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落“一身黑塵”走向“綠色鑄都” 看嘉禾鑄鍛造業如何轉型升級

抖落“一身黑塵”走向“綠色鑄都”

——看嘉禾鑄鍛造業如何轉型升級

嘉禾縣坦塘工業園,巨高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資料圖片)

嘉禾縣委宣傳部提供 嘉禾縣坦塘工業園。(資料圖片)嘉禾縣委宣傳部提供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白培生 李秉鈞 通訊員 尹振亮 鄧和明 羅飛雄

一年前,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進駐湖南後,“江南鑄都”嘉禾縣鑄鍛造業因環保問題突出,8成鑄鍛造企業被責令停產整改,250多個煙囪被拆除。有人擔心,“江南鑄都”是否會從此“一蹶不振”?

一年後,4月17日,記者從嘉禾縣統計部門瞭解到,自去年4月以來,當地鑄鍛造企業數量雖然大幅減少,但鑄鍛造業仍完成總產值163.02億元,同比增長10.91%。

嘉禾鑄鍛造業產值為什麼不降反升?嘉禾縣委負責人說,加快轉型升級,讓嘉禾鑄鍛造業實現了鳳凰涅槃。

因鑄鍛而興,因鑄鍛而困

鑄造,在嘉禾民間叫“翻砂”,舊時稱為“打鐵”。《嘉禾縣誌》記載,嘉禾鑄造始於明末清初,至今有300多年曆史。

袁家鎮是嘉禾鑄造起源之地,也是開國上將蕭克的故鄉。蕭克將軍曾多次說:“嘉禾人是打鐵的,也是鐵打的。”

近日,記者走在袁家鎮的街道上,仍能感受到嘉禾鑄造無處不在的痕跡。袁溪路是袁家鎮通往塘村鎮的必經之路,全長2公里多的道路旁,到處是鑄造作坊,道路被煤渣染得漆黑,各種廢棄的鑄件也堆放不少。

沿袁溪路往前走,在大興村,有一家叫“富豪”的鑄鍛造廠,裡面傳出敲敲打打的聲音。老闆姓肖,今年46歲。他說,小時候,他就幫父親打理鑄造車間,生產一些打穀機、拖拉機的零配件。這間200平方米的鑄造作坊,就是父輩留下來的。

“我們廠最輝煌的時候是在上世紀90年代,那時,一個月就有8萬多元訂單。不過現在,我們的產品基本沒有市場了。”肖老闆無奈地說。

除了袁家鎮,隔壁的龍潭鎮、塘村鎮、車頭鎮,也是傳統鑄鍛造業之鄉。“這幾個鄉鎮曾經佔據嘉禾鑄鍛造業9成份額,現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嘉禾縣鑄造協會秘書長雷雄志告訴記者,嘉禾鑄鍛造業輝煌時期,全縣有將近500家鑄鍛造企業,年產鑄件近80萬噸,產量居全省第一。

雷雄志說,過去,嘉禾鑄鍛造業散小黑粗,“家家點火,戶戶冒煙”,但整體規模大、產品多。2012年,嘉禾被中國鑄造協會授予“江南鑄都”稱號,2015年又被中國鍛造(壓)協會授予“中國鍛造之鄉”稱號。

嘉禾工業,因鑄鍛而興,也因鑄鍛而困。隨著鑄鍛造業迅速擴張,家庭式管理、產品低端、能耗大、汙染大等弊端日益暴露出來。

轉型升級,組團發展

嘉禾鑄鍛造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去年4月,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進駐湖南第一週,就交辦涉及嘉禾鑄鍛造業的群眾信訪舉報件20件,佔同期郴州市收到的環保督查交辦件總數的一半。

“江南鑄都”,面臨著生死攸關的考驗。

嘉禾縣委、縣政府咬緊牙關,果斷出手。從去年5月開始,該縣全面部署開展淘汰落後產能、推進鑄鍛造業轉型升級,對當時全縣256家鑄鍛造企業逐一檢查、摸清底子,並根據檢查結果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拆除5噸以下衝天爐。

“鑄鍛造產業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長期以來形成的‘小散亂汙’問題逐步積累,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日益凸顯。”嘉禾縣經濟和科技商務局總經濟師李順潮介紹,縣裡按照“技改提升一批、整合入園一批、停產整頓一批”的總體思路,對全縣鑄鍛造業開展了力度空前的專項整治工作。

2個月內,嘉禾縣先後停產整頓鑄鍛造企業76家,依法取締關閉落後企業50多家,190多家企業自行拆除“沖天爐”250多座。

同時,嘉禾縣引導相關企業整合資源、抱團發展,集中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很快形成了以巨人機床、雄建機床、龍威鑄造等為龍頭的機床鑄件組團,以眾合鑄業、精藝鑄造為龍頭的木工機械鑄件組團,以福順實業為龍頭的泵閥鑄件組團,以飛恆合金為龍頭的耐磨鑄件組團,以恆遠鑄業、永華工貿為龍頭的生活電器燃具類鑄件組團,以紅德機電、南宏鑄造、鼎新鑄造為龍頭的汽車鑄件組團等。

據統計,目前,嘉禾鑄鍛造企業已由整治前的256家減少為147家,但鑄鍛造企業平均年產量由3000噸左右提高到了1萬噸以上。去年,鑄鍛造企業納稅比上年增長150%。全縣已有106家鑄鍛造企業使用中頻爐和電熔爐,每年節省標煤6.4萬噸。

嘉禾,正在變身為沒有煙囪的“綠色鑄都”。

科技創新,鍛造品牌

在嘉禾縣巨人數控機床有限公司自動消失模車間,高精度、全自動化的機械設備正在運轉。一大批幾近成型的模具整齊排列,再經過幾道加工工序,它們就會變成一臺臺數控機床。

“我們公司鑄造的高速衝床產品,材質與普通鑄件不同,金屬品相細密度及抗磨抗壓強度特別高,產品廣泛用於國內眾多高新企業做機床,取代進口,市場前景很好。”巨人機床董事長廖巨清介紹,公司能有今天,靠的是技術創新。

其實,在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進駐湖南前,嘉禾縣就積極推動鑄鍛造業轉型升級,縣裡大力支持鑄鍛造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開發先進的鑄鍛造精細化生產技術,促使鑄鍛造業從粗放經營、高投入、低產出、資源消耗型向集約化、投資少、高效益、資源節約型方向發展。

近年來,嘉禾縣加強與湖南大學、中南大學、中國鑄協等相關單位、機構合作,每年還安排產業引導資金6000萬元,鼓勵企業運用新技術、新工藝,為鑄鍛造業轉型升級打下了基礎。

同時,嘉禾縣支持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加快提高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去年,全縣申請專利157項、其中發明專利20項,獲專利授權113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

“目前,縣裡有32個基地(公司)項目獲國家、省、郴州市科技部門立項扶持。”嘉禾縣經開區主任劉四光說,通過科技創新,縣裡大批鑄鍛件走向高新精尖,由普通硅鐵提升為銅、鋁、鋼、合金鑄鋼等高強度合金鑄件,壓鑄、低壓、金屬型離心等優質高附加值鑄件產量大幅攀升。目前,全縣鑄鍛造產品有上百個品種,涉及市政工程配件、機電配件、建築機械配件、汽車配件、玻璃機械配件、紡織機械配件和通用機械配件等多個種類,獲得中國馳名商標1件、湖南省著名商標8件,在江南鑄鍛造市場佔據55%以上的份額,並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