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娃捉虫记,10张图带你回忆10个场景,有一种虫别称“新媳妇”


很多人也许都有这样的感受,小时候坐井观天的我们希望快快长大,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梦想的地方闯荡一番,去祖国各地尽情领略大好河山……可是,等我们真正长大成熟,走向衰老时,又往往喜欢回忆过去,希望能够穿越到那无忧无虑的童年。在农家娃的童年时光里,想必都少不了捉昆虫的经历。头条号“如歌视觉”在此收录了10种昆虫图,以怀念再也回不去的美好过去!图1:捉姐猴。各地对它叫法不一。


图2:捉蜻蜓。“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南宋诗人杨万里所写的《小池》,是一首意趣盎然的诗,清新自然、真切朴实。年幼的我当然捉过蜻蜓。初夏时节,每当看到翩翩飞舞的蜻蜓轻轻地落在枝叶上时,我就忍不住屏息凝神凑上前去捉。往往等我刚触碰到它晶莹剔透的翅膀时,早有警觉的它就振翅飞走了。当然,也有眼疾手快得手的时候,通常玩一会儿我也就把它放飞了。
图3:捉蝗虫。蝗虫俗称蚂蚱,以植物叶片为食。儿时在地里干活时,随处可见蚂蚱敏捷的身影。它拥有短鞭状的触角和强有力的后腿,在遇到天敌或感觉危险来袭时,它会奋力地连续蹬腿,跳跃着溜之大吉。发现蚂蚱,我经常会蹑手蹑脚地靠近它,慢慢蹲下身子,随即迅速用手掌去猛扑它。运气好的话,能一击即中或穷追不舍后逮住它,反之它则会逃之夭夭。

图4:短额负蝗。它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一种害虫。它通体绿色或褐色,其头部削尖且向前突出,特征明显。短额负蝗多栖息在作物根部或杂草丛中,善于跳跃或近距离飞行。这种虫子,估计农家娃都很熟悉,逮过它的人也是不计其数。
图5:螳螂。不管是在野外,还是在庭院里的樱桃树上,我都捉过螳螂。关于螳螂,印象深刻的是在动画片《黑猫警长》中的一个情节:为了繁衍后代,螳螂丈夫义无反顾地写下遗书,然后让螳螂妻子大口吃掉自己……不管螳螂“妻食夫”可怕现象真相究竟如何,毕竟它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因此,儿时我偶尔逮到它后,都只是好奇地观察一下,然后马上就会将它放归大自然。
图6:蟋蟀。蟋蟀俗名蛐蛐、夜鸣虫、秋虫等。它是一种古老的昆虫,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栖息于山坡、田野、草丛之中。自古至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不乏喜欢斗蟋蟀之人。直到今天,在山东宁阳县、宁津县等地,每年一到蟋蟀出没的季节,男女老幼就不约而同地奔赴田间地头去抓蟋蟀。据悉,去年,山东宁阳县有一只蟋蟀成交价居然高达11万元。儿时,我也偶尔抓过蟋蟀,不过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图7:萤火虫。儿时炎夏的夜晚,经常带着一张席子或搬一把椅子去家门口前的大桥上去乘凉。大桥上,聚集了很多男女老少,有的在摇着蒲扇驱暑纳凉,有的在谈笑风生闲话家常,有的在津津有味地听着故事,有的在顽皮地追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到处奔跑。关于萤火虫的儿歌,你是否还记得?
图8:捅马蜂窝。小时候,有的小伙伴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胆敢去捅马蜂窝。结果可想而知,被赠送了好几个“红包”。大人看到孩子被马蜂蜇了,往往一边心疼地痛骂可恶的马蜂,一边责怪孩子:“长记性了吧,以后可别再撩蜂吃蜇了!”
图9:捉七星瓢虫。七星瓢虫的身体像半个圆球,头部黑乎乎翅膀为橘色,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它的翅膀上有七个黑色的圆点点,故而被称为七星瓢虫。在我们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习惯把它叫“花大姐”。它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别名:“新媳妇”。儿时,漂亮的它自然也吸引过我的眼球。据说,七星瓢虫还会装死,以瞒过敌人,逃脱强敌的致命袭击。

图10:捉蝴蝶。小时候,懵懂的孩子对什么都特别好奇。看到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芳香的花丛间翩翩起舞,也会忍不住轻声轻脚地去捏它的翅膀,试图逮住它仔细瞧瞧。不经意间,蝴蝶蹁跹着飞远了;不经意间,我的童年时光也远去了!唉,时光太匆匆,恍若梦一场!关于童年捉昆虫的故事,你是否也想一吐为快?欢迎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如歌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