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西:打开国人美丽的启蒙之门

在中国,人们常常听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事实上,第一个真正把这句话实现的是美籍华人——靳羽西。

你好,我是靳羽西

在移民纽约初期,靳羽西做些简单的贸易。在那时她就发现,70年代的美国人对亚洲、对中国的了解片面又落后。1978 年底,中美发表 " 建交公报 ",大国邦交的东风正起。羽西想,如果做出一档展现中国魅力的电视节目,彻底扭转对中国和华人的偏见,就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于是,在70年代,她已经开始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并制作了大量人文电视节目。幸运的是,靳羽西相逢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美籍华人的身份与她强大的亲和力,让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看东方》突破无数禁区:在西方记者中,羽西第一个拍摄哈尔滨冰雕;第一个获准进入中俄边境;第一个获得中央特许,进入中南海拍摄毛泽东故居……节目中介绍了大量东方的人文社会、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等内容,美国人根本闻所未闻。

《看东方》,《改变中的中国》等节目介绍了中国的历史文物,风土人情,在美国公共电视网和发现频道播出后,好评如潮。此类节目一做就是12年,6000 多家电视争相播放,在美国政商、文化界引发的反响经久不息。

1984年,她为美国公众电视网(PBS)主持直播的国庆35周年庆典,第一次让全美国人看到新中国的容貌。1986年,羽西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制作主持了104集的电视系列片《世界各地》,向中国观众介绍国际流行生活方式和最新潮流,使中国人大开眼界,第一次真正看到而且了解了世界。

在一夜之间,亿万中国人通过央视认识了这个梳着 " 童花头 "、操着浓重港味普通话的姑娘一一 " 你好,我是靳羽西!"至此,她已然成为中美两国都炙手可热的超级明星。

一支口红改变中国

其实,真正让“羽西”的名字在国内家喻户晓的,是她后来以自己名字命名、风靡大江南北的化妆品。自成立之初,她与她的化妆品牌就相辅相成。

多年来,电视主持人的工作需要她长年化妆,她也有机会用过世界上各种化妆品,但她还是常常为找不到适合亚洲人肤色的化妆品而烦恼。由此,她创立了羽西化妆品公司,研制了一套专为亚洲女性设计的系列化妆品,开始了“美的使者”的历程。

1992年,在中国经济腾飞之际,靳羽西将化妆品引入中国市场,并将化妆一词深入中国女性心中,用一支口红给黑白灰的中国注入一种鲜艳的红色。那时期的中国,满街道女人们的色调全是蓝灰,对化妆品更是闻所未闻,她们连拿口红时的手都是颤抖的。

自1992年品牌创立伊始,羽西的初衷就是要通过化妆品使中国女性更加自信。然而在当时,羽西不但找不到消费者,还找不到企业高管、技术和销售人员,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为了找到适合东方人皮肤的化妆品,1996年,她与世界五大化妆品企业之一的跨国公司──法国COTY 公司合作,在上海浦东建立了现代化的化妆品生产厂;更不惜投入重金在品牌研究上,从国外聘研发专家,雇用最好的实验室,培训出首批美容顾问;将200种不同颜色、质地的材料,逐一与亚洲人特有的黄皮肤进行试样对比,推出了世上第一张适合亚洲女性服装与肤色相对应的“配色表”。

1992 年 9 月,当羽西化妆品专柜在上海第一百货开张时,大上海为之轰动。靳羽西更是亲自站在柜台前为女性化妆,自身的名气加之中国大众对口红这一物件的好奇,令开业当天,羽西专柜销售额就突破了2 万,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纪录。


原以为无人问津的化妆品市场,伴随着中国开放,释放出惊人的市场潜力,一度在市场中遥遥领先。羽西化妆品专柜,从上海最早的 3 间,扩展到全国 250 个城市、柜台 800 多间。品牌从创立开始,连续多年斩获市场占有率第一、百货商场销量第一、品牌价值第一的桂冠,一度是中国化妆品行业里无敌的存在。就这样,羽西火遍了中华大地。

“外嫁”给欧莱雅

然而好景不长,外资品牌的挤压令羽西走向事业的下坡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每年都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国际知名品牌都在努力进入中国,来抢占这个人口最大的市场。

但当时国内真正有自主研发配方的日化企业,几乎不会有价格虚高的现象出现,多年紧缩的利润空间和亲民的产品定位使国产品牌难以在物价飞涨的背景下良性发展。随着外资的蜂拥而入,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被收购。小护士、丁家宜、美加净等这些曾经令人自豪的民族品牌先后被外资企业收购,羽西也不例外。

2004 年 1 月,一场历时半年的巨头暗战尘埃落定,羽西化妆品“外嫁”给欧莱雅集团。此次收购,欧莱雅获得羽西的800个销售网点以及拥有6000万产能的浦东生产基地,包括品牌方所有技术人员。

然而被收购后的羽西并没有搭上欧莱雅这部顺风车,反而品牌影响力逐渐消沉。主要原因,在于欧莱雅运作羽西的过程中,虽然对羽西的硬件条件有着清晰的认识,但对羽西这个品牌的内涵及在上世纪90年代的成功是缺乏了解和认知的。

在中国市场上,羽西一直定位在中高端市场。但2004年4月欧莱雅收购羽西,将其归入大众化妆品部门。羽西的国际化梦想暂时被搁置,主要致力于在国内的发展。然而,将羽西归入大众化妆品部门的近两年时间中,羽西的销售业绩却不见起色。直到2006年1月,欧莱雅最终将羽西划入高档化妆品部门。

欧莱雅收购羽西之后,从大众到高端的真正改变任重道远。欧莱雅收购羽西后发展不顺畅的矛盾点在于,羽西原本在中国走高端路线,被收购后反而成为大众化妆品,导致羽西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始终业绩尴尬。并入高档化妆品部门后,虽然缓解了销售下降的趋势,然而时代变迁,定位摇摆了近三年的羽西再难回到原来的地位。

中国崛起的缩影

品牌既是商业,也是文化和历史。羽西及其品牌在华几十年的兴衰起伏,背后是这个古老大国的快速崛起。

40年前,整个中国的色调是千篇一律的黑蓝灰,化妆、打扮更是禁忌。改革开放,在解放人们思想束缚的同时,也激发了人性中对"变美"的渴望。然而,对于当时的中国大众来说,外国品牌不仅遥远,其纯粹的西方文化也一时难以适应和接受。国产品牌又普遍百废待兴,与人们追求“时髦“、“洋气”的消费需求差之千里。

这个时候,与众多港澳台、新加坡等品牌一样,有东方面孔与西方文化基因的羽西进入人们的视线,既满足了国人尚且保守的心态,又满足了他们渴望新鲜事物的想法。80、90年代也由此成为这类品牌的黄金时代。

今天,改革开放四十年后,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中国人的眼界与见识也早已全球化。羽西等曾经垄断中国化妆品市场的老品牌,虽然也在不断加速地消费升级中,却始终无法跟上节奏。但她曾经带给中国人关于美丽的启蒙,却是永远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