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本是為人類服務的共享平臺,如今為何走下坡路?

suifengqu520


想當初,以共享單車為首的共享經濟行業問世,瞬間成為了用戶的寵兒,投資人的狂歡。然而,由於管理者缺乏經驗,以“燒錢”為主的共享單車,隨著2018年底的到來,這個行業也逐漸走向了夕陽。



今年,共享單車的種種敗落跡象,導致投資者們紛紛撤離,國內最大的共享單車企業ofo,在季度缺乏資金的時候,向阿里巴巴借貸了鉅款,這一行為正式導致ofo的衰敗!今年,ofo財務危機、創始人奢靡成風、內部腐敗等問題被曝光,而近日,季度缺錢的ofo再次打起了用戶押金的主意——將用戶押金擅自存入理財賬戶。



這還不算完,就在一些用戶意識到ofo快要倒下,去退押金時,才發現沒有了退押金的按鈕。如今的ofo,為了錢,已經沒有了底線。近日,至少有9家供應商一起將ofo告上法庭,ofo拖欠的資金涉及到物流運輸、房租租賃、廣告費、各項貨款等。然而,這只是ofo“鉅額債務”的冰山一角。



不僅如此,ofo在今年相繼變賣海外市場。單車賤賣、被收購成了ofo海外的最終歸宿。在剛剛過去的十一月底,印度最大的共享單車企業Bounce宣佈對印度ofo進行收購。此一時非彼一時,ofo創始人戴威說:誓死守護ofo到最後時刻。在不懂的人群看來,戴威和ofo有著深厚的感情,這樣的情懷讓人同情。然而,花1000萬請鹿晗代言,2000萬命名新星等等,這樣極度奢侈且沒有頭腦的奢靡行為,導致了ofo成為了現在的樣子。筆者只想說,諾基亞有情懷、錘子也有些情懷,ofo?還是算了吧,一切都是自己作的。

喜歡的點關注哦,歡迎大家評論。


小七探生活


針對這個問題,老規矩,老鐵乾貨回答:

① 危機爆發🚴‍♀️原因分析:

1、非真正共享。共享單車是偽命題,與其說是共享,其實就是B2C分時租賃。

2、入不敷出,ofo模式簡單。商業盈利模式前期設計太簡單了,僅憑騎行的0.5元/次收益,覆蓋不了巨大的運營支出,特別是維修成本。

3、增值變現沒有做好。廣告變現也沒有做起來。

4、資本入局都是為了賺錢。完全被資本搞壞了,不會真正推共享,目標是找下一個接盤俠。一旦出現一個裂紋,媒體是兩面派,標題能寫多壞給你寫多壞,為了獲得讀者流量。

5、競品太多,沒有核心技術。

6、用戶群體畫像沒有利用好,這類產品只能在一、二線城市推廣才能回本(人多、時間成本、用戶訴求)。下沉三、四、五線城市,就是白搭,成本高,況且末線城市根本對這個不感興趣,他們的城市水平,認知教育水平,市場需求沒那麼強烈。而抖音、快手類不一樣他們滿足了末線城市可以上頭條上電視的慾望,榮譽感。

7、大數據沒有利用好。亂搞,搞什麼網貸合作,神經病的決策!

② 之所以🔥火起來,原因分析:

1.發展原因——需求:共享單車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出行痛點,使用方便,性價比高,取還靈活。比以前政府做的固定位置騎放更方便,滿足人性的隨意獲得。

2.政府支持,綠色出行。

3.智能手機的普及。人人能掃碼,獲得資本佈局入口。

————

回答來自“今日頭條:有永有謀”——參謀長為你深度分析背後的真相,解讀分享不一樣的見解與觀點。歡迎搜索關注。圖片整理來自網絡,為了說明問題。(參謀公眾號:有永有謀,參謀長個人微信:yoyiorlee,歡迎交流)








有永有謀


任何偉大的事業在成功前,都要做到一個目標:活下去。

作為同時出道的摩拜,在今年就果斷賣身給了美團,加入了更強大的陣營中 。

而ofo卻遲遲不肯被收購,先後得罪了滴滴和阿里。

最後陷入押金退不了,融資融不到,工資發不出的,債務產生的絕境。

這背後的核心原因就是:共享單車的理念很好,也很受大眾認可。但跟當年滴滴一樣,是需要不斷燒錢才能做起來的產業。

何況,滴滴的車多數是私家車,不會被個人借去開,也就不會遭到破壞。

而ofo的車輛損耗嚴重的非常多 ,這就要不斷燒錢去買新車投放。

即使每次騎半小時,都要交一元錢,也根本無法收回成本。何況為了推廣,還要經常搞活動等等。

所以,ofo拒絕巨頭合作,就是毀掉了自己。ofo能一年就火起來,靠的就是資本,沒有更多資本支持,ofo就必然無法撐下去。

這是一堂活生生的創業失敗案例,ofo本可以和摩拜一樣,善始善終,結果卻令人唏噓。



電光羔羊


因為他皮


生活如柴米


就是個龐氏騙局,這個賬好算,管理維護成本太高


力木827



英雄82490651


因為不是它一種啊,在說也不是很普遍,有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