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通报后,省委书记、省长的批示说了什么?

近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陆续向十省通报“回头看”典型案例,一些省份的党政“一把手”们针对通报问题及时作出了批示。可见,省委书记、省长对通报问题的高度重视。

通过查阅媒体报道,小编发现在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典型案例公布后,有关省委书记、省长做出批示的消息较少。但是这次,针对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通报的典型案例,大多数省份的党政“一把手”都在第一时间作出了批示。截至发稿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已公开通报了安徽、湖北、湖南、吉林、山西、四川、陕西、山东、辽宁、贵州等十个省份的典型案例。通报过后,安徽、湖北、吉林、湖南、四川、陕西、山东等地省委书记、省长分别针对通报问题作出了批示。

小编发现,此次批示不仅数量多,与案例公布的时间间隔也较短。11月13日上午08:22,安徽省“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不断瘦身”问题作为此次“回头看”的首个案例被通报,当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就作出了批示。11月13日上午09:00,“湖北鄂州葛店开发区敷衍整改 臭气扰民问题依然如故”问题被通报,也是当日,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省长王晓东分别作出了批示。批示速度之快,足以见得,党政“一把手”对督察组所通报的环境问题立行立改的决心。

我们知道,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主要检查被督察省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方案落实情况。因此,这些省份的省委书记、省长很清楚此次督察的重点在哪儿。故而,这些党政“一把手”在典型案例通报过后高度重视,立即对问题作出了批示,进行了相应的整改工作部署。

从这些行动中,我们不难发现,省委书记、省长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但是,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却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没能跟上上级的节奏。根据近日通报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地方党委、政府还是存在“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的情况,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指示差距较大。例如:在“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0余万吨磷石膏堆积如山”的典型案例中,提到绵阳市及安州区两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督察整改工作重视不够,存在失职失责行为;安州区区委、区政府对磷石膏整治工作推进落实不到位,虽然成立了磷石膏污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与磷化工企业签订了整治责任书,但有关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整改时限一推再推,敷衍应付。在“吉林省辽源市仙人河黑臭水体”的典型案例中,提到其原因为:辽源市各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

想要通过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这一关并不容易,各省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肯定是好事,但是仅靠他们的重视与批示是不够的。地方党委、政府也需要积极作为,努力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整改督察中发现的环境问题,切不可与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脱节,与一方百姓隔了心。

制图:赵晓宇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苹果版+安卓版

zghjxw001@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