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年間,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這4座城市發展誰的潛力大?

經天緯地安邦定國


杭州南京武漢成都,我都去過,且不止一次。都是副省級城市,也是老牌的中國城市,在中國歷史上各個時期,均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中國發展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探討5-10年的發展前景,大家都在以GDP衡量推測,這絕對有所偏頗。

1.城市發展要靠人才。我說的人才,不是大家統計的所有大學生數量,至少一本大學的本碩博人數,二本以下不能算人才,只能算人力資源。(二本以下的同學不要噴,這是事實)。按照這個邏輯排序,人才儲備:南京武漢成都杭州

2.經濟增長方式。經濟增長方式靠的就是投資消費出口。但發達國家靠的就是消費。所以,哪個城市消費佔比越高,將來發展勢頭越厲害。杭州和南京科技實力較強,發展全靠自己,每年給國家上繳利稅貢獻很大,歷史上就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很富裕。武漢成都,經濟增長方式主要還是靠投資,靠國家給錢,自己創造的財富不足以發展自己。這就是強和大的區別。

3.抵抗風險能力。南京杭州,不僅政府財政收入高,老百姓也有錢。真正的民富省強。產業結構比較多元優化,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省內其他兄弟地市:江蘇的常州無錫蘇州鎮江和浙江的寧波溫州嘉興等經濟都非常強勢。武漢成都政府財政收入也湊合,但人均跟南京杭州比差遠了。說到老百姓經濟實力,那就差的更遠。省內其他地市兄弟,也不行。這就好比一家弟兄幾個,杭州南京人家不僅自己有錢,兄弟們也都有錢。武漢成都就自己還可以,其他兄弟們都不行。作為一家人,抗風險能力不在一個層次。

4.區位優勢。南京杭州一是身邊有上海(對人才吸引力很大)這麼強的城市,二是省內其他地市也很強,在裡外都強勢的環境下,科教文衛和經濟實力仍然高速增長,這麼牛逼,足以說明自身的實力和魅力,不容小覷。成都武漢省內一家獨大,周邊也沒有超級城市對人才的虹吸,還靠國家幫扶,沒啥牛的。國家給中心城市這種國家定位,也是由於成都武漢一家獨大,照顧吧。其他的海陸空不在多說。

政治地位在這裡不多說了,好多網友也說了,不再囉嗦。

總體來看,輸血不如造血,我的看法,四座大城市發展排名:南京杭州武漢成都


幷州蝸牛


5-10年間,看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這4座城市的發展潛力,我的排名將依次是:杭州,武漢,南京,成都。

客觀地說,這四座城市,很難排序,他們各有所長。但硬要排一個順序的話,我只能給出上面的順序。

首先,為什麼第一是杭州。

必須要說,杭州的教育是不如其他三座城市的,可是,它有阿里巴巴啊!

因為阿里巴巴,因為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因為中國互聯網在世界互聯網的地位。

阿里巴巴成就了杭州,並且將在今後繼續發揮影響。而數次國際性會議在杭州的召開,也在實質上提高了杭州的國際地位。

這些,是我們不能否認的。

其次,武漢排第二有些委屈。

百年武漢,讓人欽佩。武漢的厚重,是很少見的。而大武漢的地域發展空間,更是讓人浮想聯翩。

不管是工業基礎,還是文化教育底蘊,還有發展城市的野心,都值得稱道。

其實,我是想把武漢排到第一位的。但看未來,我還是更看好杭州。

第三,南京為什麼是第三。

南京的教育基礎,同樣不差。

但江蘇的各大城市互不相讓,發展勢頭都很猛。

而與杭州和武漢比,南京的優勢就不太明顯了。

第四,地理位置不佔優勢的成都。

論人才優勢,成都也不遜色。

成都是一座適宜休閒的城市,很不錯。

但是,與前三者相比,它未免有些“偏僻”了。

所以,論未來潛力的話,我這樣給他們排序:杭州,武漢,南京,成都。


靜觀財經


先看一組GDP和人口數據對比:

武漢市13區:13410億,人口1060萬

杭州市13區縣(經開區加12區縣):12166億,人口900萬

南京市11區:11715億(南京只有11個區沒有辦法),人口824萬

成都市13區(高新區、天府新區等主城區):11010億,人口850萬


成都、武漢、杭州、南京的GDP都在1.1萬億-1.4萬億之間,相差不大。


以上四個城市都是副省級城市,大體上的行政地位一樣。

但是定位上,成都和武漢都是國家中心城市,一在西南,一在中部,經濟腹地和輻射面積都大,勢均力敵。這一點,從人口上也有所體現。

杭州、南京則是強省省會,輻射地理區域稍弱,但輻射經濟發達地區。


經濟基礎決定地位。

在以上海為龍頭的江浙滬,杭州能成為第二,甚至想要和上海一別苗頭,阿里貢獻巨大。阿里巴巴做為中國的電商標杆無人能及,它的幅射能力超出了中國的範圍。2017年,阿里巴巴日均納稅超1億,創造就業3300萬。一個公司的GDP可以超過中國大多數省,其對資本和人才的虹吸作用,也讓杭州有了中國硅谷的底氣。

所以近來杭州大提杭州灣,標榜“世界級”浙江大灣區,不甘心只做上海的小老弟。


南京則沒有杭州那麼好運,在省中地位顯赫。江蘇有蘇州、無錫等經濟強市,南京輻射度被分散。近來江蘇提出舉全省之力發展南京,想法雖好,但脫離實際,江蘇本身就是依靠承接上海溢出才發展出蘇南模式,有了蘇錫常的崛起。


成都作為四川省會,有文化有消費,近來科研創新能力也提升很快,已成為遊戲業重鎮。但想輻射大西南,則有直轄市重慶競爭。


最後說大武漢,近代以來一直坐擁水陸交通,幅射全國。位居中部,有人口優勢,高校資源豐富。但經濟發展沒跟上,人才外流嚴重,多數去了深圳、廣州,成為南方最大的人才供給庫。

但武漢的基礎確實好,有國企優勢,有交通基礎,有高校人才資源,這是最大的競爭優勢,若能留住人才,發展互聯網和高新技術,未來潛力很大。不過要說輻射中部,武漢也同樣面臨鄭州和合肥的壓力。


綜上,從潛力來看,杭州最大,有阿里的紅利,有互聯網創新人才和風氣。

其次是武漢,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光谷近來發展也很快。

成都和南京都分別面臨重慶和省內城市的競爭,難言潛力。

但城市的發展,並不僅僅只在於經濟之大,歷史文化等特色更加長遠,兩地這方面都有很大的競爭力,保持特色,錯位經營,發揮安居樂業和旅遊消費文化,也是條好路子。


(記者論壇原創評論,歡迎理性討論。)


記者論壇


講實話,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這四座城市發展潛力都挺大的。這四個城市都是每個省的省會,並且都有相當雄厚的科教基礎。如果非要排出一個順序的話,我認為應該從五年和十年兩個時間段來排。

一、五年內,發展潛力排序為杭州、武漢、成都、南京。

二、十年內,發展潛力排序為成都、武漢、杭州、南京。

為什麼五年內發展潛力最大的是杭州呢?就是因為2022年的杭州亞運會。亞運會在杭州舉辦,這是全國和浙江省全省的榮耀,浙江省必定會傾全省之力支持杭州的亞運會,國家層面上也會大力支持,因此這幾年杭州在基礎設施、城市面貌等全方位肯定會有大的發展。在軟的方面,就因為有阿里巴巴和浙江大學的存在,在此不再多說。成都和武漢兩個城市順序真是不好排,前五年武漢應會稍為領先,主要是因為武漢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更為方便。南京為什麼還在後面呢?坦白的講,因為整個江蘇省的各個城市都太厲害了,特別是蘇南地區的蘇州、無錫,肯定會瓜分南京的發展和潛力。

但是到了十年或以後,沿海地區的整體發展會比較完備,優勢會逐步逐步的消退,而處於西南地區的成都正是處於青年期,並且成都是四川省中心的中心,其他城市又無法與其角力,因此會產生磁吸效應,全省的各種資源會越來越集中到成都。成都現有科教、工業等會產生很大的乘數效應,再加上國家政策及投入上的支持,因此發展潛力是最大的。武漢的發展優勢與成都基本類似,但是程度會差點。杭州因舉辦亞運會集中投放的資源的效應沒有了,發展速度自然要緩下來,只是正常的速度,所以發展速度肯定沒那麼快了。而南京的情況與前面分析的是一樣的,所以發展潛力還是排在後面。

虎哥一孔之見,歡迎朋友們討論。


虎哥視窗


必須成都武漢,沒南京杭州什麼事



呆呆賊


有幸這幾個城市都待過,杭州待得時間最長吧,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發展潛力,硬要說誰的潛力最大,個人還是偏向杭州吧。

武漢雖然一直想恢復東方芝加哥的榮光,但無論是資金總量還是城市輻射力、產業影響力,都太弱,缺乏一較高下的底氣。

成都經濟健康度,獨立性較高,在城市軟實力上有一定優勢。而成都外來人口占比高,大企業落戶意向高,城市商業發達,只是最近幾年創新型企業比較少。

南京是老工業基地,面臨較大的轉型困難。南京的電子、石化、汽車、鋼鐵一直是支柱產業,重工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78%以上,相比較之下,科教文衛優勢略明顯,可能會成為南京經濟轉型的助力。

杭州則不然,內生力量可媲美深圳。在G20之後,杭州取代廣州成為一線城市的呼聲居高不下。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穩定的經濟基礎、健康的產業結構、優越的創業氛圍等等,這些條件都使得現在的杭州影響力十足,未來的杭州更是極具潛力。


Lao王說球


權威發佈,大數據分析,武漢現在與未來,毫無疑問中國第五城!











漢代青銅


首先,成都讓一讓,整個四川養一個成都,養的人均gdp還遠不如其他三個市,只有南京杭州的一半,差距太大。沒法放在一起比。其他三個各有優劣,但絕對沒成都什麼事,畢竟經濟是最重要的。杭州可以說是穩步前進,經濟雖然可以,可科教文衛都相對差,短期內不可能會有跳躍發展,暫且放一邊。南京總量不如武漢,可人均比武漢高兩萬,科教文衛只會更好,不會比武漢差。尤其是江蘇今年被點名批評,省會城市經濟發展不夠重視,武漢純粹吸整個湖北的血,也就這樣,也不可能一直吸,一定會放緩去發展其他城市。南京不夠重視都這樣了,一旦從今年開始重視,一定會短期躍升。而且南京附近一堆衛星城市發達地區,江蘇的南京遠比湖北的武漢有說服力,畢竟省之間的差距太大。


其實都沒有lbq












衛亞平3


2018杭州南京武漢成都是副省級。然而國家新中心城市:成都,武漢。 新一線城市:成都,杭州,武漢,南京。城市GDP:成都,武漢,杭州,南京。人口:成都,武漢,杭州,南京。科教:武漢和南京或南京和武漢。醫療:武漢,成都,南京,杭州。領事館:成都,武漢。城市國際知名度:成都,南京,杭州,武漢。城市面積:杭州,成都,武漢,南京。綜合交通樞紐:武漢,南京,杭州,成都。國家發改委:武漢超大城市,成都特大城市,南京特大城市,杭州特大城市。2018軍區地位:西部成都軍區總部,東部南京軍區總部,武漢中央後勤保障總部。在這裡不存在什麼吸血城,就說事實一個城市的事來評判。當然我說這四個其中一個都會被噴,我是湖北人,但是說真的我看好潛力的武漢,但是其三個城市也很潛力,我希望都發展好,不要再窩裡鬥窩裡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