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亲想卖菜,他每天开路虎去批发;油费超百,只挣20,他说:划算

广西南宁市的五里亭批发市场,每天清晨,就会有一个中年男人,开着一辆路虎越野车批发一些豆角、茄子之类的蔬菜。

批发菜的老板问他,是不是要买回去给工人吃的。他说不是,是要给80多岁的老母亲,拿去小区门口的路边卖。

开车来回一趟,油费得一百元左右。而卖出这些菜,最多也只能赚二十块。

批发老板很不解,可男子说:只要老母亲开心,就是划算的。

老人并不知道油费有多贵,只想着尽力去帮儿子挣钱补贴家用。

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无论多大,都需要他们的帮助。

满足老人的这种精神需要,是一种孝顺。

虽然小时候,父母总是教育我们,不能撒谎。

但长大后,我们却发现,有时候,对父母说一个小小的谎言,却能成全我们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南宁市某小区外的路边,每天下午四点钟到六点钟之间,都会有一些小贩坐在路边卖蔬菜。

在这些小贩之中中,有一位已经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姓李。

李奶奶每天下午快到四点钟的时候,她就挑着一担子蔬菜,拎着小板凳,颤颤巍巍的从小区里走出来,到自己平时待的地方坐下,将蔬菜摆得整整齐齐的。

她年轻的时候就在卖菜,卖了几十年,拉扯大了三个孩子。现在年纪大了,在城里做生意的儿子接她到城里,让她享福。

但她闲不下来,看到有人在小区门口卖菜,就想重操旧业。

儿子心想着,老人家自己一个人在家,又没人和她聊天,自己也不会去哪里玩,去卖菜有点事情做也好,不会那么闷。

但是进货又是一个问题。老人家肯定是不会自己去批发市场买菜回来卖的,也不方便。

于是,每天早上,李奶奶的儿子就比平时早起一个多小时,开车去五里亭批发市场,给李奶奶买回当天要卖的菜。

他开的是一辆路虎越野车,

一来一回,每天也要大概一百块钱的油费。李奶奶卖菜,每天最多赚二十块,得不偿失。

李奶奶问过他:“这样每天开车来回,油费贵不贵啊?如果太贵就不做了,不划算。”

但儿子回答她:“不贵。您只要把菜都卖出去,就能赚回来了,还有剩下呢。”

李奶奶一听,放心了。她每天都很积极的去卖菜,想着要把儿子的油钱赚回来,还能给家里买点酱油、盐之类的,贴补家用。偶尔还能给正在上学的孙子一点零花钱。

李奶奶觉得,自己虽然老了,但还不是一个只能靠着儿子养着的废物,还能帮上儿子的忙,非常高兴。

虽然李奶奶的儿子对她说了一个小小的谎言,但这个谎言,让老人身体健康,心情明朗。

所以,它是一个孝顺的、充满爱的谎言。

一位教授,带着自己刚外出实习回来的学生回家聚餐,打算犒劳犒劳他们。

教授今年五十多岁了,前几年和妻子离婚,现在家里只有他和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席间年轻人们热热闹闹,谈着学习、实习中的趣事,她一句话都插不上,也听不懂,只能闷闷的坐在那里吃饭,觉得自己帮不上儿子什么忙,非常失落。

吃完饭后,学生们又一哄而上,张罗着要帮忙收拾桌子、帮忙洗碗。

一大群人吃过饭的餐桌,桌面上都是油渍、骨头等等,又脏又乱。用过的碗堆满了整个洗碗池,清洗起来,怎么都要费好大的功夫。

但是教授阻止了要帮忙的学生们:“不用了,让我妈妈洗吧。这些碗又贵又滑,我们不习惯,一洗就很容易摔碎了,还得让我妈来洗。我们家的碗都是我妈洗的,而且她洗的才最干净。”

他又走到餐桌边,弯腰叫他的母亲:“妈,去洗碗咯。”

学生们纷纷觉得这样不好,赶紧阻止:“教授,我们来吧,我们几个人一起洗,很快能洗完了,让奶奶先休息吧。”

没想到,老人家却笑了起来:“我去洗,你们都别跟我争了,再坐一会,聊聊天。”

比起刚刚吃饭的时候,反而更有精神了。

学生们都很诧异,教授也不急着解释,而是搀着母亲进厨房去,等她慢吞吞的洗完,帮她擦干净手又扶她回房间。

把母亲送回房间休息后,教授又偷偷的回到厨房。

事实上,八十多岁的老人,视力已经变得很差,都看不见细小的污渍。她洗的碗,并不干净,教授得重新再洗一遍。

有学生不解,问道:“教授,您这是在做什么呢?”

明知道老人洗碗是洗不干净的,还要说她洗的才好。然后过后自己又要重新洗一遍,等于做了一次无用功。

教授笑了笑,说道:“全天下的母亲,都想着自己能多为孩子多做点事情,哪怕是她已经老了,在她眼里,孩子依旧还是需要她帮忙的孩子。”

“给她洗碗,她会觉得儿子需要他,她还能帮上儿子的忙。什么都不让她做,她反而会不开心,觉得自己拖累了儿子。”

一群学生顿时恍然:原来是孝顺的教授,为了让母亲高兴,才让她洗碗的。

头条用户分享:自己在市里工作,偶尔碰到节假日,会接在老家的母亲来玩,带她买些衣服。

在农村里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总是舍不得买好的、贵的东西。也怕给孩子造成太大的负担。

一开始带母亲看衣服,母亲看着吊牌上的数字,就连忙摆手,说自己不买了,不喜欢。

一来二去,网友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她带母亲去买衣服,挑好了就先让母亲去试衣服,别管吊牌上的价钱写着多少,让她试好了再讲价,也答应她价格合适再买。

趁着母亲去试衣服的时候,她悄悄跟导购员员达成共识:不管老人家压价到多少,都答应她,之后自己再把差价补上。

她一片孝心,导购员也不嫌麻烦,爽快的就答应了。

这样,老人家每次都能买到价格“便宜”、质量又好的衣服。

著名主持人倪萍,在《姥姥语录》中,记录有这么一件事:

姥姥九十七岁的时候,大多数的时间,已经只能待在家里,什么都做不了。

倪萍怕老人自己在家里闷坏了,就想着,能不能找一点事情给她打发时间。让她不用劳累,又能有成就感的事情。

翻来覆去的想了几天,倪萍终于想到了办法:她告诉老人家,欧洲有一个企业,正在收购手剥的瓜子仁,15块钱一斤。她问老人家,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要不要做?正好,还能挣钱点呢。

姥姥一听,眼睛顿时一亮:当然要做了,这能证明,自己还能有点用处。

说干就干,倪萍当天就给姥姥买回了瓜子,并告诉她,一定要用手剥,而且瓜子仁要完整的。

老人家高兴得像个小孩似的,认真又细致的剥了一袋又一袋。

她不知道,她每次结算到手的工资,都是自己的外孙女自己掏腰包付的。她也不知道,自己辛苦剥下的这些说好了要“出口”的瓜子仁,其实是被外孙女拿去送给了朋友,还有家人自己偷偷吃掉的。

有的时候“欺骗”,它不一定是恶意。它有可能,是孩子为了孝顺长辈,让长辈晚年过得更开心、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价值,才会产生。

有时候,出于孝心,小小的“欺骗一下老人”,也是可以的。

因为,这个小小的“欺骗”,能让老人在晚年的生活里,生活得开心、自在,还能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