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致死的年代 徐明星会成为男版“叶蓝秋”吗?

“媒体就像便衣,无处不在。”

这句话来自于陈凯歌导演的一部关于舆论的电影《搜索》,电影讲述了因为媒体恶意放大一则女主叶蓝秋在公交车上不让坐的新闻,从而引发了一场社会大搜索,集体讨伐叶蓝秋的道德沦丧。



对比最近火得直接上微博热搜榜的徐明星,从媒体的一篇《追踪徐明星》的文章开始,徐明星及其公司便开始活在币圈大搜索中,颇有女版叶蓝秋的意味。



在这场舆论中,有吸血鬼徐明星,公益徐明星,农村出来的徐明星等多个版本出现。

媒体是这场舆论中的始作俑者。

事实的真相又是什么?

不一样的视角解读徐明星事件。

徐明星陷入口诛笔伐中

10月21日和10月 23日,徐明星两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引来不少圈外的好事者连续追问“徐明星是谁?姓徐的一个明星吗?”“徐明星是徐若瑄吗?”。

徐明星登上微博热搜榜是因为某媒体的一篇《追踪徐明星》的文章引发的。

该文章描写了一个月以来,文章中的近100名受害者皆讲述了自己如何被OKEx和OKCoin平台爆仓的故事。

文章发出后,很快被腾讯、新浪、凤凰等主流门户转载,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关注,徐明星由此登上热搜。

23日,该自媒体再次发文《提问徐明星》,对OKCoin和OKEx究竟是什么关系?OKEx有没有违规向国内用户提供炒币服务?OKEx是否涉嫌非法经营期货?等三个问题提出疑问。

徐明星再次荣登热搜榜。

期间,和维权相关或不相关的OK事件在网络上全部被报道出来。

有百里挑一女嘉宾“霸气”维权的。

有OK公司人人会所嫩模的。


有OKex员工反水离职的。


当然,骂徐明星者居多。


其中,有一条比较有意思的转发,被笔者发现了“惊天”秘密。

顺着“维权人背后有阴谋”这条线,笔者发现了OKex的官方微博下面,有很多类似的评论。

真的有幕后黑手吗?

幕后黑手张彦庆又是谁呢?

按照某媒体《农村来的徐明星到底惹了谁?》一文中的描述,






或许这笔资金与数字货币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目前,这位背后一堆烂摊子的董事长究竟是哪一方的,不得而知。

除了维权者阴谋论之外,就在近两日,网上出现了多条徐明星做公益的新闻。



“维权幕后推手”和“公益徐明星”两条新闻的切入,似乎是给千夫所指的徐明星多了一丝转机。

徐明星会成为男版“叶蓝秋”吗?

综合其他媒体的报道,我们能看出,OK的平台本身是有一些问题的,暗箱操作早已是名声在外,但用户在明知投资平台不合法的情况下,却依然选择投资,甚至还一次次地加大赌注。就应该考虑到其中的风险。

因此,对于维权人而言,我们可以同情他们,但他们也需要相应承担赌博失败的后果。

只是,无论是媒体还是用户在事件面前都未能保持理性的态度。

就媒体而言,客观地阐述事实应该是每个媒体的责任。因为,媒体起着引导舆论导向的作用,但当媒体的引导方向有问题时,用户就会群起而攻之。

在电影《让子弹飞》中,六子就是死在这种群起而攻之的人言中,六子只吃了一碗凉粉,可是黄四郎的手下却买通当场的所有人说他吃了两碗却只付了一碗的钱。六子无论如何都要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于是他剖开自己的肚子,从里面只流出了一碗凉粉,他大声地证明着自己。可此时所有人都默默地离开了,没人愿意帮他证实。

在这个舆论之上的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人人发言自由,真假不论,不必为话语负责,但是积毁销骨、众口铄金。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乱说一通,可当得知真相后他们草草收场,事不关己,当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认为自己有罪。

舆论的时代,很多时候只是人们去宣泄愤怒的时代,而这些都是因恨而生。

不管徐明星是否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就道德层面而言,徐明星不被公众逼成男版“叶蓝秋”,是我们最大的仁慈。

不过在受到舆论攻击时还能调侃自己是“农村出来的程序员,机缘巧合进了区块链行业的小屁孩”的人,应该不会轻易就被击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