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作!靠偷拍也能让3万人打出9.1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今年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诞生了史上第一位女导演得奖者。

一位90岁的可爱老奶奶。

别以为90岁就只能待在家里,去年,她和一位街头艺术家走遍法国。

这场有趣的行为艺术,被拍成了高分纪录片。

最近大家聊天逼格就靠它——

《脸庞,村庄》

Visages, villages





这位老奶奶和披头士一样,嬉皮气十足走过了海报。

她叫阿涅斯·瓦尔达

发型也很嬉皮,蘑菇头。加上圆圆的眼睛,色彩斑斓的衣服,还有一如既往的“少女心”。

只用一秒钟,年轻观众就和她走得很近。




是的,她很潮的!

被尊称为法国电影“新浪潮祖母”的她,和街头艺术家JR组队。

两人坐上了JR的相机货车,走走停停,探访法国大大小小的角落。




(莫名想起香港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瘦虎肥龙……)

这段看似平淡的旅程记录,不仅在烂番茄获得99%的新鲜度,在豆瓣也收获9.1的超高评价。

《脸庞,村庄》,有着与瓦尔达以往作品一脉相承的纯天然气质。

来,教你如何用相机很自然地装逼——

他们一路随机找来农民、打工妹、邮递员、石油工人、码头工人的妻子等不同职业和年龄的人,拍照。

然后将这些人像制成巨幅肖像,贴在建筑物上,再观察他们的反应,记录下他们的所想所感。

看得Sir很希望她也给Sir来一张,因为太有格调了——

纪念品店的打工妹,和自己的肖像。




一个人能耕800公顷地的农场主,和自己的肖像(有点像普京有没有)。




再到数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工作的邮差,和他的肖像(这艺术感,一点不亚于托纳托雷的《天堂电影院》)。




所以,艺术一定就只能存在于高雅的殿堂吗?

当然不。

他们找的这些人,全是最最最普通的市民。

他们的生活,就是生活本身,和艺术没半毛钱关系。

但当他们遇到了瓦尔达,就磨合出了边走边拍的随机感,令《脸庞,村庄》营造出处处行为皆艺术,目光所至皆风景的天然境界。

这些脸庞,没有尊贵身份,也没有高端定制,只有一个又一个,生活的特殊印记。

关于爱情



挂在外墙的这幅,有个古老的爱情故事。

左边的埃米莉,右边的艾米尔,两人在一次舞会上邂逅。

艾米尔对埃米莉一见钟情,到她家提亲却遭到拒绝。

按我们熟知的故事发展,接下来应该是私奔嘛。

但艾米尔却更激烈……他把埃米莉绑架了!绑架她嫁给他(小朋友千万别学)。

关于爱情的浪漫Sir一直觉得,不是你给我什么十天欧洲游,而是你给我一份特殊。

这份特殊,就是爱情的无价。

关于坚持



这是村子里最后一户坚持不走的人家。

钉子户……

她说,她为啥要成为最后一位离开的人?

因为这里有太多回忆。

在她的记忆里,爸爸总是拿着一条沾满奶油的长面包,去矿里上班。

她总是很喜欢和爸爸讨“云雀面包”吃。

云雀面包是什么?

其实就是爸爸从矿坑带回来的、脏兮兮的加料面包。

面包没什么高级的,这份记忆才高级。

因为特殊。

这份特殊,就是生活的无价。

关于专业





注意到了么?这四人有少年,青年和中年。

在这个即将被拆除的矿工宿舍,曾住过一群专业矿工。

有人从14岁就开始进矿坑,一做就是30年。

时间长,且工序重复——

不安置好150根以上的木桩,就没法领工资。

下班他们回家洗背,总是一背的伤痕,没办法,被煤矿石击中是家常便饭。

Sir突然想起了高晓松说的:人生是故事吗,不,人生是事故。

事故是意外,意外造成了你的伤痕。

因为伤痕,所以记忆深刻,也是独一份的烙印。

关于富足





这位大叔拿着最低保障生活,却丝毫不觉得自己贫穷,反而在自制的小天地里悠然自得。

他收集了1300个废弃瓶盖,做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旁人看他生活潦倒,他却笑着跟你说——

我诞生在星辰的影子下

母亲和月光给我以清凉,父亲和阳光给我以温暖

整个宇宙就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

能想象吗,我的人生如此富饶



嗯,听君一席话,Sir简直羡慕起他脸上的每一条皱纹。

所以艺术到底是干嘛的?

为什么陈丹青在《局部》里,会絮絮叨叨那幅《千里江山图》?

他不是看出了艺术的绝对高度,而是因为他看见了鲜活的生命,有态度的活着。

因为有了这些,在人群里毫无辨识度的我们,才成了无法忽视的存在。

在这样的设置下,这些市民不再是历史长河中漂浮的小蚂蚁,变幻社会中可有可无的微尘。

当然,《脸庞,村庄》也有瓦尔达的回忆,有着独属于她的主观角度。

跟着她的镜头足迹你会发现,途经的许多看似平庸的角落,也可以意义非凡。


比如一间海边小屋。

看上去就只是一间没啥特点的遗弃小屋嘛。




但说出它的故事,它就变特别了:

实际上,这里是瓦尔达给盖·伯丁拍过照片的地方。

盖·伯丁,“摄影界里的库布里克”。

20世纪7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时尚摄影师,时尚摄影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也是瓦尔达的挚友。




这次,瓦尔达又让JR坐在原处,再拍了一张。




当这次两人重游故地,瓦尔达的旧记忆,和她与不同的人相遇产生的新记忆产生了碰撞,电影与现实又一次形成有趣的互文。

JR以照片记录,瓦尔达以影像记录,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勾勒出一幅法国人与社会变迁的全景图

不扯多了,扯多了Sir会露馅……

总之瓦尔达启发了Sir,让Sir觉得看待艺术的眼光,可以不那么“专业”。

不是Sir盲目自大,因为这位新浪潮之母,自己就不专业。

说到专业出身,她从未读过任何电影学校,也没有学习过电影制作,一开始拍片,连如何指导别人演戏都不会。

但她懂人的内心。

她好奇每一条生命的价值,并且努力挖掘它。

你看,她总是拿着相机,这里拍拍那里拍拍。

喏,这又丑又凶的鱼。


哈哈哈,好好玩,先拍一个。

坐在海滩感受风沙?

没在怕的。


拍起来还真有点科幻大片的感觉。

跑不动也没关系。


轮椅上一边飞驰,一边给你解说美术家。

所以,老是问题吗?

学会她的本事,你活到99,也能活得轻盈,活得快乐。

最后说两个细节吧,这都不能称为“细节”,简直是人生提纯,看了就泪奔:

JR和瓦尔达爬楼梯,看贴在水塔上的鱼。

年轻的JR蹦蹦跳跳地爬到了最高,但瓦尔达只能吃力地往上爬。


JR吐槽她别拖拉,上面的风景更美。

但瓦尔达走到那里,已经是她的极限。

站在这个高不高低不低的位置,她却很自洽:

我这礼拜的运动量很够了





第二个。

电影最后,两人去寻找法国电影“新浪潮”大师,让-吕克·戈达尔

她买了戈达尔最喜欢吃的小蛋糕,可是,戈达尔爽约了。

只留下两句暗号。

“在杜阿尔纳纳镇”,“走近蓝色海岸”。




什么意思?

“在杜阿尔纳纳镇”,其实是戈达尔和雅克-瓦尔达夫妇俩常去吃饭的小店。而这也是亡夫雅克死前给瓦尔达写下的字。

“走近蓝色海岸”是瓦尔达拍的一部作品。

这两句暗号,既表达了戈达尔对雅克-瓦尔达夫妇的想念,也是对从前时光的缅怀。

这调皮的玩笑,包含了一生的重要标点,瓦尔达泪奔了。

她走了那么远的路,却收获了等待戈多一般的结果。

你说,这是失望,还是收获?

Sir觉得,在懂得观察生活的人那里,这就是一份特殊的收获:

我很爱你,但你还是个大混蛋





擦干眼泪,瓦尔达对JR说,我们还是看湖吧。




这就是达观的力量,带了这份领悟生活,此后的人生没有缺憾。

也正是这份力量,让瓦尔达自第一部作品短片《短角情事》起,就学会以电影表达她眼中的美好生活,超过60年。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