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生绘色|第105天|朋友圈,真实的内心反映

人的生活空间有大有小,人和人的相遇是随机性偶然发生,但很难确定现在的时间线是否是自己的主动选择,还是被预设的。随意翻看上万张手机相册的照片,如果把注意力放到你身后的背景里,会发现有很多的陌生人和自己同框,如果整理这些线索能出现惊人的巧合,你和你同框的陌生人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商场前的广场周边有多级的台阶,随处坐着许多路人,三五人一堆,二三人一组的散坐,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年纪、不同的阶层,在此时此刻不管什么原因就这样坐在一起,休息的、等人的、等车的、发呆的......。所有人都不认识,各自干着各自的事,几分钟、几十分钟过去后,大家都离去,回头想想刚才身边坐的人,是男是女可能都不记得了。

北京城市太大,到哪里都较远,天气炎热在路上走不了多远就会又累又热,只要路边有地方歇脚,也不管是什么条件,大家都会就地坐下。坐在谁身边,坐那一块地方,坐着离别人多远,是坐在左边还是右边,看似不经意的行为,其实都是潜意识的选择。

左边前面的女孩是个时尚摄影师,出来拍照,休息一下看看拍摄成果,她坐下之前后面的男子和大妈已经在了,她选择不坐在他们同一级台阶,往下坐了两个台阶。大妈坐在青年男子身边,往上坐了一个台阶。台阶地方不大,不可能有太多空间,大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分别离别人远点。于是三人坐在了不同的三层台阶上,之间完全没有身体交流,各自休息着。

时尚摄影师,拿着专业的摄影器材,带着棒球帽,女孩有点男孩打扮,短衫牛仔裤和很时髦的运动鞋。她全神关注的翻看着照片,嘴角微翘着,很满意的回顾着自己的拍摄作品。对于身边的人和事物她完全隔绝,一个人沉浸在照相机里。

中间的青年男子像是在北京的打工一族,衣着朴实还比较干净,黝黑的脸上有很深的抬头纹,手指粗大,背着黑色双肩包,一脸的迷茫坐着,拿着手机并没有玩,刚打完电话在发呆。右边的大妈一看就是从农村来的,走累了,也饿了,拿着饼干垫两口,看着前面的公交站,在考虑坐车方向。

在陌生环境里人的潜意识都会选择安全,在人际交往时潜意识会被欲望代替,在旁观者看来比较简单的规则,当事人会执迷。有些人的交际目标是有价值的圈子,这个价值直接就是权和钱,与价值观和同道已经没有什么关系,在欲望的渴求下,盲目的寻找着成功捷径。

如果自己营造的生活圈是建立在需求、欲望上的,虚空的圈子会让内心没有归宿感,产生焦虑和纠结。人内心的真实状态,会反映在生活圈,朋友圈,人的安全感、幸福感是来自周边的亲人和朋友,大家建立起信任、友爱,在相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下,生活圈会很充实、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