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荣昌“猪-沼-其他经济作物”循环模式“出镜”《经济参考报》!

内容提要

11月8日,《经济参考报》上刊登了一篇报道,报道中介绍了我区通过实践摸索出一种“猪-沼-其他经济作物”的循环模式,让我们一起看看荣昌这次是怎么在《经济参考报》上“出镜”的~

《经济参考报》:

《污染防治三大领域同步发力 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和立体多维监管体系逐步建立》

报道节选:

源头防控结合末端治理

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补齐生态环保、能源、农业农村等领域短板。在生态环保领域,要加大对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重点工程支持力度。在农业农村领域,要大力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例,由于我国农业总量大、生产生活方式不合理、历史欠账多等原因,在农业农村领域,涉及大气、水、土壤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如何统筹推进三大领域的协调防治成为地方政府普遍面临的考验。

10月初,记者在重庆市荣昌区采访了解到,以“荣昌猪”闻名的生猪养殖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不过,由此产生的粪污也成为当地农业面源污染的一大难题。为此,当地通过实践摸索出一种“猪-沼-其他经济作物”的循环模式。

重庆市包黑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包传彬告诉记者,通过把猪场建在丘陵地高处,粪水经沼气池发酵后,顺地势由管道自然流到坡下的麻竹地。“不仅有效解决水源、土壤方面的面源污染,也形成一种有机循环的农业养殖模式”。

据介绍,当地这种“种养结合”模式已经得到普遍推广。全区三成左右的养殖粪污经发酵处理后通过管网还土还林,其余则由农户作为有机肥直接使用,粪污处理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