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现有社保体系不可持续 每年都要靠财政补贴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18日在财新峰会称,中国的社会保险体系呈现高度碎片化特征,是不可持续的

“每年都要靠财政补贴”。11月份财政部网站公布了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显示一年各级财政补贴各类社会保险收支补贴了12000亿,而且每年的增长速度很大。他认为,“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这12000亿的补贴还会比较快地增长。


在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之下,无论是社会养老保险还是社会医疗保险的压力都非常大。

根据人社部2017年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年度发展报告2016》,从报告中获悉,2016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达到66912亿元,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5058亿元、总支出31854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9.5%和23.4%。这是自2012年以来,我国五项社保基金支出增幅连续超过收入的增幅的第5个年头。

支出增长的背后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报告显示,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抚养比(即参保职工人数与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数的比值)已由2011年的3.16下降到了2016年的2.8。

包括湖北、甘肃、四川、重庆、辽宁、内蒙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吉林、黑龙江在内的9个统计地区抚养比已降至2以下,黑龙江的抚养比最低,为1.3。这意味在黑龙江地区,平均1.3个年轻人要抚养一位老人。

然而,根据报告披露的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黑龙江的累计结余已为负数,亏空232亿元。


养老金为什么会亏?

养老金亏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90年代以前,我国尚无社保养老制度。当时只有占总人口非常少的所谓国家工作人员,才有退休一说。而绝大部分人口是农民,他们没有财政编制的退休和养老,只能养儿防老。若是农村孤寡老人,村里则有五保户制度,集体会给予这些老人一些有限的物质帮扶。

这样,由于需要供养的退休人口的比例远远小于总人口,因此并不存在养老金亏空的问题。

到了90年代,原有的计划经济彻底名存实亡。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中国加入了WTO,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化、城市化运动。许多农民进城务工,成为了农民工。随着80年代末个税制度的建立,也同时建立了社保养老金制度的雏形。不过都是地方性的,而且强制性也不够。

同时90年代国企改革,许多老国企因为效率低下,生产力落后,而被国家强制破产关闭,大批国企工人就面临下岗问题,还有很多已退休的老工人也面临养老金发放的问题,再用财政资金发养老金,已然不可能,于是开始建立地方性的社保养老金制度。采用年轻人缴纳养老金,当期支付已退休工人干部的退休收入。社保基金实际上进行空账运转。

问题的关键,出在8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让整个中国家庭的结构由原来稳定的正金字塔型,变成了4-2-1倒金字塔型。

由于出生人口锐减,也就意味着未来年轻人会越来越少,而退休的老人将会相对变多。这时,由于社保养老金账户是空账运转,势必支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而缴纳养老金的人会越来越少,长此以往,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必将造成亏损。而一旦这个拆墙游戏玩不下去时,就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