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的挖山造城

当城市没储备土地可以发展的时候,一般都是靠山挖山,靠海填海。伴随而来的,就是无止境的质疑甚至谩骂。要说这些质疑没有道理?其实也不是,短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要说这些地方都做错了?其实也不对,毕竟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土地,没办法的事。实话实说,无非就是个立场问题罢了。

位于山沟沟里的十堰也是如此。十堰市国土总面积中约92%是山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中心城区的存量用地更是早在2005年前后就已经彻底告急了,是典型的“挖山挨骂,不挖山没发展”。各级政府总体上也还是支持十堰这一做法的。

对十堰来说,更麻烦的在于,为了保证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十堰曾移民了18万人,这些人都要吃要喝要地方住。

明显没发展空间的主城区,也是山城一座

据说东风汽车外迁前曾向十堰要过约80英亩(约32公顷)地,不过存量土地捉襟见肘的十堰拿不出来这些地。当然,面子还是要给的,2003年,时任东风党委书记苗圩在东风公司总部搬迁暨行政中心奠基仪式上说:将行政中心迁至武汉,是东风公司着眼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实现做强做大战略目标的重要一步。

东风汽车的外迁直接导致了十堰市政府在2006年开始劈山造地,当时预计在其后的两个五年计划整理山地12.5万亩新土地,以给工业足够的发展空间,防止企业的继续外迁。“如果不挖山,十堰就真变成废城了”可以说是当地当时最真实的心态写照。

十一五期间,十堰共整理山地6.5万亩。新开挖的土地绝大部分都成为了工矿仓储用地,据媒体2013年争议时的报道,十堰西城区规划面积69000亩(46平方公里),其中十堰工业新区作为核心区域规划面积22500亩(15平方公里),均为开山而成。

西城区

不过目前十堰的官方表态是不准备继续大规模挖山平地了,实际上会怎么做,自然是听其言观其行。

2016年9月29日十堰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2016年12月1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通过了《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条例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

根据条例,十堰市将保护范围内的山体划分为一级保护山体、二级保护山体。一级保护山体为禁建区,除允许依法依规建设消防、能源、通信、气象、地震监测和生态游步道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外,禁止其他建设行为。二级保护山体为限建区,除允许依法依规建设前款规定的设施外,可以适度建设对社会开放的游园及配套服务设施,禁止其他建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