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師傅

致敬恩師

▲福壽雙全

“未曾學藝先試禮,未曾習武先明德”

這句話,道出了傳統師徒關係的真諦

在我國古代

玉雕行業的技術傳承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父子相傳

一種是師徒相承

在家族繼承的體系下

父即是師


徒弟向老師學手藝

需要與其同吃同住同生活

老師對徒弟的教育

更多的體現在“育”上

除了學問技藝上的面傳心授

更有言行舉止的指導

和為人處世的規範

師生之間的共處

動輒長達十數年

雖無父子之實

實際上已情同父子

因而在傳統的師徒關係中

師亦是父

“師父”一詞由此得來

隨著時代的發展

傳統的師徒關係在新的社會結構下

因為加入了過多的

市場因素、社會因素而越來越趨於複雜化

縱使曾經一個恩重如山

一個恭謹知禮

也有一些抵不過現實的誘惑

而導致的分道揚鑣、恩斷義絕

甚至是對薄公堂的現象

經過傳統師徒關係的和平演變

老師對徒弟的教育

便側重到了“教”上

傳道、授業、解惑

以及做人的榜樣

“師父”變成“師傅”

師生間的父子關係也成為了

朋友、利益和工作關係的綜合體

各盡其責,各取所需



雖然這樣的師徒關係

不再受制於傳統師徒的觀念

但師傅作為徒弟成長路上的領路人

在為徒弟指明方向的同時

仍應受到徒弟的尊敬

多學習,多討教

尊師重道,戒驕戒躁

是對恩師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