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追钱路上,要多乱有多乱

电影《华尔街之狼》里,有这么一个场景,因为大赚了一笔,公司开了狂欢派对,派对上有香槟、蛋糕、脱衣舞女郎,被当人肉飞镖的侏儒,还有为了钱把头发剃光的女人。大家欢呼、放纵、尖叫、公开性派对。

电影里面的公司,其实靠着欺诈的手段吸着客户的血,赚着大把大把的钞票。但公司里的每个人,都毫无禁忌,欣喜若狂,看着看着,作为观众都会错觉那些钱,赚得轻而易举、理所当然。

在利益面前,在群体里面,人的罪恶感是会被稀释的。

汽车后市场总有一些人无视规律,瞎几把搞乱市场,甚至祸害消费者的人,导致乱象丛生。

汽车后市场,号称万亿级别的体量,近几年下来行业中的大多数人都在鼓吹行业多么的美好。

但事实呢?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领军者都挑不出来,甚至连基本的市场迹象也未展现。

而乱象丛生的后市场里,由上到下,由最初的单元件到终端消费者,乱的事情可以拿出来说很久了!

汽配,变气配

汽车后市场,本质上还是围绕汽车售后的一系列服务升级,就是车主们有车以后加入的“大家庭”。

人们常说互联网让汽配的价格变得透明,各个商家开始升级服务提高竞争力,这样车主理应得到更好的服务。

可事实是,价格是透明的,技术却不透明,便宜配件、强行留下不痛不痒的手尾、无用增值,普通车主因为缺少汽车知识,很容易就中招了,往往因为“服务态度”不错,还觉得挺满意。

然而若有内行人随便告诉他其中一个秘密,估计能当场炸掉,会有种被渣男欺骗的气愤。

这种事在汽配城经常能碰到,尤其是外地车主会优先享受这种礼遇。

低价诅咒下的低下产品

后市场的价格战,大家或许都习以为常了,只是对坏事习以为常不是什么好事,而是一种病态。

首先,这个市场的价格战原本就是各个厂商燃烧自己去抢占市场的冲撞,并非所有产品背后都有“爸爸”撑腰,而大多是普通企业,资金不够烧,削减成本就成了大多数厂家强行留在台面的筹码了。刨除少数极优秀运营者,剩下削减成本的地方,就在产品身上了。

就这么一些刚出生就被创造自己的人打了“折扣”的产品,通过低价(不仅牌面上的低价,更多是“补贴”名目下的变相减价)引诱,流入个别代理商、经销商手上,再通过他们的巧舌,把货卖出去。

这些产品有害吗,大多数没有,只是没有达到这个时代所谓的优质,那么车主也就享受不到真正的技术福利了。这里要注意的是,到了终端门店、4S店,这些产品的价格可不像它们出厂时的那么“美丽”哦,那个差价去到哪里,可以自行想象。

野生梦想家

汽车后市场火爆的逻辑其一是中国目前的汽车大概为1.3到1.4亿量的保有量,其二中国的汽车消费也开始升级,于是产生了很火爆的汽车后市场的机会,也带来了投资的机会。

所以,有一群野生梦想家就出来了。物联网、车联网、互联网+、流媒体、智能驾驶舱、区块链,这些名词相信你也听了不少吧?这些也是资本热词,正因为概念的新,谁都可以出来做一回野生KOL,而这个人不见得懂多少上述的名词,甚至只是看了几篇文章、百度搜了几篇报道,就可以拿一份PPT出来帮人站台,帮人“背书”。

李诞说过:“人总会产生一种经不起推敲的幻觉,以为换个环境就会好起来。”没搞清楚这些新概念的东西,有人就瞎插一手,然后又以近似于传销式的洗脑,兜售梦想。最后呢,一个又一个项目死掉,目前看来,后市场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哪怕是即将等成的互联网巨头,也只是利用自己的互联网优势,联合后市场的线下资源,打造O2O平台而已(参考滴滴、京东近期的动作吧),后市场却那么多走在时代前列腺的人,把新型概念吹得天花乱坠,泡沫不过如此了吧。

汽车后市场的玩家千千万万,却都是各自忙活。而在此刻更需要的是什么?大规模的洗牌!等待高端玩家进场,把台面这种恶性缠斗的、欺骗式的、浮躁无术的玩家和玩法,来一次大清洗,或许就有转机了。

不然,真正沉睡的和装睡的,你一个都叫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