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明星告訴我們:原生家庭,不背你失敗的鍋



提到劉璇,很多人都愛拿她和郭晶晶比較,特別是對於擇偶。

大家熟知霍啟剛,對於王弢,並無太多瞭解。

原來,劉璇選擇這位管絃音樂家,是有原因的。

他了解她。



《爸媽學前班》截圖


欣賞她。


《爸媽學前班》截圖


肯定她的付出。


《爸媽學前班》截圖


他也擅長以藝術家的眼光,去探索生活。

節目裡,別人都忙著做飯燒菜。

只有他,走出廚房,走向花圃,對著幾枝花草,修修剪剪,擺弄造型。


《爸媽學前班》截圖


在他心裡,美和浪漫,才是最重要的。

它高於溫飽,因它能使精神富足,使靈魂豐盛。

一個如此細膩的人,必能不斷給妻子驚喜。

她喜歡他的幽默,不浮誇。


《爸媽學前班》截圖


她欣賞他的文學修養,不造作,字字珠璣,句句真情。


《爸媽學前班》截圖


平凡的生活,在倆人眼裡,卻滿是詩意和感動。

生存壓力帶來的忙、累、困,都不是忽視妻子的理由。



這種重視,能讓夫妻能在平淡瑣碎的洗劫中,保留最初的熱情。

他用花式段子表達忠貞,寵溺卻不肉麻。



因為,他懂愛情。

更因為,他和劉璇在一起,能得到理解。



劉璇知道,原生家庭對王弢的影響。

王弢對父親有愛,也有恨。

因他重感情,又受過傷害。

在節目中,劉璇多次提到,王弢熱愛自由,喜歡獨處。


《爸媽學前班》截圖


對自由的熱愛,源於他和父親的相處模式。


《爸媽學前班》截圖


父親年少時,喜歡長笛,他努力考上藝校,卻因爺爺的身份問題,無法入讀。

夢想破滅,父親頗為難過。

於是,父親想在王弢身上,延續夢想。

從小,父親就逼王弢學習各種樂器。

平日裡,王弢想親近他,父親會躲開。

當王弢想專心玩耍,父親卻以練琴為由,打罵他。

王弢因此討厭音樂。

在王弢看來,父親如此嚴厲,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在對王弢,實施 “夢想綁架”

這種撕裂狀的父愛,最終卻讓王弢依賴於演奏,期望從中獲取安寧。

因為他知道,只有認真演奏時,父親才會喜歡他,才不會用打罵,去控制他。

他認為,自己無法通過交流溝通,從健康的父子關係中,獲得內心的平靜。

於是,他想通過認真演奏,逃離父親的控制。

這種想法,一直延續到他成年。

一個從未和父親建立親密關係的人,成家之後,若不懂得反思,那麼,他和孩子的鴻溝,將始終無法逾越。

在參加《爸媽學前班》之前,他便是如此。

以工作為重,屢屢缺席孩子的成長過程。



節目一開始,在主持人問及,是否能滿足孩子要求,放下工作,陪孩子參加同學生日會時,王弢果斷選擇“不會”。

在他心裡,親子時光就應妥妥被工作打敗。

幸運的是,王弢是一個懂得自省的人。

於是,參加節目不久,他開始深層次地認識自己身上的問題,關於親子關係,他為自己的“後知後覺”,過去太過放飛自我,感到遺憾。



父親的控制慾,產生的消極反饋,不僅影響王弢的親子關係,它還滲透進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父親的控制,導致王弢想逃離人群。

王弢不知道,自己真正想逃離的,其實是父親。

他卻將這種疏離,衍射到所有人身上,包含兒子,也包括妻子。

劉璇理解,也尊重這種障礙。


《爸媽學前班》截圖


在王弢心裡,安全島是空無一人的。


《爸媽學前班》截圖


劉璇則完全不同。

原生家庭的溫馨,讓她把家視為安全島。

對她來說,完整的家才能帶來安全感。

那裡有兒時的回憶,和血脈延續的蹤跡。

於是,在打造安全島這一環節,王弢靜坐沙發,劉璇則東搬西搬,連兒童自行車,都搬過來。



《爸媽學前班》截圖

但是,王弢對此保持尊重,就如劉璇理解他的獨處一樣。

以前,他以為,自由是最好的選擇。

遇到劉璇之後,他才知道,愛情和自由同樣美好。

他明白,相互珍惜,並給予對方空間,尊重彼此的不同,才是愛情最好的模樣。



夫妻之間,有差異,不代表相互排斥。

愛與包容,讓差異反成相互吸引的理由。

這種包容,源於對生活的思考。

夜深人靜之時,王弢會回想一天的收穫,如同下臺後,回顧表演一樣。

錄完節目,夜晚歸家,王弢悄悄寫完手帳,內容感人。

王弢回想起,白天他和劉璇,一同在特拉法加廣場“社會實踐”。

在這個街頭藝人的天堂,他吹奏的古典音符,流淌於車水馬龍之間。

路人未被吸引,王弢自己倒沉醉其中。

他不驕不躁,在綿長的歲月中,體會細水長流,是他的藝術家氣質。


《爸媽學前班》截圖


這裡,正是十年前,他隻身走過的地方。

舊地故曲,昔日形單影隻,今日佳人相伴。

廣場演奏之於他,除了吸引路人,完成任務,錄製節目,還有非凡的意義。

音樂帶來無盡遐想,他沉醉其中,時不時觀望劉璇。

在王弢心裡,劉璇是值得尊敬的。

因此,她對他的教訓,在他眼裡成了教誨。



劉璇之所以愛情事業雙豐收,是有原因的。

這是一個外表甜美、靈魂彪悍的大女孩。

然而,彪悍的靈魂在愛情面前,卻時常流淚。

這種眼淚是甜的,它是兩人建立家庭、探索人生真諦、一起面對挑戰、共同成長,所收穫的感動。



帶過孩子的人,都會有一種感受,明明身體很累了,但是,腦子空蕩蕩,靈魂空蕩蕩。

於是,結婚生子,組建家庭,常常變成百無聊賴、令人生厭的事情。

婚後的光陰流轉,常常轉出一地雞毛。

面對一地雞毛,不願思考和改變的人,會將它紮成雞毛撣,打傷自己,也傷害別人。

王弢則不同,他懂得思考,樂於審視,並積極反省。

他審視原生家庭,卻不會把個人問題全部歸因於原生家庭。


《爸媽學前班》截圖


因為他知道,當我們懂得審視原生家庭,我們就已經上路了。


《爸媽學前班》截圖


這是一條自我治癒的道路,它通往美好的再生家庭。

這一路,他們會有詩意、浪漫和感動相伴。

劉弢會用智識,在一字一句之間,填補瑣碎背後的虛空。用思想和藝術的一針一線,將一地的雞毛,編織成皮草,溫暖自己,也感動他人。

不惑之年,他始終奉行“活到老、學到老”的人生哲學。

因此,他期待和兒子一同成長。

一個樂於審視自己,並熱愛學習的人,必定能不斷成長。

也許目前,他的存在,無法讓劉璇成為最幸福的女人。

但是,他們必定會走在“越來越幸福”的路上。

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家庭,但王弢會和劉璇一起努力,探索一家人的理想答案。

祝福有情人,更祝福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