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娱你|口碑好但收视不高,好创意到“爆款”还差什么

近日,《声入人心》《青春的征途》《上新了,故宫》等台播综艺节目口碑一路看涨,但收视率却不尽人意。《上新了,故宫》播出几期收视下滑,仅有0.6%;口碑超好的《声入人心》可谓扑街,收视只有0.2%。究其原因,有的节目小众化,没有找到引发大众关注的“爆发点”;有的节目虽然有了“流量明星”,节目创意也吸引人,但节目套路深,观众不上当。

小众主题阻碍成爆款

上周综艺节目收视出炉后,让人大跌眼镜。《梦想的声音》《蒙面唱将猜猜猜》等王牌节目收视没有一个破1%的。这个成绩与上半年《歌手2018》首期收视就1.2%、《高能少年团》等也轻松破1%,还是有差距。被不少网友看好、寄予厚望的《声入人心》出现收视滑坡,只有0.281%的收视率。

虽然近年来网综数量大规模增加、现象级网综频出,台综观众已被大量分流,导致台综收视整体下滑,但台播综艺收视下滑也与节目本身有着很大关系。

声乐竞演类节目《声入人心》开播后,被观众认为是一档“神仙打架”的节目,高级的美声唱法、专业的歌唱对决,让人倍感新鲜。美声“金城武”、“男版杨超越”也满足了粉丝“追星”的心态,加之评委和演唱成员间的激情碰撞,流行综艺的元素也不少。非常爱它的网友不吝赞美,甚至给出9.1分的高分,认为该节目把传统意义上的高雅和通俗做了有机平衡。

但现实是,该节目收视率却一蹶不振,成了典型的口碑、收视倒挂的节目。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美声、歌剧表演是小众艺术,现实生活中,真正喜欢的还是少数,想用美声节目打造爆款很难,大众音乐素养够不到。其次,节目本身并没有做出非常专业的“殿堂级别”水平。评委尚雯婕、刘宪华是搞流行音乐的,廖昌永是美声男中音,但经常“跑偏”,让热爱美声的观众很“出戏”。节目也不像是竞技类音乐节目,就那几个新人轮番上阵演唱,少了淘汰的激烈,很难留住大部分观众。

《声入人心》让高雅的歌剧、美声唱法综艺化年轻化,也让大众对美声有全新的认识但小众主题综艺存在收视风险,在综艺开始细分化时代,大众化、高收视的综艺爆款已很难寻,“小而美”的综艺只有做好了才能获得好口碑和影响力。

故宫IP也拉不动收视

与《声入人心》一样,有着不错话题度和口碑的文化创新综艺《上新了·故宫》也势头下滑,首期播出0.9%的收视已不见,后几期收视没能上扬。

《上新了·故宫》首期节目中,乾隆花园倦勤斋、符望阁一经亮相,便引起了观众的关注。“文创新品开发员”邓伦、周一围等明星像故宫普通工作人员一样上下班,和故宫御猫“鲁班”的互动更是萌煞众人;加上“娘娘”蔡少芬出镜,也勾起了大家的清宫剧记忆。有网友称,节目打破了大家对故宫的刻板印象,故宫猫、心疼乾隆、老手艺等话题也很吸引人。

这档节目创意很好,但不够精致、立意不深和套路太多,让其难以成为爆款。节目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努力让观众了解和认识故宫,但故宫探幽、小剧场演出等元素组合混杂一起,就成了刻意堆砌。而且面对偌大的故宫,节目拍摄节奏混乱,如第二期节目中,观众正在沉迷于畅音阁的奥秘时,节目迅速转向了文物修复,对故宫的浮光掠影的介绍影响了观众对知识的渴求。节目总是在观众意犹未尽时,进入文创推广时间。最后观众才发现,这是一档卖文创的节目。

《上新了·故宫》带有的文创目的性,阻碍了它的深度。有网友说,这档节目“九成是真人秀,一成是历史,历史部分不仅无聊,还很浅薄。节目既没有呈现文物的魅力,也没有拍好镜头画面,反而呈现了伪文青的矫揉做作。想看一档深度文化节目的恐怕要失望了。”

故宫这个大IP已出了不少优秀的纪录片,它本身就带有号召力,难怪《上新了·故宫》首期收视接近1%,但几期过后,观众发现这是一档打着文化类综艺噱头,以推广故宫文创为目的节目,有点敷衍。其实,卖文创也没关系,关键是把故宫的文化底蕴、文化核心好好呈现出来才是关键。

最近的台播新一季综艺《锋味》《没想到吧》《最美的时光》,收视都在0.5%及以下,也不太理想。《锋味》是老牌美食节目,观众会有审美疲劳;但《没想到吧》《最美的时光》则是创新综艺,前者是给素人送惊喜,后者是主打孝道,期待着节目做得精致、品位高,收视会慢慢攀升。

齐鲁晚报记者 师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