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楷:身为李嘉诚之子,是优势也是“枷锁”,且看他如何挣脱?

说起李泽楷,人们都知道他是李嘉诚的儿子,这是他的优势,也是他极力挣脱的“枷锁”。从进入商场第一刻起,李泽楷就没有想着去仰仗父亲的财势和地位,而是大胆地选择自己创业,成立了盈科公司,果断进军高科技,尽量与父亲所在的行业减少关系。不过,在当时的香港,要彻底不受父亲李嘉诚这座大山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至少,李泽楷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且做到了尽力而为,仅此一点,就强过大部分富二代了。

那么,李泽楷是如何努力挣脱身为李嘉诚之子的这个“枷锁”呢?从他初入商场的选择和行动,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二。

在进入商场的最初几年,李泽楷做过一些高科技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1998年《时代杂志》评选的全球五十名资讯科技精英中,他就被列入其中,名列第三十名。这个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李泽楷却并不满足,他决心做一个更大的项目,扩大盈科的影响,也让人们知道,他不止是李嘉诚的儿子。

就在此时,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了创新科技委员会,这引起了李泽楷的极大关注。李泽楷心想,香港正在努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香港也应该建造一个硅谷式的高科技园地,而自己正好可以借机大显身手,创造辉煌。

通过考察,李泽楷决定在香港大学附近征地二十六公顷,建设香港的“数码港”,以容纳至少一百五十家高科技公司人驻。

打定主意后,李泽楷四处奔走,与国际多家高科技公司的领导人协商,谋求多方合作。结果,惠普、雅虎、IBM等八家著名高科技公司对此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使李泽楷信心倍增。

随后,李泽楷起草了一份开发“数码港”的建议书,亲手递交给时任香港资讯科技局局长的邝其志。不过,当时正值亚洲金融风暴愈演愈烈之时,邝其志认为风险太大,所以,对此建议书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热情。

虽说碰了个钉子,但李泽楷却毫不气馁。过了三个月,他又一次向邝其志提交建议书,提出由盈科公司动用自己的资金进行建设,只要政府把开发权交给他就行了。邝其志见他如此热心,终于松了口风,答应将他的建议书交给顾问公司进行研究,以确定该项目的可行性。

一个月后,也就是1998年10月,当时刚担任香港特首不久的董建华做了新的施政报告,提出香港要大力发展高科技。李泽楷听了报告后,非常兴奋,立刻又把建议书向董建华和政府要员曾荫权各递交一份。曾荫权看了,很感兴趣,立刻指派专家前去协助邝其志,以便尽快落实这一项目。

不久,特区政府开始和李泽楷就这一项目举行谈判。经过反复的研究、论证和谈判,李泽楷终于把“数码港”的建设项目争取到了自己手里。1999年9月,“数码港”第一期工程破土动工,随后就有一批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陆续进驻。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对此也极其关注,专程到香港访问,与李泽楷进行了会谈,对“数码港”的前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数码港”建设项目的初步成功给了李泽楷很大的信心,也让香港商界乃至国际商界的一些商业大佬对这位年轻人有了一定的认可,不再只是将他当做李嘉诚的儿子。此后,李泽楷在商场开始了更大的动作,渐渐成就了“小超人”的威名,也慢慢地挣脱了李嘉诚之子这个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