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身心柔软是慈心禅

不想看,那麽請點擊這裏,聽AI智能朗讀

1

慈心禅有什么好

很多时候人们说要修行,或者说修真,却总觉得无从下手。有从下手了,又觉得坚持不易。等坚持下来了,却发现进展不佳。等发现有进展了,但心绪混乱,情绪难以自控。 这个时候,先试试修慈心禅是有必要的。

慈心禅修持有利于让身心柔软下来,身心保持柔软就感受到了放松的好处,对深度禅定和更深的修行帮助很大。即使不是为了修行,也让人能时时刻刻生发出快乐情绪,有如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与新绿葱茏的林间轻盈漫步的你,看见一群萌得趣致无比的小鹿们,在你面前蹒跚而过时生出的那种慈爱之情。

慈心禅先修的是对自己的慈心。在慈济瓦禅师(也有翻译为「舍弃我」禅师)写的慈心禅著作中特别写了一章来强调,《GIVING METTA TO ONESELF 对自己修慈》,「真诰」上期也有转发:

有时人们认为对自己修慈是自私的,这是因为他们误解了这样修行是在作什么以及相关的心理状态。

实际上这是一种希望在修行的道路上取得进步真诚无私的心愿。希望更快乐、更健康以便修得更好,这样一个人可以祛除嗔恨心和其他不良的心理状态。当修行人一个接一个地发出这些良好的愿望并让它们深入心灵深处,会产生深远的效果。一个人应当不但默念下面的句子,而且要完全了解其意义,并很真诚地发出这些愿望:

愿我无敌意

愿我无精神痛苦

愿我无身体痛苦

愿我能过得称心如意

2

什么是慈心

以往慈心禅修法多在南传佛教中盛行,现在佛教界里,很多汉传佛教的年轻法师也开始传播。作者以前在扬州文峰寺时就有来自西园寺的宗净法师来传授禅修,并把慈心禅当成首要修行的法门。他说:

慈心禅,是四念处禅法的一个基础和前行。在南传里面,慈心禅属于四护卫禅,它能让你的心进入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什么叫「慈心」呢?最接近的意思就是友善之心。比如我们对朋友,总是希望他们得到利益,得到快乐,这样的一种心态是一种慈心。为什么把母亲比喻成慈母,因为相对来讲母亲对于子女的这种爱是无条件的,所以会叫慈母。大家先体验一下,什么是慈心。

佛陀说,修慈心,首先要对自己来修。

第一,就是愿我们自己快乐,远离痛苦,究竟安乐。一个不能真正爱自己的人,没办法真正做到爱别人。这点是佛陀所非常强调的,所以佛陀说修慈心,首先就要对自己修。我们先要希望自己快乐。

第二,在这个基础上,找一个我们最敬重,最敬爱的人作为对象。这里有一个条件,对象要找一个同性的,不要找异性的,因为凡夫对于异性容易有贪爱。还有就是找的这个敬爱的人现在还在世,如果修慈心针对的是已经去世的人,慈心往往修不出来。

第三,可以找家人,你的父母亲,你的兄弟姐妹,或者你的子女,都可以。

第四,我们可以把禅友作为对象,这样我们这种氛围磁场就会出来了。

第五,我们的亲朋好友。

第六,周围所有的人。

我们这里省略了对仇人的慈心,因为我们的心如果不稳定,是修不出慈心来的。所以省略这样一个步骤。

第七,愿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方,下方,十方的一切有情快乐,远离痛苦,究竟安乐。大家眼睛闭上,我们先感受一下这种慈心。

具体方法,参见文末链接的慈济瓦禅师的相关著作。因慈济瓦禅师的愿望是让更多人接触此法,故此不做版权规定,所以「真诰」公众号也有转载。

3

慈心禅的来历

以下来自道成法师开示内容:

慈心禅在《阿含经》、在《小部·小诵9》和《小部·经集1.8》中都有记载。《阿含经》有四部,即《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和《增一阿含》,来自于梵文,是汉传佛教的经典。还有《五部》,或者叫《五尼柯耶》,尼柯耶就是部的意思,即《相应部》、《中部》、《长部》、《增支部》和《小部》,来自于巴利文,是南传佛教的经典。其实《小部》不小,包括十五本作品。

《应作慈爱经》,就来自于《小部》。它的缘起就是在雨安居期间,佛陀让五百位比丘到森林里去安居,结果去了以后,树神不高兴,发出很恐怖的声音,放出毒气,他们就呆不下去了。回去跟佛陀讲了经过,佛陀观察后告诉他们,那个地方是最适合安居的,你们应该回到那个地方。于是,就教比丘修《应作慈爱经》。后来树神受到慈心,不但不阻碍他们,反而成为护法神。他们很快都证得了阿罗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