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员》节目模式输出美国,国内演员也将登上其舞台

“山寨”“抄袭”,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关键词成为了国产综艺摆脱不掉的标签。去年,原创综艺《演员的诞生》一经播出便掀起讨论热潮,今年该节目迎来第二季《这就是演员》,再次收获较高关注度,如今该档综艺节目的模式被美国IOI(Is or Isn't Entertainment)公司买下,这是中国原创节目模式首次落地欧美。

首档节目模式输出国外的综艺

为国内演员走向国际创造机会

昨天,该节目在杭州萧山影视中心举行了“浙江卫视《我就是演员》节目模式海外输出签约仪式”,现场美国IOI代表表示:“我们有强烈的意愿将这个节目呈现给全球更多的观众,让更多优秀的海外演员在I AM THE ACTOR的专业平台上得到绽放光芒的机会。”

浙江卫视总监王俊与IOI公司代表签订输出协议

作为陪着节目一路成长的导师,章子怡、徐峥、吴秀波都难掩欣喜,章子怡感慨:“我伴随着这个节目走过日日夜夜,这一次的节目输出给予我们媒体人很大的启发与自信,让我们相信自己的原创节目也能够登上国际舞台。”不仅如此,浙江卫视还计划联合CAA中国为《I AM THE ACTOR》输出中国双语演员,为国内演员走向国际主流市场创造更多机会。

章子怡在签约现场侃侃而谈

打造“圆桌论坛”和“表演诊所”

寻求更公允的评选规则

为了更进一步探讨节目的发展前景,在昨天“凝聚匠心,淬火成金”为主题的高端研讨会上,来自中国视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社科院、国际节目模式认证与保护协会和节目主创以及演员代表等也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长期以来,大众对待演员这一职业要么是俯视的打量,要么是仰视的追捧。《我就是演员》尽力用平实的视角,打造一个关于表演的“圆桌论坛”。研讨会上,各位专家给《我就是演员》下了很多定义,《广电时评》主编高琦形容它是“尺子”和“放大镜”,对演员这一职业的素养和能力提供了一个基本刻度,并通过主流媒体的二次放大,对观众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审美普及。

冷凇在高端研讨会现场

著名编剧、策划人、影评人史航以“隔壁的钢琴声”作为类比,认为《我就是演员》给影视从业者们提供了稀缺的复盘、互鉴、自省的机会,“艺术就是隔壁的钢琴声,可以对别人的错弹给予适当的提醒。有的演员对上节目有些犹豫,我就说,拍戏七八年,可能都不如在这里3个月的收获多。”

演员推荐人张国立觉得它是“表演诊所”,大家共同找出表演上的毛病乃至行业里的顽疾,积极调整和改善,向行业和大众释放正能量,“在我们整个演艺圈里,它已经成了一个每个人都想上的节目,只谈专业,不谈别的。”

当然,对于节目存在的“瑕疵”专家们也进行了研讨,中国视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范宗钗就提出,节目一度出现六进一的争夺,大部分的时候又是二进一比赛规则,着造成了胜出概率相差甚大,显得有失公允。对此,节目组表示,因为有太多演员渴望拿到展示自己的机会,哪怕戏份也对这个舞台充满向往,因此节目组才做出这样的考量,以后也会就这些提议做出合理调整。

张国立在高端研讨会现场

重新诠释星素结合

积极拥抱演员的“春天”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认为,该优势之一是重新诠释了星素结合,“节目聚焦了星中素,和素中星。”因为节目中有不少有从业多年且仍希望自己的技能和事业再升级的演员,但大部分观众对他们并不是很熟悉。“在我看来这其中的一些人都不属于明星层面,大量的选手是星中的素人,有点名气,混个脸熟,但是通过节目整体提升了他的知名度。”

翟天临在高端研讨会现场

在第一季中表现亮眼的翟天临就很认同,在登上舞台之前,他经历过一段迷茫和困惑,鼓起勇气登上节目之后,他收获了观众的认可以及市场的关注。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代表了节目的巨大价值,“起码我感觉从那之后,老百姓能够通过这个节目,有了对于表演优劣的的判断意识,这个意识直接导致了整个市场的一次洗牌,让很多投资人开始审视演员的选择。在这里,我也学会了放平心态、处理团队之间的交流,真正懂得了’先论艺德、再论艺能’,这是一个非常有人情味的节目,让你觉得真是温暖。”

出身于唱跳偶像组合的新生代演员檀健次,是本季节目成功挖掘的“宝藏男孩”,“在此之前,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不能匹配在这个舞台上的表演,吴彤哥哥一直鼓励我,我演完之后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夸奖,也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后来我才敢跟别人说:我是一个演员。”

檀健次在高端研讨会现场

听着大家的分享,为节目操劳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总导演吴彤感动道:“尽管这个节目非常难、非常累、非常苦,但是大家凝在一起,无怨无悔很认真地做这个事儿,那一切的辛劳就都谈不上辛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