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经典IP的再度影视化,电视剧《风声》如何“守正创新”?

导读:“烧脑”的逻辑推理情节、“走心”的人性追问,《风声》作为一个经典IP的再度影视化,既有类型化剧集的风格延续,又会在内容文本和传播手法方面形成新探索。据悉,该剧将于2019年上线腾讯视频播出,以“守正创新”的表达让更多年轻人重温经典。

文 | 龙果

“《风声》作为一部谍战剧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性化而非脸谱化。这部戏介于主旋律与多样化之间,可看性很强,值得探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赵化勇针在剧集《风声》的研讨会上对此剧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电视剧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赵化勇

12月8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剧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风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文艺界专家学者、出品方、制作团队就《风声》的创作初衷与创新探索展开讨论,为正能量影视作品的“守正创新”勾勒愿景。在电视剧播出之前召开研讨会,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之前少有的尝试,在电视剧未播出或创作阶段邀请专家开诚布公进行探讨,能使作品的荧屏呈现更加完整。

“已知”结局走向下的“未知”探索

《风声》是著名作家麦家的小说经典之作,原著享有极高盛誉,并作为经典IP被多次翻拍成电影、电视剧,在此背景下电视剧《风声》的再次创作,需要更多创新探索与独特视角来吸引观众的目光。对此,该剧制片人黄星介绍,电视剧的制作过程始终坚持匠心,不加无谓的动作场面,笔墨施于人物和人性,构筑丰富细腻的人物关系;让年轻人欣赏好故事的同时,体会那个年代无名英雄坚不可摧的信念。导演李云亮也回应了此次翻拍的初衷,“为什么还要再拍一遍?因为它用最朴素的艺术理论,典型时间、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紧紧围绕7个人物展开,没有一点废戏。”制作团队对既有IP的再度创作,已经超越了剧作本身,试图探寻到更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时刻。

电视剧《风声》导演 李云亮

原作《风声》的最大特点在于借由严密的逻辑推理寻找最终的目标人物。但如今的状况是,许多观众已经对原著及其结局颇为熟稔,如何让情节再次牵动观众的情绪,让观众能够有“温故而知新”的全新收获?这对电视剧《风声》的再创作而言至关重要。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频道副总监秦振贵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风声》本身是非常浓重的智力考验,而观众是休闲的,因此张和弛在剪辑过程必须表达到位、排布有力;同时,观众如果已知结局,那么他们最感兴趣的可能就是推导的过程,因而演员在台词的语音、语气和语调中都要体现充分的暗示,以此呈现更加规整严密的逻辑。”

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副总监 秦振贵

在艺术风格上,剧集的推陈出新则需更为精良。“作品没有刻意追求血腥暴力这些感官刺激,而是诱导式的捉鬼,” 上海广播电视台影视剧中心副主任贾瑞明对作品给出了高度期待。

上海广播电视台影视剧中心副主任 贾瑞明

“在目前的国产谍战剧市场中难能可贵。”演员阵容的“老戏骨+新生代”模式则受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剧专业委员会主任胡恩的肯定,“该剧没有激烈动作戏和场景变化,比较单一的场景和人物关系,大量台词对演员的表演是一个挑战”。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剧专业委员会主任 胡恩

能够看到,电视剧《风声》对经典IP的再度翻拍并不是任何一个历史版本的重复和延伸,而是一次对呈现的全新探索和对内涵的独特挖掘。如果想让观众在已知基本的剧情和结局前提下再次观看作品,就需要用更扣人心弦的情节、更精致的细节刻画与更高级的艺术风格吸引观众重温经典。

“风声”经过,人性与精神隽永

当剧集本身带着悬疑、逻辑、推理的因素,观众便习惯于明确每个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但现实并不会只是非黑即白,世界本身就有更为复杂的多元走向。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电视剧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赵化勇指出,“同类型的《潜伏》《伪装者》等剧集符号清楚,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从开始就很清楚;而《风声》需要通过剧情的延伸看谁是正确的代表,谁是对立面的代表,这是这部戏最大的特点。”因此,共产党人、国民党人和汪伪政府三方身份的推理猜测让观众摆脱了先入为主的“标签化”印象,如此的设定也更接近于这个多元化并存的现实社会。

剧集虽然模糊了先入为主的好坏,但明确把握着主线与旁支、理性与感性的比重权衡。在“烧脑”的情节铺陈下,现有许多剧集会旁支的“感情戏”入手来强行扩充内容。对此,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中国视协电视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徐滔提到,“谍战剧在审美、文化和艺术需要升级;对比严密的烧脑剧,言情剧更加容易。而《风声》权衡了理性与感情的精神升级问题,剧集围绕谍战展开,独树一帜。”

同类剧集以“战斗、挫折、胜利”的一贯故事情节展现那特定时代历史背后的爱国情怀,《风声》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内涵的提升从宏大的爱国情怀转向具体的个人价值追求,回归对人性的描摹,突显温度和情怀。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认为,“该剧主题昂扬,拷问人性、拷问信仰,能够带来一些信息和人生况味,再间接的对历史场景有所了解。”中国视协理论研究部主任、电视剧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赵彤也谈到,“最后对日寇的清算,也是对肮脏人性的清算。”了解历史固然重要,而展现那个时代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信仰,在“坚守”与“出卖”的摇摆之间明晰“人要有信仰”的价值追求,是对人性更为深刻的思索。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李准

互联网化、年轻化、主旋律的优化组合

“《风声》情节紧凑、逻辑性强,是一部烧脑的推理大作、和许多优秀推理剧作一样,观众在观看时需要高强度的大脑运转与思考,这与目前年轻观众的收看偏好很契合。”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指出,《风声》把谍战题材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讲述,新颖、别致,符合“守正创新”的要义,贴近市场中的年轻观众的习惯与心理。可见,家国情怀、人生信仰的主旋律与年轻活力并不对立,二者之间需要以合适的表达方式为桥梁,方能在电视剧和网络剧的市场,放大主旋律对年轻人的影响力。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李京盛

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韩志杰也从平台层面分析了互联网影视内容生产的重要线索,“是否开发一个项目的核心在于故事本身。小说原著作为谍战经典,故事性和逻辑性相当极致,是吸引我们的最大动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用户的需求的洞察,我们发现年轻受众对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并不排斥,甚至讨论度和观看都表现得非常活跃。我们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开发这个题材,向年轻受众传达正能量,并去激活这个题材的价值。”

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中国视协电视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韩志杰

据悉,《风声》是企鹅影视自主控盘的首部电视剧,该剧改编自麦家的同名小说,由李云亮执导,徐璐、文咏珊、赵立新、张志坚、杨祐宁、余皑磊、牛子藩领衔主演。对于这个“老项目”的新开发,互联网平台、年轻受众、主旋律价值观之间显然不是割裂存在的,互联网不会是低俗作品的掩护,作为对年轻人影响最大的“风暴场”,以腾讯视频为代表的主流互联网视听平台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与现实关照,在年轻受众喜爱认同的前提下,更广泛地宣扬和传播主流价值;而探索主流互联网视听平台的正能量、打造精品化的网络影视也应当成为新的趋势。

《风声》的制作团队也谈到,该剧作为企鹅影视秉着匠心精心打磨而成的良心之作,仅项目开发和筹备就历时两年之久。以经典IP为基础,用细节化的表现方式呈现故事,以“群像戏码”搭配快节奏烧脑剧情,是对谍战类型剧的一次尝试。《风声》从2016年筹备,2017年以450人团队历时96天杀青,2018年完成后期制作。经历一段漫长的打磨之后,这部即将在2019年亮相腾讯视频的类型化大剧能否迎来新一轮的热点?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