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原来岁月有这么美的别称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明珠,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书法作品中,书法章法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款识中的下款对年份、季节、农历月都有美不胜收的别称。让我们重温下古人对岁月如诗般的称呼吧。

先说年份,年份的别称是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按先后顺序搭配组成的,即“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60年才轮到一个“甲子年”,如2002年是壬午年,2016年是丙申年,2017年是丁酉年,今年是2018年,也就是戊戌年。

当然,十二地支也分别对应着十二生肖。如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一种用于记年的方法。

一年四季,也各有别称。如春: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夏: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秋: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冬:初冬、暮冬、九冬、暮冬、中冬。

书法作品中,大多以农历作为时间落款。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国历等名称,但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


农历一月,指立春至惊蜇期间。韩愈《初春小雨》中这样描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农历一月又称:孟春、正月、初春、开岁、芳岁。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农历二月,在24个节气中属于惊蛰、春分两个节气。农历二月又称: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

农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故农历三月又称桃月,还有“称季月、晚春、暮春、季春、蚕月”的别称。

农历四月,夏天初至。“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万物生机勃勃,美不胜收。是故“孟夏、槐月、麦月、麦秋、清月”也是农历四月的别称。

仲夏,是指夏天的第二个月,也即农历五月。仲,也有“第二的意思”。此月,石榴花初开,所以也有“榴月”之称,其他的别称还有“蒲月、中夏、清和月”。

“纨扇相欹绿,香囊独立红。浸淫因重露,狂暴是秋风。逸调无人唱,秋塘每夜空。何由见周昉,移入画屏中。”唐代诗人韩偓的诗《荷花》就是描述农历六月的景色。六月荷花盛开,因此“荷月”也就是指农历六月。六月还别称“季夏、暮夏、暑月 、溽暑”

初秋送爽,欣兰初开,天气也渐渐转凉。“孟秋、瓜月、凉月、兰月、兰秋”是对农历七月最好的描述。

农历八月的别称: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还记得儿时看过的台湾电视剧《八月桂花香》吗?那首主题曲《尘缘》你是否还记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开了,也告示世人,时间已来到了暮秋。暮秋,就是指农历九月。农历九月还称:“季秋、菊月、咏月、菊秋”。

初冬十月,又称“孟冬、初冬、良月、开冬、吉月”。“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渔舟上急水,猎火著高林。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父吟。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还记得小学课文《初冬》吗?

农历十一月,大地开始银装素裹。是故农历十一月又称:“仲冬、畅月、中冬、雪月、寒月”。

农历十二月,冰月已至。万物归于沉寂。寒风凛冽,令人瑟瑟发抖。“季冬、残冬、腊月、暮月”也是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