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陈伟鸿《对话》1000+名人后,他总结出一套成功人士说话法

人们在判断一件事或对一个人有没有兴趣时,0.5秒

就够了。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会说话的人,一开口就赢了。

当年籍籍无名的马云,跑去找亚洲巨富孙正义,用短短6分钟拿下2000万美金的融资。

乔布斯用一场极富技巧性的演说,颠覆了全世界对手机的认知,直至今日给苹果公司创造了数以亿计的财富。

2014年的中国互联网大会,马化腾用五分钟的时间解释了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也让所有人记住了“知识产权”。

即便是临时起意,那些成功的大佬总能像时刻准备好了一样,侃侃而谈,金句频出。而普通如你我这般,每每在需要“说话”的时候,只能眼巴巴的羡慕别人……

找工作,明明大家能力不相上下,面试官却偏偏录取了别人;交朋友,你总是难交新友,别人却总能在第一次见面就相谈甚欢;上台讲话
,你舌头打结大脑空白,别人一开口,就能赢得掌声无数;追求爱情,你明明条件不差,心仪的对象却选择了“甜言蜜语”的别人;和人争辩,你总是想不出话嘴上吃亏,别人简单几句就占了上风;遇到大神,你迟迟不敢上前攀谈,别人却能自信和大神谈笑风生……


会说话难道是与生俱来的?普通人能向大佬探索和学到哪些沟通技巧?这个答案,也许只有和大佬对话过的人,才能给你带来答案。



陈伟鸿

金话筒奖获得者

出版图书《惊鸿一瞥》

CCTV2《对话》节目主持18年

01

他对话1000+业界有影响力“大佬”


900多个周日的夜晚,56160多分钟智慧的激荡,1000多位业界具影响力的大佬: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美国通用电气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投资大鳄索罗斯、商界传奇比尔盖茨、巴菲特,中国企业家柳传志、马云、王健林、马化腾、董明珠……陈伟鸿用18年的坚持成就了《对话》。

《对话》,几乎是每一个国内企业家必看的大型财经类谈话节目。

节目通过主持人和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的充分对话与交流,直逼热点新闻人物的真实思想和经历,展现他们的矛盾痛苦和成功喜悦,折射经济社会的最新动向和潮流,同时充分展示对话者的个人魅力及其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18年来,《对话》这个节目一直是国内许多企业家向顶尖大佬学习的重要窗口。

作为节目主持人的陈伟鸿,一直是坐在各界大佬对面的那个离他们最近、倾听他们思想原声的人。面对这一群最具影响力的精英领袖,他总能用潜心营造的话语场为观众洞开商业与人生的独特境界;用不露锋芒却又一阵见血的沟通方法让专业而严谨的财经话题平添个性之美与交锋之趣。



(陈伟鸿和大佬们合照)


02

他近距离见证大佬们的说话艺术


回忆对话过的这些大佬,陈伟鸿采访次数最多的国内企业家应该是柳传志,他说,联想在分拆、换标、国际化、最风光、最低谷的时候,他和柳传志的对话都在持续。

在陈伟鸿印象里,柳传志并不仅仅是人们称道的“联想教父“,他既非冷酷也非强悍,他似乎更愿意从圆融的传统智慧当中汲取制胜的法宝。



(陈伟鸿和柳传志)


在对话中,有一次很特别的对话,那是陈伟鸿独有的对话王石的重要时刻。

那是在成都人民公园的茶室里,窗外行人往来如织,四围的茶客悠然自得,眼前的王石刚创造了中国最年长登顶珠穆朗玛峰的纪录。从青白相间的山峰上下来,他似乎仍旧停留在缺氧状态,还有些脑袋发懵。

当时的王石和后来所接触到的那个思维敏捷的中国房地产业领跑者大为不同。回答每个问题他都需要时间来反应,要先想一会儿,才能开始说话。即便如此,笃定的语调中依然保持着一个企业领导者不可动摇的威信。一场访问下来,他语速虽然慢,但却有一份信手拈来的从容。




03

他说大佬们的说话都有迹可循


陈伟鸿发现,大佬们虽然沟通风格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数都有比较成熟的说话“套路”,所以应对各种沟通难题,总能很好地化解。

巴菲特的沟通杀手锏是幽默感。一次采访巴菲特,陈伟鸿抛出一个“刁钻”的问题:你现在有多少钱?巴菲特没有过多犹豫,即刻打开钱包,在他眼前晃了一晃,笑着说“看,我现在就有这些钱。”

雷军反应能力极强,善于在沟通中“偷换概念”。某次公开演讲,雷军被一位提问者刁难,“雷总,你觉得你的人品怎么样?”,雷军没有生气,说出了一个让大家都会心一笑的答案:“你说的是哪种人品?如果说今天打游戏爆了一个装备,我的人品可以说挺好的。”



(陈伟鸿和雷军)


你可能会疑惑,大佬们的沟通技能,是不是都是与生俱来的?答案当然是不。马云曾经说过:“别人都说我特牛,特会说话,6分钟就说服了孙正义投资我。其实在见他之前,我在硅谷至少被拒绝了40次。

可见,沟通说话能力,是需要训练的,也是有套路可循的。

截至今天,陈伟鸿从事主持行业已超过20年。“和上千位世界知名的政治、经济大佬面对面交流所收获的感悟,我早就装满了一个大大的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