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 1555年作 草書《漁父詞》十三首 附有釋文

文彭(1498-1573)為文徵明的長子,字壽承,號三橋,別號漁陽子、三橋居士,明湖廣衡山人,系籍長洲(今江蘇蘇州)。以明經廷試第一,授秀水訓導。官國子監博士。工書畫,尤精篆刻,能詩,有《博士詩集》二卷。

在中國書畫藝術史上,文彭以篆刻享名。雖然文人刻石章的風氣可能早到元代的大畫家王冕,但篆刻史上公認的文人篆刻鼻祖卻是文彭,尤其是在使石章成為篆刻藝術主要載體的演進史上,文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助推作用。篆刻宗師的大名也多少遮蔽了文彭在書畫詩文等方面造詣。事實上,文彭所處的時代,卻是以詩文書畫與其父文徵明並稱的。陳田在《明詩紀事》己籤卷十七中評文彭詩說:“博士七言,音節清亮。”詹景鳳則認為,文彭書法“真、行、草並佳,體體有法,並自成家,不蹈父跡,才似勝之”。傳世的文彭書作有遼寧博物館藏《小楷赤壁賦》、故宮博物院藏《行草五律詩》軸、上海博物館藏《隸書有美堂記》等約二十餘幅。

文彭的書法藝術,從小受到其父文徵明的影響,楷書得文徵明親授,行草書則學孫過庭、懷素,也參入了一些祝枝山的筆法。他擅長的書體要多於文徵明,篆、隸、楷、行、草均能。這件草書《漁父詞》中可以看到取法懷素的痕跡,但比起懷素《自敘帖》,書寫要從容許多。文彭傾向於意隨筆走,沒有特別的刻意做作。技巧在長期的磨練中已極為穩定,隨著書寫的行進自然流露。與文徵明的擅長精工細琢不同,文彭的這件作品輕鬆灑脫,散散淡淡,如同一路小跑,姿態輕快,線條流淌出來,舒捲閒暇。作品用筆以中鋒為主,墨痕淡雅,不施濃墨,並且不以枯筆乾澀為尚,而以適度的滋潤為準繩。因此作品的整體面貌平靜淡雅,不拿腔拿調,也不是表演式的書法舞蹈。總之,文彭的這件草書,是明代文人書法家平和自然、不激不歷、功力老道、溫文儒雅的草作典範。

釋文:

槲葉新罾舴艋船,衝風逐浪去如煙。無姓字,少牽纏,儂住吳淞不記年。

輕移短棹泊江隈,魚唼浮花水面來。欲下網,且徘徊,只恐魚驚去不回。

黃梅時節雨綿綿,赬尾魴魚常滿船。隨大小,且新鮮,只是城中不值錢。

吳淞江上是儂家,每到秋來愛荻花。眠未足,日先斜,妻喚船頭看落霞。

八月斑魚逐曉風,家家方尺釣魚礱。蝦作餌,竹為弓,須趁朝來日影紅。

釣得鱸魚不賣錢,船頭吹火趁新鮮。樽有酒,月將圓,落得今宵一醉眠。

三尺絲綸七尺竿,江頭風雪正漫漫。衝浪去,破冰還,只怕官司不怕寒。

臘月捱冰上白魚,衝風冒雪欲何如。膚砍裂,手仍拘,免得求人樂有餘。

夜深結網一燈紅,吹笛臨舟攪睡濃。雪夜月,雨晴風,都在漁家一醉中。

無利無名一老翁,筆床茶灶任西東。陸魯望,米南宮,除卻先生便是儂。

山逺江深無四鄰,煙波惟有一漁綸。鳬鴈侶,鷺鷗親,自是人間快活人。

款識:餘有別業在吳淞江之闔閭塘,嘗深畊於此。偶閱黃太史《漁父詞》,因而縱作,聊以自述其樂耳,非欲爭勝於太守也。庚申(1560)秋七月十三日書,三橋父彭。

附文彭草書《漁父詞》立軸欣賞

《漁父詞》是文彭自己所作。“漁父”為詞牌名,通用的別名即“漁歌子”。這組詞本身清新灑脫,超然塵外,不妨讓我們點一壺清茶,悠閒地品味這淡泊自足的出世情懷。詞曰:

甪直西來是闔塘,分明身在水雲鄉。雲淡淡,水蒼蒼,雲水相忘一釣航。

槲葉新罾舴艋船,衝風逐浪去如煙。無姓字,少牽纏,儂住吳淞不記年。

春暖融融雪乍消,江頭潑潑長新潮。風漸起,浪初高,網得紅鮮破寂寥。

輕移短棹泊江隈,魚唼浮花水面來。欲下網,且徘徊,只恐魚驚去不回。

黃梅時節雨綿綿,赬尾魴魚常滿船。隨大小,且新鮮,只是城中不直錢。

吳淞江上是儂家,每到秋來愛荻花。眠未足,日先斜,妻喚船頭看落霞。

八月斑魚逐曉風,家家方尺釣魚礱。蝦作餌,竹為弓,須趁朝來日影紅。

釣得鱸魚不賣錢,船頭吹火趁新鮮。樽有酒,月將圓,落得今宵一醉眠。

三尺絲綸七尺竿,江頭風雪正漫漫。衝浪去,破冰還,只怕官司不怕寒。

臘月捱冰上白魚,衝風冒雪欲何如。膚砍裂,手仍拘,免得求人樂有餘。

夜深結網一燈紅,吹笛鄒船攪睡濃。雪夜月,雨晴風,都在漁家一醉中。

無利無名一老翁,筆床茶灶任西東。陸魯望,米南宮,除卻先生便是儂。

山遠江深無四鄰,煙波惟有一漁綸。鳧雁侶,鷺鷗親,自是人間快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