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差评《阿拉姜色》票房200万,西藏题材缺了“符号”只能小众?

小小导有话说:《阿拉姜色》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斩获“评委会大奖”“最佳编剧奖”两个奖项,收获了满满的喝彩声,电影10月26日公映,这部“零差评”并没有取得足够的关注,影院排片量仅在0.5%上下,票房只有200万。


究其原因,也许正如影片的主演兼出品人容中尔甲所说,观众的口味还停留在西藏题材的猎奇之中,如果没有唯美的风景,辉煌的寺院,心灵的救赎最为噱头,而是真实地去讲述一个西藏普通家庭的故事,那么它就会无奈地沦为“小众影片”。

据悉,中国的藏族有600多万人口,西藏题材电影的发展空间很大,近年来,西藏题材正在为更多人所认知和喜欢,《喜马拉雅天梯》《塔洛》等电影都很受好评,但是,在《冈仁波齐》带来的猎奇热点之后,如何让西藏的现实题材吸引到西藏地区之外的观众,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


《阿拉姜色》讲述了女主人公俄玛在重病之际,因为前夫的一个梦,而执意踏上前往拉萨的漫长朝拜之旅。现任丈夫罗尔基和与前夫生下的儿子诺尔吾,相继追随并加入陪伴,这个家庭也在艰辛旅程中面对着爱与道德,责任与信仰,以及生存与死亡。

影片由藏族导演松太加执导,容中尔甲和尼玛颂宋等主演,容中尔甲透露,这个电影缘起于自己的身边的故事。


原来,容中尔甲的一位小学老师做了17年的民办老师,却因各种原因无法转成公办老师,灰心后就辞了工作回家,可是回到家后发现自己已经不会做农活种青稞了,就去当了喇嘛。这位老师许愿要从老家一直磕头到拉萨去朝拜,家里人都有事做,没人陪他去拉萨,他就买了头小毛驴驮着行李,和他一起出发了。

从容中尔甲的老家四川阿坝到拉萨,有2000多公里,这个喇嘛一路上与毛驴相依为命,没钱就停下来打工,生病了就休息,这样3年后终于到了拉萨,小驴也已经长成了大驴。朝拜之后返回家乡,一人一驴如果还是走回去,恐怕时间太长,包车把驴拉回去又没有钱,纠结之下,喇嘛只好把毛驴寄养在了拉萨,自己搭便车回了家。


回到家后喇嘛一直唠叨着这头毛驴,说没有毛驴自己肯定到不了拉萨,喇嘛和这头毛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直对它念念不忘,可是直到喇嘛去世,他再也没有见过这头毛驴。容中尔甲说,他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朋友都说这太像电影了,于是,他就又讲给了导演朋友松太加。

松太加也说这个故事太好了,可以拍成电影,用了一个月,松太加把剧本写完发给容中尔甲。容中尔甲说:“我一看,他的电影剧本完全变了,我给他讲的故事很单一,但是他写的剧本内涵更丰富,情感更有张力,我更喜欢这个剧本,看了剧本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把这个好故事拍出来,所以我自己投资,做了出品人,后来导演又要我演。”


被导演委以重任,要出演男主角,容中尔甲说自己压力也很大,他开玩笑说自己在片中的表现只能排第四,要排在妻子、儿子和毛驴的后面,“我其实很紧张害怕,颂宋是专业演员,小孩子演得比我好,毛驴演得也比我好,你看它的走位、表情、体态,都很准,我是最差的一个。”

容中尔甲说,作为藏族人,他看过很多国内外藏族题材的电影,但是这些影片都给他一种符号化的感觉:“都是天空、 寺院、雪山、心灵的救赎,很标签化,迎合了一些观众对神秘西藏的猎奇心理,但是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来大家对西藏的了解是表面的。”


“其实西藏人与世界上所有的人是一样的,都有喜怒哀乐,家庭里都有矛盾,夫妻也都会吵架,我们想拍出西藏人最真实的一面,能让大家真实认识到西藏不光是山水纯洁,也有自己需要面对的生活,需要解决的家庭问题。

为了强调“人”而非“景”,容中尔甲说,导演专找阴天时拍,要是蓝天白云,他就会让剧组休息,“我们拍摄时基本都是阴天,拍得很顺。”

“阿拉姜色”为藏语音译,意思为“请您干了这杯美酒”。《阿拉姜色》这首歌出现在影片中的时候,可谓是这个家庭最幸福的时刻,一家三口在雪山下围坐在篝火旁,心里怀着不同的忧伤,但是没有言语交流,只是轻声唱起了这首歌,传递着爱和温暖。


松太加很喜欢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也有人将这部《阿拉姜色》形容为中国版的《如父如子》,在表面波澜不惊的平淡中,却暗藏着丰厚的张力,片中蕴含的深意与韵味却又不晦涩,很容易得到观众共鸣,那些貌似小小的不经意的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容中尔甲扮演的丈夫罗尔基对妻子一直很体贴,知道妻子去拉萨的秘密是因为前夫而吃了小小的醋,却也因为妻子已病入膏肓便没怎么发作。可是在妻子去世后,他把妻子的照片贴在寺院里超度,临走时一把将妻子和前夫的合影撕成两半,贴在两个地方。这个情节像个短促有力的音符,令原本正伤心的观众突然被刺激了一下,忍俊不禁,对罗尔基既同情又觉得好笑。


《阿拉姜色》片子不长,却蕴含了信仰、男女之情、父子之情、诺言、成长等等,也难怪,观众们在看后纷纷表示,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有营养、饱满的电影”。同样,容中尔甲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成长。

遗憾的是,虽然口碑好得几乎无差评,但是《阿拉姜色》依旧未能摆脱“叫好不叫座”的厄运,上映以来,票房至今才200万。对于出品人,容中尔甲是否有些郁闷?


容中尔甲坦承这是自己第一次做电影,而在拍之前,就有人告诉他花出去的钱有可能“打水漂”,所以对于目前票房,容中尔甲说“我已经有心理准备”。

但是好电影需要拍出来,这在容中尔甲看来,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他说希望这部电影有更多人观看,不是为了票房,而是为了这部电影本身,而他在做了这部电影后,决定在家乡盖座电影院,影院明年就将落成。

中国电影导演中心

我们不止提供场地,也提供态度

微博:@电影导演中心,喜马拉雅:影享·电影大师课,爱奇艺视频:影享电影艺术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