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滴滴:分享经济改变中国》

我国互联网从无到有,进而成为全球用户群最大的互联网国家,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这在全世界都是令人称奇的成就。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又赢得了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世界第一的美誉。但如何使这些硬件资源及其累积下来的大数据得到充分利用,就成为摆着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战略发展模式,将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深度开发连接起来,“分享经济”也随之问世。什么是“互联网+”和“分享经济”?我更乐于从汽车行业,尤其是家庭轿车的发展作分析。如何将闲置的汽车资源调动起来,我个人的理解就要靠“互联网+”这个模式。

对于拥有汽车者,尤其是花数十万元购买汽车的用户,如果其利用率不高,那就是浪费,不仅仅是社会资源上的,更是用户个人的浪费。如何将这部分“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现在可以从分享经济的角度入手。分享的英文是share,也就是人人有份的意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家互助互利,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可是光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还不够,因为那只是分享经济的前一个词“分享”,如何让分享成为“经济”,就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具体的模式。移动互联、智能手机、大数据等,如果仅仅停留在没有开发的阶段就会成为“存量”,或者说无法将数个产业集群连接起来,提升一个行业到更高一个层次。有了“互联网+”这一具体可行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就会过渡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企业运营模式就会产生质的改变。第一,它打破了“骆驼祥子式”的垄断;第二,它使得一些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第三,它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制服务。而滴滴打车就是这种“分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它以分享经济的模式,开发私家车的闲置资源,解决中国百姓多年来出行难的痛点,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

目前,滴滴出行的融资已经基本到位,如何强化对公司的运营和管理则是下一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何确保乘客人身安全?如何通过智能云引擎进行调度匹配?如何把握提高专车司机的素质?如何优化规则,通过信用、评价正向激励?这些问题在《滴滴:分享经济改变中国》这本书里都有详细的解答,滴滴也都做了创新性的架构安排。如何把这些操作落到实处,把这种“分享”做得长久,不仅要心里懂,更需要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