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馬輝煌:新中國五十大戰爭片

基於近代百年以來歷次戰爭的歷史,人民對於戰爭影片的喜愛,和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需要,新中國的戰爭片蔚為大觀,佳片不斷。

1.《高山下的花環》(1984)

我覺得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並且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再出現了,再見偉大的八十年代。電影中表達的情感到今天依舊能打動我,戰友情、親情、愛情,以及對國家的拳拳赤子之心,真摯而熱烈。中國是我的,可也是你的。二百個億養個狼。趙蒙生,名字起得好,趙家從沂蒙老區那樣的群眾中誕生,千萬不要忘了啊。

2.《鬼子來了》(2000)

3.《大捷》(1995)

真實的戰爭,真實的政治,真實的人性。

4.《血戰臺兒莊》(1986)

這部片子較為真實地反映了國民黨在臺兒莊戰役中殊死抵抗日寇的壯烈,據說蔣經國允許臺灣老兵回鄉探親跟看這部片子有關。不要忘記,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用當時多少人的性命換來的。

5.《三毛從軍記》(1992)

迄今為止,大陸現代電影黑色幽默頂峰!

6.《戰爭子午線》(1990)

手法類似於《伊萬的童年》 1990年 有兩部很好的片子 《戰爭子午線》和《我的九月》 都是兒童片,都很經典。原來 ,富大龍和黃海波那時候就一起演戲。

7.《紅海行動》(2018)

國產類型片的里程碑,2個多小時節奏全程緊繃清晰,真熱血真刺激。敘事,人物,情感,動作,製作都幾乎無可挑剔。該有的都有,演員群像都比想象中出色,但最出色的還是導演。

8.《紅高粱》(1988)

火辣辣而野性十足的自然主義做派,鏡頭語言和攝影太棒了,彌補了故事的單薄;張藝謀絕對是黑澤明的粉,鮮明到炫目的色彩應用,尤其高粱地野合一段,像極了《羅生門》裡的竹林強暴,還有那不得不提的標誌性的直攝太陽,皆是如此。

9.《地道戰》(1965)

小時候看過不知道多少遍,但每次看都不覺得厭。小時候看的時候覺得完全可以搞個地下城在那生活,還為此規劃了一番。

10.《風聲》(2009)

這個電影開始一直處於一個很壓抑的狀態,鬥智的氣氛很有代入感。後面情節進入高潮,審訊的那些鏡頭,周迅演繹得可以說淋漓盡致,她演技真的是高超了,整個電影都非常合適,非常舒服的過來了。老槍,以及千千萬萬為革命獻身的人的形象,都被她帶出來了。

11.《紫日》(2001)

國產片裡最好的——這不是一部戰爭片,而是反思人性的片子。

富大龍演得真好——電影前半段他幾乎沒有怎麼說話,全靠演的。能讓我看懂片子,說明演技不錯。特技有點假,但是並不影響反映影片的主題,戰爭與和平在此片中得到很好的體現。

12.《金陵十三釵》(2011)

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講述戰爭的故事,影片中的倪妮很驚豔。

13.《地雷戰》(1963)

傳說貌似是全球累計觀影人數最多並且還是累計票房最高的電影..

14.《大決戰》(1990-1992)

中國戰爭電影的最高峰就是大決戰系列,客觀的展現了國共兩個當年,都說集結號如何如何,可是跟這個大決戰比還是差遠了,大決戰的視野大,場面大而不假,各種軍事細節都很真實,選取的人物都很具有代表性,配水池牆上還寫了凡爾登第二。絕對的戰爭電影最高峰!

15.《集結號》(2007)

馮小剛的成熟之作!

16.《英雄虎膽》(1958)

17.《小兵張嘎》(1964)

小嘎子我是百看不厭啊,一米八幾的崔嵬就是牛

18.《冰山上的來客》(1963)

19.《英雄兒女》(1964)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20.《智取威虎山》(1970)

表演有點過,但無損於其經典地位

21.《上甘嶺》(1956)

原來咱們曾經那麼會拍電影。要價值觀有價值觀,要觀賞性有觀賞性。重溫一遍,仍然喜歡。

22.《永不消失的電波》(1958)

影片根據革命烈士李白的事蹟改編,是一部優秀的反映我黨地下工作題材的電影。孫道臨在片中扮演的李俠的形象深入人心

23.《鐵道游擊隊》(1956)

還是老電影這麼好看,甩現在那些花裡胡哨的抗戰劇N條街。這才是人民的藝術。

24.《平原游擊隊》(1955)

郭振清的李向陽,方化的松井,一正一反兩大經典

25.《甲午風雲》(1962)

鄧世昌請戰,被革職在家。劉步蟾趁機在軍營做戲給水兵,誹謗鄧世昌畏戰,水兵們將信將疑來到鄧家院子,一曲憂憤的十面埋伏從臥室裡傳出,水兵們頓時就明白了,鄧大人還是鄧大人。這一段院中聞曲,特別動人,隔窗看影,聞曲會心,久違的中國式的浪漫主義。

26.《林海雪原》(1960)

提起王潤身就會想到楊子榮,就跟提起童祥苓也能想到楊子榮一樣,故事片和現代京劇在我眼裡一樣精彩。

27.《野火春風斗古城》(1963)

李英儒同名小說,紅色情人王曉棠分飾諜報雙殊金環銀環,“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

28.《閃閃的紅星》(1974)

母親喜歡這個娃,父親喜歡唱裡面的歌。父母青春時的偶像,哈哈。每次電視上播,都會看。

29.《紅燈記》(1971)

八個樣板戲,童年觀影經歷。劉長瑜+高玉倩的經典組合。

30.《沙家浜》(1971)

汪曾祺改編自滬劇《蘆蕩火種》,是為革命現代京劇,八大樣板戲之一,後毛澤東為其改名為《沙家浜》,並將結尾新四軍喬裝吹鼓手混入婚禮改為直接用武力衝進去。本劇講述了新四軍劉飛面對日偽頑匪相互勾結、下鄉“掃蕩”的險惡環境,在地方黨組織和群眾的支持幫助下,堅持抗日的鬥爭事蹟。

31.《一個和八個》(1983)

這是第五代第一次集體作業,被公認為第五代開山之作。其形式上的革新性超過其內容。絕對的化神奇為腐朽。老謀子的攝影比較突出。陶澤如、陳道明、謝園當年都超嫩超帥。

32.《渡江偵察記》(1954)

那時候看的真是過癮啊,第一次知道扣人心絃的感覺

33.《林則徐》(1959)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趙丹的形象真出色

34.《宋景詩》(1955)

拍的最靠譜的國產古裝戰爭片,確實如此,鄭君裡下的功夫很大,前輩導演敬業程度可見一斑。

35.《紅色娘子軍》(1961)

即使是老片子,現在看來還是好片子。

36.《洪湖赤衛隊》(1961)

我的記憶當中,中國歌劇中,這是最好的一部。特別是那些難忘的唱段和王玉珍純美透明的聲音。

37.《紅孩子》(1958)

準備好了嗎時刻準備著,塔嘀塔嘀塔嘀塔嘀塔嘀。將來的主人一定是我們,嘀嘀塔嘀塔嘀嘀塔嘀塔......

38.《海魂》(1958)

總感覺戰爭片只有黑白的才有感覺。

39.《南征北戰》(1952)

氣勢磅薄的戰爭片,參考了蘇聯風格。

40.《紅日》(1963)

打得歡,打得精彩。人物,好人壞人刻畫得很現實,很鮮活。平民的家人感情,也有點睛之筆。

41.《戰火中的青春》(1959)

那個年代的片子居然還小曖昧小純情的,排長和副排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42.《雞毛信》(1954)

經典。海娃狗娃消息樹龍門村貓眼司令。故事好細節設計好。放羊,藏信,吃羊,羊腸小道,可謂密不透風。

43.《智取華山》(1953)

老片,從此華山上多了一條“智取華山道”……

44.《董存瑞》(1955)

“為了新中國,前進!”

45.《狼牙山五壯士》(1958)

這個是戰史上的神話!

46.《海鷹》(1959)

小時候每次下海游泳老爸都是哼著這電影的主題曲。我們是黨培養的海鷹,再大的風浪我們也要回去

47.《怒潮》(1963)

大革命時期題材,光線運用很不錯。主題歌《送別》成了經典。

48.《小花》(1979)

陳沖18+劉曉慶24+唐國強27。這就是當年的偶像劇啊。這三個人後來一個成了皇妃,一個成了女皇,一個成了皇帝……原來男女主角在一起轉啊轉的拍攝手法那個年代就有了。

49.《戰狼2》(2017)

意料之中的精彩,意料之外的驚喜。屬於我們的英雄,展現狼性的軍魂。

50.《奇襲白虎團》(1972)

京劇的程式化在這裡運用的爐火純青 最後的奇襲敵團部過程驚心動魄 京劇武戲過癮

備選影片:《關連長》(1951)

《戰鬥裡成長》(1957)

《戰上海》(1959)

《黑山阻擊戰》(1958)

《南島風雲》(1959)

《萬水千山》(1959)

《新兒女英雄傳》(1951)

《回民支隊》(1959)

《翠崗紅旗》(1951)

《鋼鐵戰士》(1950)

《自由後來人》(1963)

《兵臨城下》(1964)

《奇襲》(1960)

《突破烏江》(1961)

《怒潮》(1963)

《停戰以後》(1962)

《金沙江畔》(1963) 6.5

《英雄小八路》(1961) 5.7

《歸心似箭》(1979)

《吉鴻昌》(1979)

《偵察兵》(1974)

《南海風雲》(1976)

《濟南戰役》(1979)

《挺進中原》(1979)

《閃電行動》(1987)

《大渡河》(1980)

《四渡赤水》(1983)

《雷場相思樹》(1986)

《歡樂英雄》(1988)

《長排山之戰》(1981)

《南昌起義》(1981)

《巍巍崑崙》(1988)

《解放石家莊》(1981)

《紅河谷》(1997)

《紅色戀人》(1998)

《絕境逢生》(1994)

《決戰之後》(1991)

《南京!南京!》(2009)

《柳堡的故事》(1958)

《大進軍》(1996)

《大轉折》(1997)

《西安事變》(1981)

《舉起手來》(2003)

《巍巍崑崙》(1988)

《晚鐘》(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