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达里雅布依——克里雅人的“尾巴”,传统而独特的畜牧生活


源于巍巍昆仑冰川融水的克里雅河一路北向,直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肚腹。克里雅人就生活在克里雅河的最前端。263户、1290名克里雅人就这样分散着居住在克里雅河下游110多万亩沿河两岸的胡杨红柳林里。

1982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寻找石油的沙漠车,由北向南隆隆开进了原始、宁静的达里雅布依,沙漠车在沙漠上腾起阵阵沙尘,从未有见过汽车的克里雅人,被这突然出现庞然大物发出的轰鸣声吓得转身就跑,不敢相信大漠深处还会有人家的勘探队员也被惊呆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发现长尾巴野人”的消息传出大漠、震惊了世界。

随后的考察证实这不过是对历史的淡忘和现实的忽视,事实上这里曾一直是于田县木尕拉镇管辖的一个村,这里的居民说维吾尔语,信仰伊斯兰教,男人们放牧,游牧于孤岛中的胡杨、红柳和苇草之间;女人们纺织毛线、操持家务,自称克里雅人。1989年,于田县政府在此设“达里雅布依乡”,乡政府驻地铁里木。所谓的“野人”就是达里雅布依的克里雅人,当时牧羊的克里雅男人,头发都较长,衣著也很简陋,加之都在腰后别着一把方便砍树枝喂羊的斧子,远远地看去,好像长着一条尾巴。












这里的羊以胡杨树叶和苇草为食。白天,脖子上挂着铃铛的头羊自会带着它们在胡杨林里闲逛。夏天时克里雅河两岸成片的芦苇是不让羊吃的,割了以后储存起来,一同储存的还有秋天胡杨的落叶,用以冬天给羊喂食。

无需牧鞭的克里雅人却离不开斧头,所谓“野人的尾巴”不过是克里雅人别在腰后斧头的长柄,他要砍下胡杨树枝让他的羊吃上树叶,此外还要劈斩枯死的胡杨用以烧饭取暖的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