的援手。她享受这种介于主动与被动,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暧昧,某种程度上,她正是利用了别人对她感情的那种模糊性来达到了她的很多目的。

河明宇的悲剧在于,他的一生似乎都献给了高慧兰,或者献给了爱情,但是他守护的爱情只是他一个人的,高慧兰从来没爱过他。或者这样说,在她的人生中,这个充满了野心,不断向上爬的女人爱过任何一个男人吗?她唯一热爱的大概就是权力和荣耀,以及她身上肩负着新闻人正义的那种高尚的错觉。为了这种正义形象的塑造,她私底下可以诋毁同事,利用恋人,摧毁家庭,用一种正义的腔调阿谀最高的权力,那段所谓“看门狗”的论调最多是一种高级的语言游戏。权力的看门狗依然也是看门狗,只不过它看的是权力本身,而不是权力的代言人。她最热衷的权力的游戏,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方面热衷于权力的争斗,另一方面还想赋予这种权力一种正义和理想的腔调,这就是虚伪了。

高慧兰这个人物在2018年受到众多女性的追捧,大概让很多女性感同身受地方太多了,因为身为女性,一方面要在职场中游刃有余,除非要付出多倍于男性的努力才能得到同样的好评,而女性如果放弃在家庭中的角色,同样会遭受到各方面的责备。我们的社会对女性的苛刻,通过这部剧展现得淋漓尽致,高慧兰的悲剧也是许多女性的悲剧,只不过,编剧过于强调高慧兰这个人物的正面形象,极力为她洗白的方式,反而让我们对她的判断矫枉过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