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麼看《人民的名義》中的高育良這個人物?

李曙光9


《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人物解讀

高育良是現實中很複雜的人物形象,學者型高官的濃縮體,門生故吏滿天下。

他確實厲害!滿肚子學問,出口成章,文采飛揚!但有才無干!有底線,也有失德之處!他是純理論、政交處事的高手,但要當好權利型高官必然容易走形!

如果他不貪更大的權利,可能混跡官場,絕對遊刃有餘!其實他最適合做學問授教,而不是當官!



在劇情最後部分,他大汗淋漓的挖菜地,就是他一生在官場最有寓意的寫照!

咱們細細分析:

1、他有自己的處事哲學,他有極高的文化素養,充足的理論知識,也曾有獨特政治見地和能力,他內心也非常敬佩比他厲害的高手!但從來不表現出來!比如,他其實很佩服李達康的才幹!他也很佩服沙瑞金的政治手段!

2、作為一個有很高法學水平的學者,他內心其實喜歡靜,喜歡單純!所以很容易忘掉了自己是高官!有自己的審美觀,他可以因為喜歡歷史就愛上了高小鳳,並覺得那是純真的愛,可見其真是性情中文人!



3、當上級欣賞他的才學,他就離開教授崗位,在官場一路順風順水!當上級發現他的才幹不足,不適合第一權利時,他內心其實很失望,既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失落,有又很多的不甘心,還有他恨自己沒有李達康那樣的霸道!

4、從他離婚後佈置的假象,可以看出他也太過工於心計了!甚至他認為國法的漏洞他也可以靠自己的智慧去鑽空子,因為他是個準完美主義者!他總想把一切都弄得毫無破綻!但事實上,世間本無完美!理想罷了!



5、對吳慧芬態度看出,他喜歡自己鑽研,不喜歡別人指手畫腳。而吳卻離不開他,吳需要依靠他的名望滿足虛榮,而且有太多政治好奇心,不時的在參與討論其官場的事事非非,所以可以推斷他其實很厭煩了,這也許是他一下子就愛上高小鳳的原因,以致後來吳慧芬只不過成了陪他說話的工具!自願為其負責飲食起居!悲劇就這樣來了!所以,在最後他又保護了吳,沒有告訴她任何事,不想吳被捲入其中!



6、最後他反覆的挖地,恰恰說明優柔寡斷是高育良最隱形的弱點。在這點上他不如祁同偉乾脆直接。事情已敗露,他太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了,但他不敢面對,也讓他一下子不知所錯,因為除了祁同偉,他沒有可商量的人!他去過沙瑞金的門口,準備坦白,但退縮了!沒有足夠的勇氣!不停的挖地,其實充分表現了他不知該怎麼辦?該走那條路?所以他用來發洩!用來對自己的懲罰!在極端的焦慮中,相信很多人都會如此表現,也許這就是原本的人性吧!

這就是真實的高育良。



【一點看法,不足之處,歡迎指證】


唐古拉山雪域


高育良--抵擋不住糖衣炮彈的文人教授



高育良發展軌跡是從政法系教授開始的,那個時候專一的學業授教。清淨的教學環境,以及單純的人際關係!正清之氣環繞周身。

踏上仕途後,在權利的追逐中,漸漸迷失了自我,不得不依附權貴,官場上的爾虞我詐使他無法自拔!在精神和物質上有了更高追求!在半推半就中漸離正規!

他的人生可嘆!可悲!做人不能高育良!


繪色匯聲


小人物的悲哀。從高育良的幾次表白可以看出,他對社會,對官場的險惡顯然有所準備不足,在趙立春的拉攏腐蝕,威逼利誘下,他不想同流合汙,但他也沒能力奮起抗爭,堅持原則,他更不相信如果他像李達康一樣被整倒了,還能有東山再起的實力和運氣。高育良的腐敗之路就是一系列半推半就的無奈之舉。在他認識到這種官場環境後,什麼理想都消失了,只剩下人性最後一點自私和善良。就是把身邊的人安頓好,別出事,也就不再顧忌什麼原則。

總之,就是堅持理想無膽略,隨波逐流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