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城遗迹和八台子天主教堂,长城残垣和半壁教堂的百年相对


在山西版图上,不同时代的长城虬曲绕行,使山西成为长城分布较多的省份之一。山西的长城分布于9市40余县,总长度累计3500多公里,现存较完整的城墙和遗迹有1500多公里。在这些长城遗迹中,有一处最为与众不同,吸引了大批长城爱好者前去考察参观,乃至缅怀凭吊。


这就是位于大同左云县的八台子长城,以及一座与它相毗邻的天主教堂——八台子圣母堂。在这里,长城残垣和半壁教堂对视,中西方文化如此相遇相伴, 让人们不仅仅看到一种美的融合,更是平添一种时代的感叹。
提起左云县八台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八台子村后的“大单巴”,以及逶迤的古长城、矗立的烽火台。顾名思义,八台子村因村边长城墩台数量为“八”而得名。因村后的山坡上耸立着一座“哥特式天主教堂”圣母堂,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倍受世人关注。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大约在1914年,德国传教士再次跨过欧亚大陆,重修了这座叫人惊叹的建筑哥特式天主教堂。当时规模宏大的八台子教堂,成为左云、右玉、凉城等地教徒的中心。
抗日战争和之后的特殊时期,教堂又多次被毁。现在,虽然它只剩微微倾斜的钟楼残迹,矗立在村后的古长城旁。但尖尖的楼顶,像一把利剑直指苍天。青白色的砖壁,残留着岁月的斑痕,像一部厚重的史书,展示着曾经的风云与沧桑。
八台子教堂坐落在八台子村后的山坡上,教堂四周土色如金,青草茂盛。半坡上,一株枝干苍老的胡杨树,像一位守门者,静静地守候在教堂的一旁,使整个教堂不再感到深深的孤独。
当地村民介绍,现在村里的多数老人都信教,前几年,有人在村后登山的小路旁,建起了十四个仿长城砖砌的“神龛”,“神龛”上镶嵌的浮雕像,是耶稣受难的故事。村民们在教堂后的圣母山上修建了一座白色的圣母亭,亭中供奉着圣母像。亭子下方的山坡上还建了一个祭祀台。
站在教堂大门的地下,向上望去,穹顶设计极具美观,正方形与六边形交错有序,两侧拱形的门洞左右对称而坚固。几缕阳光正从穹顶的窗口洒入,照亮了内堂四壁,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景致。蓝天白云下,逶迤的古长城从西向东,绵延而去。矗立的烽火台像一个个沉思的巨人,遥望着远处的山岚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