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跑——長沙縣的明天、今天和昨天

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北卡口景觀

“紮營”開慧鎮慧潤板倉國際露營基地。

星沙區塊鏈產業園。 範遠志 攝

長沙經開區企業眾多,用較少的土地資源創造了大量稅收,是長沙縣財政收入頂樑柱。隨著星沙的進一步開放和發展,將會有更多知名企業到這裡投資興業。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長沙縣委宣傳部提供)

李 治

11月2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長沙縣今年前十個月完成進出口額居長沙九區縣(市)之首,超額完成長沙市下達的目標任務。

1至10月,長沙縣(含經開區)完成進出口總額54.51億美元,同比增長62.3%。增長速度較全省高出31.9個百分點,高出全國46.2個百分點!

這一次,長沙縣憑什麼又領跑?

在長沙臨空經濟區,在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長沙縣積極打造國際化口岸平臺,豐富口岸功能,全力支持外貿企業在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航空口岸增開國際客貨運航線。

去年12月,湖南省首條國際定期全貨機航線長沙—胡志明航線開通;今年7月21日,省內首條定期洲際全貨機航線長沙—加拿大哈利法克斯航線首飛;9月5日,長沙—達卡(孟加拉國首都)全貨機航線首航;9月21日,長沙—馬尼拉全貨機定期航線通航……

這,當然不是長沙縣進出口額迅猛增長的全部原因。

飛騰而起的明天

長沙臨空經濟區是長沙縣飛騰而起的明天。

這裡寄託了湖南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的一份厚望。湖南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大突破口,就在長沙航空城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湖南不靠海,不沿邊,走向世界靠藍天。”去年以來,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成功獲批,區內黃花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為我省突破性地打通聯通世界的通道,搭建開放發展的新平臺,有力支撐起湖南外向型經濟“一核兩極三通道四個百億美元項目”重點平臺內核。

2016年9月29日,湖南首個依託航空港發展建設的綜合保稅區——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正式開工建設。在一片接近荒山野嶺的黃泥巴土地上,建設者從四面八方趕來。不到9個月時間的全力衝刺期後,通關和綜合大樓、通關卡口、第一期倉庫等建築物拔地而起,保稅區封關運行。長沙縣創下了全省“起步最晚、起點最高、速度最快”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發展紀錄。

三五年後,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將建設成為中南國際航空樞紐口岸服務平臺、國際貨物貿易集散中心、中南臨空類高端製造基地、綜合物流服務基地,集保稅加工、保稅物流、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研發設計、檢測維修等功能為一體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構建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示範性保稅新城。

長沙縣的明天,遠遠不止這些。

11月30日,為期兩天的2018國際區塊鏈大會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順利閉幕。本屆大會以“集智 鏈新 賦能”為主題,中國、美國、加拿大、挪威等國家區塊鏈領域專家、學者圍繞區塊鏈戰略佈局與政策導向、產業動態與應用實踐展開深入交流與研討。

長沙經開區、長沙縣作為本次大會的承辦單位和舉辦地,近年來高度關注並大力支持區塊鏈產業發展,率先在中部成立星沙區塊鏈產業園,頒佈了《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關於支持區塊鏈產業發展的政策(試行)》等文件,致力打造全球有影響、全國領先的區塊鏈產業集聚區。已有簽約企業12家,意向入園企業60餘家。

佈局區塊鏈,看上去是一著閒棋冷子。

“區塊鏈作為下一代顛覆性技術,可為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長沙縣的決策者表示,在傳承中創新是長沙經開區、長沙縣近年來一直保持高位進位的“核動力”。儘管目前區塊鏈的底層技術仍欠成熟、場景應用尚未爆發,但時下恰恰是一個戰略機遇期。長沙經開區、長沙縣按照中央的精神搶灘區塊鏈產業,意在將其打造成縣、區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26年前奠基的長沙經開區是長沙縣當之無愧的經濟頂樑柱,2006年正式啟動建設的長沙臨空經濟區和黃花綜合保稅區的意義正在凸顯,但當這些園區還只是決策層腦海中的思緒時,乍一聽上去,是不是也像閒棋冷子?

佈局未來,看似不經意的棋子,長沙縣還有很多,很多……

擼起袖子的今天

歷史不斷向前推進。2016年長沙縣第十三屆黨代會上,“強南富北、民生立縣、挺進五強”的發展主線得以確立。長沙縣將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到2020年,力爭地區生產總值邁上2000億元臺階。

為實現目標,長沙縣全面實施“改革活縣、產業強縣、民生立縣、生態美縣、協調興縣、依法治縣”六大發展戰略。

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就得擼起袖子加油幹!怎麼幹?關鍵在黨,核心在人。

長沙縣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品德過硬、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好乾部,為加快中西部第一縣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和人才保證。

周正,一名軍轉幹部,現為長沙縣高橋鎮人大主席團副主席,是2016年鄉鎮班子換屆考察談心談話時發掘並提拔重用的幹部。從鎮黨委書記、鎮長到中層幹部、站所負責人再到村社區幹部、普通群眾,對他的評價大體一致,都反映其“正直、做事認真、低調務實、執行能力強”。組織部門與幹部群眾談心談話後,周正進入了組織的選任視野。

長沙縣堅持“好乾部”標準,堅持“政治過硬、實績突出、幹群公認”導向,圓滿完成2016年換屆,深入開展“80後”副科職以上幹部、青訓營優秀幹部及35歲以下優秀幹部、換屆後鎮街及縣直領導班子運行情況專題調研,拓寬推薦優秀幹部主體,採用大數據方式和系統方法精準科學選人用人。出臺青年幹部成長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建立年輕幹部成長檔案,打造“青年幹部訓練營”平臺。幹部選人用人滿意度不斷提高。

今年11月上旬,三菱汽車舉行全球技能比武大賽,長沙縣培養的技術工人湯名旺取得了冠軍。5年前,作為長沙縣職業中專與廣汽三菱試點預備員工制的首批員工,湯名旺與其他136名同學登上了開往長沙經開區的大巴。幾年成長磨礪,湯名旺已成為公司的技術骨幹、世界級技術能手。像湯名旺這樣的年輕人,工作幾年就可以在星沙買一套像樣的住宅。首付壓力並不大,高額的公積金足以輕鬆支付月供。

在長沙縣,有千千萬萬像湯名旺這樣的產業工人,和年輕的城市共同成長。經開區和長沙縣為人才提供良好的軟硬件,為吃苦耐勞、積極進取的創業者和就業者營造成長的氛圍和舞臺。

長沙縣與長沙經開區互為一體,雙方的發展緊密相連,合二為一,不可分割。為更好地引進和服務人才,縣區按照“統一集中領導、政策共同適用、實施相對分離、信息資源共享、保障協同推進”原則,從加強頂層設計入手,推進縣區人才工作一體化。

區縣一體,以黨建為引領,長沙縣人才創新創業政策覆蓋長沙經開區,長沙經開區人才政策延伸至長沙縣,按區域範圍或政策類別組織實施。為落實市人才新政,對縣域範圍內的人才,不論在經開區還是在長沙縣創業就業,縣區人才窗口都可以受理相關業務,確保人才“只跑一趟路、只進一張門”。縣區人才服務窗口受理量和補貼人數、金額均居各區縣(市)首位。縣區還注重在就業信息、社會保障等數據方面實現共享,縣區人社局統一提供就業信息。

事在人為。40年長沙縣人才輩出,是全縣經濟社會全面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推動者和建設者。1978年長沙縣財政總收入只有1918.9萬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27元,2017年長沙縣財政總收入已達285.9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36977元。不久前,2018年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成果公佈,位於中部內陸腹地的長沙縣躍居“2018年全國百強綜合實力縣市”第五名。

這,是中央省市正確決策和堅強領導的結果,也是千千萬萬長沙縣人共同奮鬥的結果!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在每一段歷史高位的豐功碑上,長沙縣都深刻銘記每一位擼起袖子加油乾的決策者、建設者和創造者。

奠定未來的昨天

一切過往,皆成序章。歷史是對未來的最好註解。

砥礪奮進40年,長沙縣在中西部地區一路領跑。

長沙縣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植根於長沙縣的長沙經開區、臨空經濟示範區、現代農業創新示範區、黃花綜合保稅區四個國家級園區。

20世紀90年代初,長沙縣提出“搬縣城、達小康、進百強”的目標,實施“以開發開放帶動縣城建設,實現全縣經濟騰飛”的發展戰略,開始大力興建開發區。

在創建園區的過程中,長沙縣特別注重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產城融合,優化園區的發展硬環境。

長沙經開區自1992年創建以來,一直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的理念精心建設,經過20多年的努力,已經形成了“十縱十橫”道路骨架格局,教育醫療、交通、網絡、商貿、金融、公租房、限價房、生態公園、休閒娛樂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在園區發展中,長沙縣注重營造“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發展氛圍,對國內外來的投資興業者一視同仁,使長沙縣成為中部吸引人才和投資的窪地。

長沙經開區目前已形成工程機械、汽車製造及零部件、電子信息三大主導產業。

長沙縣現代化農業示範區自2008年成立以來,先後立項審批現代農莊86家,培育農產品加工企業235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16家、市級龍頭企業85家;擁有國家地理標識3個,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15個、湖南省著名商標35個、有機產品認證基地1個,綠色認證產品14個。

這四個園區不僅是長沙縣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高層次平臺,也是長沙縣實施“產業強縣”等重大發展戰略的“主戰場”。通過深入研判國內外市場變化和產業興替帶來的戰略機遇,長沙縣以這四個園區為主體,陸續培育出以工程機械、汽車及其零部件、電子信息為主導“多業並重、重點帶動、多點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集群。

40年前,黨中央召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40年滄桑鉅變,中國歷史掀開了波瀾壯闊的一頁。

40年來,長沙縣在闊步前行中主動轉型,從落後的農業縣,一躍成為“三湘第一縣”;在全面轉型中實現跨越,從領跑中部,到“中西部第一縣”,再到“全國五強縣”,砥礪奮進,一路領先!

讓歷史告訴未來!讓未來見證幸福!

數說長沙縣改革開放40年

改革開放40年來,長沙縣經濟社會協調、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改善。

1、經濟規模持續擴張,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經濟總量實現重大跨越。1978年,長沙縣GDP僅2.13億元,1989年躍上10億臺階,2002年跨越100億大關,2014年突破1000億元,經濟邁入中高速發展軌道。2017年全縣GDP達到1431.09億元,按現價計算,是1978年的672.4倍,年均增長18.2%;改革開放40年中,全縣經濟總量翻了9.4番。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由1.10億元上升到75.9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由0.69億元上升到918.0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由0.34億元上升到437.16億元,年均增速分別為11.5%、20.3%、20.2%。

人均生產總值快速提高。從1978年的296元增加到2017年的144045元,按現價計算,是1978年的486.6倍,年均增長17.2%,改革開放40年中,人均GDP翻了8.9番。

1978年,長沙縣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51.8∶32.5∶15.7,1992年,三次產業結構變為40.4∶42.9∶16.7,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首次超過第一產業。2017年,長沙縣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5.3∶64.2∶30.5。

2、農業基礎不斷鞏固,現代化水平穩步推進

長沙縣在積極推進工業化的同時,堅持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不動搖,以工業反哺農業,以縣城帶動農村,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走出了一條統籌城鄉發展的新路子,農業發展成績斐然。2017年長沙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9.20億元,是1978年1.77億元的67.4倍,年均增長11.4%。改革開放40年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翻了6.1番。

3、工業生產快速增長,質量效益穩固提升

經過多年的培育發展,全縣工業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加快。2017年,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2944.40億元,是1978年6870萬元的4285.9倍,年均增長23.9%。改革開放40年中,工業總產值翻了12.1番。

4、消費市場繁榮活躍,投資建設成果豐碩

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網絡化的消費市場體系日漸形成,消費動能不斷集聚,市場活力持續增強。2017年,全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9.46億元,是1978年9111萬元的526.2倍,年均增長17.4%。改革開放40年中,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翻了9番。其中,商品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463.95億元,是2000年的37.5倍,年均增長23.8%。餐飲業零售額10.03億元,是2000年的8.2倍,年均增長13.2%。

5、財政收支不斷壯大,金融業快速發展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長沙縣財政總收入從1978年的1918.94萬元上升到1990年1.02億元用了12年時間,再用13年從1.02億上升到10.86億元的臺階。自2003年突破10億元大關之後,2011年突破100億元,達到120.60億元,到2017年達到285.94億元,是1978年1490.1倍,年均增長20.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994年的1.44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88.50億元,年均增長19.6%。財力年均兩位數增長為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2017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120.14億元,比1990年末的6.45億元增加1113.69億元,年均增長21%。

【摘自長沙縣統計局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