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借人、借款人、网贷平台之间的爱恨纠葛

2018年,一部“我不是药神”的电影火爆了银幕。同样,这部电影带来的社会话题,自然也引起了社会的热议。电影中,由于身患白血病的患者,吃不起4万元一瓶的正版药,只好选择了印度生产的“仿制药”,来延续自己的生命。可是在法治下,售卖仿制药的成为了“贩假者”,但是在白血病的病友看来,“贩假者”却是他们生命中的救命稻草,最后“假药贩子”被判无罪。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不仅是法律的温度,也是我国社会从法制向法治演进的一个缩影。法律总是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和修订,但是法律的权威也是需要维护的。所以,在民众情理与法律之间的矛盾,总是充满了各种的争议和博弈。

那么,在网贷行业有没有类似电影中的争议与博弈呢?答案当然是有!比如说,催收者与借款人之间的博弈、借款人与出借人之间的争议。借款人厌恶催收者的暴力、出借人厌恶借款人的逾期,总之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很是难以调和,只能来平衡。虽然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是催收的硬暴力,一经曝光,引起了社会舆论对暴力催收的口诛笔伐。从辱母杀人案的案件发生的那一刻起,这个借款人与出借人之间的平衡便被一下子打破了。随着曝光出来越来越多的“套路贷”,一夕之间,所有的借款人都成为了“受害人”。

人们都是习惯性的同情弱者,于是国家开始对网贷行业及催收方进行了监管,这也让借款人受到了相应的保护。但是,话说回来,借款人受到了保护,那么当出借人的权益被侵害后,他们要如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诚然说,暴力催收给借款人带来的是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而逾期收不回款项是给出借人带来精神与资产上的伤害。但是其中最获利的是哪一方?当然是网贷平台与催收机构,因为人家做的就是无本的买卖。因此可见,出借人与借款人应该同属于一个战线,来共同的要求网贷平台与催收机构按照规定进行放贷业务和催收,同样借款人也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借贷规则进行有偿借贷。那么,对于网贷平台来说,就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贷款的规范运营,而不是为了追求畸高的高收益而肆意放贷。

现如今的网贷行业正经历着大刀阔斧的整改,借款人与出借人的权益,蜗牛相信在未来也会有相应的政策来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