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1,口碑炸裂,这部真实反恐影片绝对是年度不容错过之一

2013年4月15日,有着百年历史的年度盛典“波士顿马拉松赛”在美国盛大开幕,像往常一样人们都兴致高昂地聚集在比赛现场, 却未曾想这是惨剧的开始……

开赛四个小时后,两枚炸弹在终点线附近爆炸,当场造成3人死亡,超过260人受伤。

事件发生后,震惊全球。

次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这是一起恐怖袭击事件并表示誓要缉拿真凶。

波士顿警方随即与FBI联手对两名凶犯展开追捕,最终在19日成功将其绳之于法。

今天要说的影片《恐袭波士顿》正是基于此真实事件改编。

影片由彼得·博格执导,马克·沃尔伯格,JK·西蒙斯等主演,真实还原了在波士顿恐袭发生后,FBI、当地警方在102小时内全力缉捕真凶,阻止了犯罪分子下一步攻击行动的英勇事迹。

烂番茄新鲜度80%。

媒体一致好评。

福布斯杂志:“《恐袭波士顿》是一部充满希望和鼓舞人心的电影,在波士顿活着的人和在袭击中死亡的人以及那些英雄们相拥在一起,一同痊愈。”

华盛顿邮报:“强而有力的唤醒全身关节的兴奋感”

美国新闻日报:“成功表现出极度的紧张感与刺激感”

11月17日,影片在内地上映。

首周,豆瓣评分8.1。

口碑炸裂。

翻看各路评价,你会发现,影片获得如此高口碑,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是超高度还原案件,纪实性强。

波马爆炸案发生之后,人们只能从新闻报道获取有限信息,事件的具体真相和细节如何,人们无从得知。

正是因为如此,导演彼得·博格才产生了要将它搬上银幕的想法。

为超高度还原案件,导演以及演员们都努力非凡。

在拍摄地点的选择上,导演就选择了将原本的波士顿马拉松现场进行再造,为了营造出真实感,还将街边的商店还原得十分细致。

以至于许多参与拍摄的马拉松选手甚至产生了前面拐弯就可以回家的错觉。

影片最激烈的一场戏,警匪对峙枪战也是原场景拍摄。

为了真实呈现警方捉拿犯罪分子的全过程,导演还请来当年参与枪战的警察亲自演示交战状况。

这其中包括坐镇主持大局的波士顿警探比利·埃文斯。

接到协助请求后,迅速加入枪战的当晚的巡逻警员麦克·凯伦。

与歹徒近距离对峙并最终控制住歹徒的杰弗里·普格利泽警官。

除此之外,剧组还动员了上百位真实警察协助临演。

选角上,导演也追求无限度接近原型人物。

凭借《爆裂鼓手》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JK·西蒙斯在片中饰演与歹徒近距离对峙的普格利泽警官。

为了在外形上接近他,西蒙斯不惜减重。

除此之外,西蒙斯还整天都跟着这位警官,看他怎么抽烟,怎么走路。

因为大多数时间都在一起,到最后两人还发展成为了好朋友。

另一位对本案有重大贡献作用的是来自中国四川的留学生孟丹。

当时他被犯罪分子劫持,但沉着冷静的他成功逃脱并为警方找到犯罪分子提供了关键的线索。

片中这位留学生由香港华裔演员欧阳万成出演。

除了在外形上力求与原型人物保持一致,欧阳万成还模仿他的口音。

因为原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市民,喜剧脱口秀演员出身的他在片中也刻意收敛搞笑功力。

取景、选角力求还原之外,剧情上,导演还非常大胆地将当年的真实监控镜头与电影镜头剪辑到一起,让影片的临场感、紧张感大大增加。

其次是观赏性佳。

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并不好拍,处理不好就会拍成纪录片,变得乏味,《恐袭波士顿》却在高度保证故事的准确性上,将观赏性做到最佳。

从爆炸案发生到罪犯被抓捕归案,一共经历了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中,紧张的节奏,惊险刺激的元素一个都不少。

这点从预告片就可以窥见一斑。

2013年4月15日,50万观众齐聚的马拉松赛场上,人声鼎沸。

突然一声巨响,爆炸案发生。

刺鼻的硝烟

伤者的哀嚎

慌乱的人群

现场犹如人间地狱。

凯文·贝肯饰演的FBI探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确认这是一桩性质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后,FBI联合各部门开展调查行动。

时间分秒地过,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不快速抓获凶手,很有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灾难。

最终警方下令封锁全城。

外面,警察们在波士顿展开地毯式搜索。

指挥中心,警方通过监控录像追查嫌犯行踪。

紧张感笼罩全程。

最后,在现场观众提供的视频里 ,警方找到了隐藏在人潮中的嫌犯。

随即警方联同FBI展开抓捕行动。

而此时的犯罪分子,正在持枪逃亡。

为了不让警方找到行踪,他们劫持了一辆汽车。

汽车的主人正是名叫孟丹的中国留学生。

劫持车辆后的犯罪分子极尽猖狂。

和犯罪分子相处的一个多小时里,孟丹命悬一线。

在行驶至一家加油站附近后,经过一番激烈的内心挣扎,孟丹打开车门飞奔至附近的便利店,并大喊店主报警。

看过影片的观众如此形容这场戏:

孟丹成功逃脱后,影片的紧张感并没有因此消失。

循着他给的线索,波士顿警方很快就掌握了犯罪分子的行踪。

随即双方在居民区展开激烈的对峙枪战。

这个过程中,犯罪分子除了放冷枪,还不断扔着自制的爆炸物。

刹那间,车辆爆炸,火光冲天。

到这里,影片开始趋于平静了吗?

没有。

随着犯罪分子的再次逃脱,警方开展搜城行动。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无功而返的时候,犯罪分子的藏身之所被找到了,警方迅速包围。

随后的一幕将全片推向高潮——

从爆炸案发生到锁定嫌犯,到嫌犯劫车到居民区巷战再到最后的包围抓捕,几个过程, 动人心魄,一气呵成。

最后是深刻性。

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想要让人记住 ,在纪实性以及观赏性上做到最好是远远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刻性。《恐袭波士顿》做到了这一点。

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能够快速侦破,靠的并不是一己之力,而是各方力量的倾力合作。

除了将爆炸案的细节和真相呈现出来,导演拍摄此片还有另一个初衷,那就是展现执法单位强大的力量,团结一致的精神。

片中,马克沃尔伯格饰演的警察汤姆·桑德斯是全片唯一一个虚构的人物,他是多个警员的综合体,代表了出现在现场前线的每一个执法人员。

在解释这个人物的由来时,主创们无一例外表示——

“波士顿是个充满英雄的城市,你没办法只圈选出一个,所以他体现了波士顿警局的精神”

中国留学生孟丹对于抓获犯罪分子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他在接受采访时却说——

”我不觉得自己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冲在前线和恐怖分子交锋的和那些坚强活下来的受害者”。

基于此,你会发现与其他灾难片主打个人英雄主义不同,《恐袭波士顿》更多的是展现坚强、温暖以及团结一致的城市精神。

而观看过影片的观众都无一不被这种精神打动。

最后,来谈一谈本片的主创。

导演彼得·博格是拍摄灾难片的一把好手。《恐袭波士顿》之前,他还有两部代表作:《深海浩劫》《孤独的幸存者》。

有了前两者的积累,在拍摄《恐袭波士顿》时,导演驾轻就熟。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就不用说了,好莱坞实力影星,《变形金刚》系列主演,曾获得过金球奖、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恐袭波士顿》是他第三次与导演合作。

作为土生土长的波士顿人,一开始马克是拒绝拍摄这部电影的。因为2011年911那天他原本要搭乘那班直接撞上双子星的航班,但因为临时有约,前往多伦多影展才逃过一劫。对他来说,这个事情令他一直难以忘怀。

在看完彼得·博格给他的剧本后,内心经过了一番挣扎,才决定接拍。因为他想为所有波士顿人民和警局以及所有参与的人发声,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波士顿坚强团结的真谛。

金牌绿叶,奥斯卡最佳男配JK·西蒙斯前面已经说过了,为了拍摄这部片,他做了相当多的努力,正式拍摄时强烈的动作戏也是亲自上阵,敬业精神令人敬佩。

《X战警》著名反派凯文·贝肯 这次饰演的是FBI特工,爆炸发生后他迅速赶到现场,将一系列的运筹帷幄表现得十分到位。

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要做到百分之百的真实性很难,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还要保持一定的观赏性更难,深刻性就更不用说了。《恐袭波士顿》却将这三者都做到了极致。

目前,《恐袭波士顿》正在各大影院热映,如此真实刺激而又有意义的反恐故事,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