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美國高通和英特爾停止向中國出口芯片會怎樣?

愛華科技範


說實話,這個問題有點尷尬,尷尬之處在於確確實實目前的高端芯片的玩家全是國外的,大多是在歐美等國家手中。

假如高通停止向中國出口芯片了怎麼辦?說實話,很難辦,中國目前並沒有一個能夠拿得出手的芯片企業,雖然華為最近幾年一直在造芯,麒麟的成績也確實斐然。雖然我也為華為能夠造出一顆國產芯而感到驕傲,但是也不得不潑一盆冷水,我們都知道它的核心部分還是代工。而其他的芯片,如:龍芯、紫光國芯和聯發科的芯片等等目前還是在中低端芯片上掙扎,達不到高端水準。

如果高通和英特爾真的停止向中國出口芯片的話,短時間內國內計算機、手機等等電子設備無“芯”可用,技術下降,產品失去競爭力等等情況都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換個角度度想想,這時候國人被逼到懸崖邊了,只能在沉默中爆發,也就有加大自主研發的動力。再者,任何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盈利,而中國市場帶給他們的營收佔了總體收入的一半以上,要是放棄中國市場,相比他們自己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

就算沒有高通、Inter的芯片,我們也還能找到其他的芯片代替。真正可怕的是都被別人“掐脖子”了依舊沒有反思。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手中,自己永遠是被動的,這時候不斷提升自身技術、完全自主研發就顯得是多麼的重要了。


認同早餐君的觀點,別忘了點贊、關注~


華爾街早餐


美國高通和英特爾停止向中國出口芯片的可能性是極小的,除非美國政府施加重壓,而且頒佈法令,嚴令禁止向中國出口芯片,否則不到萬不得已,這種事情他們是不可能做的,現在的世界頂尖的科技企業看重的是利益最大化,而不是雙輸:

首先,現在高通向華為出售芯片,這對於上下游企業都是利益共享的,對於高通來說,正是因為有了華為、中興通訊這樣的企業,他們的芯片才能有這麼好的市場需求。2017年,高通實現收入223億美元,其中65%來自中國,如果高通不給中國提供芯片,自己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同樣,英特爾也可以停止對中國出口芯片,但是中國PC中的老大是聯想和神舟,特別是聯想佔了全球PC市場的10%份額,而對於聯想這樣的企業來說,PC裡面的硬件沒有一件是自己製造的,如果英特爾不供貨,聯想可以把企業放在海外去組裝,因為在海外生產基地購買英特爾的芯片,是不會受到影響的。所以即使美國勒令英特爾等PC領域的芯片企業停止向中國出口,在PC領域,中國未必能被封堵住。

再者,美國要讓高通和英特爾在手機和PC兩個方向通過芯片來封堵中國相關企業,但是美國必須要找到制裁的理由吧。如果僅僅說是通訊方面,可能對中興通訊等個別企業的找個藉口制裁一下,不可能中國的通訊和PC領域的所有企業都要受到經濟制裁吧,這打擊面也太大了。而且,有很多美國企業,也指望著中國企業向他們購買產品,來解決美國人大量的就業問題。如果真的在芯片領域衝突起來,恐怕對美國就業和經濟都不利。

最後,在芯片的研發方面,中國現在已經小有成就,華為已經在2009年研發出一款咱中國人自己的海思麒麟芯片,現在與高通的距離越來越近了。此外,臺灣的聯發科也是中低端芯片製造企業。而一旦美國政府要求企業停止向中國供應芯片,這很可能剌激中國舉全國之力研究芯片技術。

屆時什麼樣的技術堡壘都難不倒中國人,美國這樣做反而加速了中國芯片技術的迅速趕上。因為如果可以買得到,沒有人願意花大力氣去搞研發,而如果買不到芯片,情況就不同了。目前中國的5G方面已經快要超越美國,而在芯片研發方面也會很快趕上。事實上,越是在高科技領域打壓中國,中國的反彈力度越大,美國政府應該不會做這樣的蠢事。


不執著財經


說實話,這個問題有點尷尬,尷尬之處在於確確實實目前的高端芯片的玩家全是國外的,大多是在歐美等國家手中,而題主所問的假如美國高通和英特爾停止向中國出口芯片會怎麼樣,這個問題很顯而易見,假如真的有這麼一天,那麼國內的計算機、手機等等電子設備在沒有找到很好替代芯片之前,很有可能技術水平將大幅度下降。

現在的情況是,高端芯片技術是掌握在別人手中的,以華為麒麟來說,也不能算完全自主研發的芯片,核心還是代工,麒麟芯片CPU架構是建立在ARM架構基礎之上,而這個ARM並不是華為自己家的,但是是在該架構基礎之上,研發設計了自家特色的處理器,這確實就是屬於自己的東西。

除了麒麟,中國還有龍芯、紫光國芯、展訊芯片、寒武紀芯片等等,但是很遺憾大多技術水平還比較低,達不到高端水準,再比如灣灣的聯發科,目前也是在中低端芯片上掙扎。國內目前大多數商用芯片都來自於歐美等國,所以假如真有這麼一天,在短時間內還是比較嚴峻的,但是正所謂任何事都有兩面性,如果真到這一天,我想也是一個比較極端的契機,國人被逼到懸崖邊了就只能在沉默中爆發了,自主研製的動力也就十足了。想當年開國初期,被歐美等資本主義封鎖時期,都能用珠算研製出原子彈,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當然,這種假設的可能性其實不太大,根據英特爾年報顯示,大中華區佔據其收入比重超過40%,其中大陸及香港收入佔比為23.58%,是其最主要收入來源地區,甚至超過美國本土。先生認為,除非出現極端情況,美國限制CPU、存儲等通用基礎芯片出口中國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實施芯片禁運將對美國芯片產業以及英特爾、高通等巨頭產生嚴重的影響。

當然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手中,始終是一種隱患,今年中興的事件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國家和許多的企業也加大了在核心技術上的支持和投入,而現在開始的AI時代,更是一個變道超車的機會,希望國人等努力,創造出更多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


中國芯的夢想,應該是很多人的夢想,相信在眾多企業和人才的努力下,中國芯會越來越好,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病毒先生(ID:virussir),悟空問答簽約作者,十大原創營銷自媒體,2017年度最具價值科技&營銷自媒體,全網粉絲數超百萬,全網原創文章總閱讀5億+。由知名互聯網分析師劉濤先生主筆,精選分析最新最熱營銷案例,提供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領域深度獨家觀察。劉濤是知名策劃人、社會化營銷專家、病毒營銷研究者,“基礎激活”理論倡導者,歡迎大家關注病毒先生。


病毒先生


如果高通和因特爾停止向中國出口芯片,那無論彭手機還是pc都會面臨斷炊的可能,聯想,小米,華為,OPPO ,vivo都會面臨巨大的問題。


目前中國有能力產出的芯片都並不是很高端。高端芯片手機端掌握在高通,amd手裡面,電腦芯片則掌控在intel和invida手裡面,所以中國是沒有高端芯片的。

更重要的是,intel和高通本質上都是商業公司,所有的都是商業行為,所以intel和高通都是迫切希望和中國這個最大的國家市場合作,所以如果高通和intel和中國不合作,一定是美國的行為,所以不止是高通和intel,類似退而求其次的invida和amd都沒法使用了。


這時候中國芯片產業只能靠自己或者說是靠其他非美國的國家芯片,比如三星芯片,如果三星願意給的話(三星芯片目前並不太開放給第三方,和華為一樣。)

別看現在有華為的麒麟芯片和小米的澎湃芯片,但是都是沒有各種核心技術。比如說華為麒麟芯片的cpu建立在arm的架構基礎上,所以芯片本身還是沒有太多核心技術的。


除了麒麟,中國還有龍芯、紫光國芯、展訊芯片、寒武紀芯片等等,小米的麒麟芯片,但是不好意思都是低端芯片,性能都不太好,只能用在低端機型上。

所以,如果被限制使用美國芯片,中國手機和電腦廠商就危險了,產品將沒有競爭力。

你認為中國自己芯片會發展起來嗎?


毛琳Michael


當然,這也只能是一個假設,真正這樣做的可能性非常小,除非中國和美國不是貿易戰,而是真的開打了,可能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但雖然這是一個假設,我們還是要去正視它。

假如高通停止向中國出口芯片了怎麼辦?

說實話,很難辦,中國目前並沒有一個能夠拿得出手的芯片企業,雖然華為最近幾年一直在造芯,麒麟的成績也確實斐然。雖然我也為華為能夠造出一顆國產芯而感到驕傲,但是也不得不潑一盆冷水,麒麟CPU使用的架構是ARM的,GPU是使用的Mali的(現在已經開始自研GPU了)。這兩個都還是依靠進口,而這兩者都來源於英國ARM公司。

想要完全依靠我們自己就能夠生產出芯片來,還是不大可能,就算蘋果也不行,因為蘋果的CPU也是使用的ARM架構。

如果美國高通不向中國提供芯片了,高端芯片領域,那我們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華為了。當然,還有一個臺灣的聯發科同樣在造芯,不過聯發科現在的芯片性能並不是太好,所以只能供給給中低端市場。

而華為和聯發科的產量不可能突然爆發式的增長,如果美國高通突然提供供應芯片,自然就會面臨大面積的手機生產廠家無芯可用的情景了。

當然,除非美國政府給高通一大筆錢,不然高通也不會這麼幹的,為什麼呢?

根據高通的財務報表,2017年,高通實現收入223億美元,其中65%來自中國。如果高通不給中國提供芯片,自己也會很痛苦的。

假如英特爾停止向中國出口芯片呢?

在PC領域,有兩大芯片供應商,英特爾和AMD,如果英特爾停止想中國出口芯片,那我們去找AMD不就完了?

可惜,AMD也是美國的。雖然它和英特爾是競爭對手,不過在國家利益面前,他們是穿一條褲子的。如果他們都不給中國提供芯片怎麼辦?

我們想想中國都哪些PC品牌吧。

聯想、神舟、清華同方、方正,好像除了聯想和神州,其他品牌幾乎是無人問津,而其中以聯想最大,他的PC銷量在全球佔了10%的市場,如果英特爾不給中國供芯片了,聯想。。。。。。。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ThinkPad在美國。

而其他的國產PC製造商呢?那一定是無芯可用的。到時候,我們能夠選擇的也就只有聯想、HP、DELL這些品牌了。

而這對於英特爾的AMD的影響其實並不會很大,因為中國雖然代工了非常多的PC,但是這些並不是中國品牌,停止想中國進口,反而會逼迫這些外國企業離開中國,尋求其他的代工基地。

因此,PC芯片的限制影響是遠遠高於手機的。

中國,我們可以不造芯,但是我們確需要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讓我們的技術也可能成為世界的核心,假設有一天,我們在芯片上被限制了,我們能夠有很強的反制手段,讓其他國家不敢貿貿然的對我們進行出口限制,這樣,才是強國之道。


會技術的葛大爺


每當看到這樣的問題,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為什麼要有這樣的假設,這樣的假設有多大的意義和價值。

實際上,我們已經認識到沒有核心技術的危害和風險,也正在鼓勵企業把提高核心競爭力放在最突出位置。什麼是核心競爭力,不就是以技術為支撐的產品嗎?芯片,自然是最核心的技術之一。

對高通和英特爾來說,花鉅額代價研製產品和技術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要讓技術轉化成生產力,把產品轉化成企業的利潤和效益嗎?如果開發的技術和產品不給其他企業用,自娛自樂,這樣的企業還能生存下去嗎?

實際上,對高通和英特爾來說,發明的芯片,給誰都是一個樣,都沒有什麼選擇。關鍵是,美國對此心裡不痛快,不希望他國也能夠發展起來,而應當永遠跟在美國的後面,充當美國的小兄弟。所以,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單憑企業來看,都是市場主體,都需要給產品找出路。更何況,中國是最大的產品銷售市場,給中國企業提供芯片,也是高通和英特爾最希望出現的結果。放棄了中國市場和中國企業,高通和英特爾將業務大大降低。這對企業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不要那麼淺薄地認為高通和英特爾會怎樣怎樣,而是高通和英特爾被美國貼上政治標籤了。


譚浩俊


經常看到很多人對這個問題耿耿於懷,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真的到了這一天,中國本土的很多電子公司真的會笑醒的。

首先CPU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可編程控制器加算數運算單元,不懂專業的人對他感到神秘,但這裡面真的沒有任何技術機密可言。我們可以使用現有的成熟的指令集,或者用一些數學家設計自己的指令集,進而設計出自己的通用商業處理器。

其次,真正制約CPU性能的是芯片的製造技術,我們確實在芯片製造要落後於歐美,但也不是說我們就不能製造,在製造工藝上即便我們沒有7nm,我們40,50nm還是應該沒有問題的,這樣的製造工藝,最少也是一代酷睿的水平,對一般辦公和日常應用也夠了。

第三,真正制約我們自己芯片的不是我們自己生產不了,而是我們無法對現有的通用軟硬件生態,也就是wintel和arm與安卓生態實現超越。因此只能屈從這種生態。要破除這種生態,特別是wintel生態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因此在沒有特別必要的情況下誰都不會傻到脫離這個體系的。

第四,如果真的有一天外國人犯傻說禁運芯片和操作系統了,那他們真的是自絕於中國人民了。許多以前在微軟和intel公司淫威下無法設計和生產自己產品的公司都會樂得跳起來,迅速想辦法來填補市場的空白。而且我們現有的芯片和系統絕對可以支撐到我們自己生態的形成,各種技術人員也會想辦法從原有的生態體系逐步進行過渡。沒有辦法,這都是他們逼的。

第五,即便初期我們的產品沒有他們那麼好,但資本在巨大的商業利益的誘惑下能迸發的活力絕對超出你們的想象。而原有的像intel,高通公司因為失去巨大的市場而使產品更新和研發速度放緩,可以預見,用不了多久在市場的刺激下,新的生態就會實現逐步追趕和超越。

第六,就是有些不懂計算機基本原理的一些噴子,找不到問題的實質所在,而在網上胡說八道,實在很可笑。


筆刀劉


隨著物聯網時代逐步來臨,世間萬物都將嵌入芯片而且都將是人工智能芯片,作為中興的一名職員我對4月6日美國製裁中興我深有體會。

當時美國製裁中興公司後,整個公司都處於休克狀態,沒有了美國的芯片、軟件、硬件等技術支持整個公司都停工了,美國此舉不僅會對中興產生影響也將會對全球的通信設備供應鏈產生巨大的影響,經過中興事件之後我對芯片設計、製造的複雜程度都有了基本的瞭解。



如果美國高通和英特爾停止向中國出口芯片後果不堪設想,這個問題很顯而易見,假如真的有這麼一天,那麼國內的計算機、手機等等電子設備在沒有找到很好替代芯片之前技術水平將大幅度下降,當前我國的集成電路產業正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攻堅期,對於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我們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樂觀。
總之中國芯片國產化任重而道遠,對於中國芯片產業而言與國外巨頭,比如英特爾、高通等深層次、全面的合作,其中一方面可以收穫更廣泛的關注度並推動整個產業加快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中國芯片企業在技術、專利等方面進行積累為實現全面突破奠定基礎。  


老孫情感天地


高通營收的60%,英特爾營收的40%來自於中國市場,如果停止向中國出口芯片會怎樣?可以預見高通與英特爾將會立刻失去全球的領先地位。臺積電、聯發科、三星等將會笑得合不攏嘴了,因為讓出來的市場將會變成是它們的。

假設美國足夠霸道,能勒令這些公司也禁止向中國出口芯片,那能怎麼樣?其實還是阻礙不了中國信息與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的。說白了,我們的電腦、手機以及通訊設備的總體應用水平的確會大大受到影響,只能全部用國產部件。一下子會感覺設備粗糙很多。但是不會出現沒得用的情況!

但是我們現在軍用芯片的水平其實也已經不低了,殲20戰鬥機、055驅逐艦、空警500預警機、東風快遞以及各種人造衛星上的芯片,大部分都是國產的。

比如北斗二號衛星就已經全部採用了宇航級的國產CPU芯片,已經不用進口CPU芯片作為備份。此外,數據總線電路、轉換器、存儲器等也都是國產,整星的芯片國產化率已經超過98%。

現在我國的軍用芯片已經能做到出口,俄羅斯就進口了不少我們的軍用芯片。

那麼,軍用芯片能替代民用芯片嗎?被人卡脖子,沒辦法的時候,照樣還是能用的。國內軍用芯片目前普遍採用的是65nm工藝的芯片,與民用手機芯片目前採用10nm的工藝相比的確粗糙很多。

民用芯片65nm的時代大概是在什麼時候?其實國際上也就是2008年奧運會那會兒才逐步開始走向成熟。這個水平與第一代蘋果手機A4處理器的45nm工藝相比,還落後一代,但已經相距不遠了。

總體來看,中國目前國產的芯片工藝,可開始商業化的水平已經達到了28nm,這不是指限於實驗室的;12寸晶圓也已經批產;光刻機能量產的是90nm,而2020年能夠批產45nm;此外,其他真空設備應該都已經國產了。另外中芯國際其實已經能夠量產14納米制程工藝。

這意味著什麼?中國國產的芯片行業根本沒有一般所想的那麼落後。如果外部真的斷供,中國必須全部用國產的話,真的逼一逼反而倒就一步一步趕上了。

因此,美國與中國市場博弈,最佳的策略不是勒令高通和英特爾斷供,而是在自由貿易的原則下,利用技術優勢廣泛佔領中國市場,使得中國國產芯片在市場跟隨上始終處於比較痛苦的狀態。這就好比是一種“溫水煮青蛙”的策略,其實是最令人難受的。

特朗普政府製造出來的“中興事件”其實反而刺激叫醒了中國人,一點也不是壞事。


建章看世界


目前在芯片領域確實是美國一家獨大,特別是高端領域基本上就是壟斷。電腦芯片不僅有英特爾,還有AMD,手機芯片除了高通驍龍還有蘋果的A系列。


不僅老大是美國的,甚至老二老三都是美國的,那麼如果美國停止向中國供應芯片,國內該如何應對?

國內目前過得比較滋潤,拿得出手的就華為海思麒麟和臺灣的聯發科,其餘的展迅等地位更是尷尬,如果真的停止了供應,那麼國內手機產業將會有幾年的陣痛期,然後將會迅猛發展。


芯片領域的確是一個投入多,時間長,門檻高,技術難的行業。麒麟也是近10年了才有今天的成績,聯發科也宣佈放棄高端旗艦X系列。



因為中美貿易,中興被停止供應,至此許多企業家深深的認識到了技術儲備的重要性,阿里巴巴更是成立了平頭哥半導體。假如美國停止供應,那麼會倒逼中國的芯片飛速發展,但是過渡期一定是艱難的。



目前看來高通近60%,英特爾近40%的利潤來自中國,這麼一大塊肥肉想要丟掉不太可能。但是還是希望國內的芯片能長足發展,不受制於人,長痛不如短痛!


我是數碼小先森,喜歡鼓搗各種數碼、科技喜歡我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