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1960年,包钢提前一年出钢

【聚焦学习】

1960年5月1日,我国第三个大型现代钢铁基地——包头钢铁公司的第一座大平炉出钢了,这比预计时间提前了整整一年。包钢一号巨型平炉及许多大型辅助车间的建成只用了5个月零5天的时间,这是包钢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帮助下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结果。

❖包钢创建之初,每天都有许多人从全国各地坐火车前来参加包钢的建设(程明贵 郁洁 摄影)

❖包钢第一号大型自动化高炉于1958年6月14日开工兴建。这是当天浇灌混凝土基础的情形

为了包钢早日出钢,施工效率普遍提高了一倍到两倍,有的工种提高了十余倍。露天作业的工人们一直与风沙雨雪鏖战,勘探工人提前40天完成了冰上钻探工作,安装输电线路的电工同风沙苦战七个昼夜提前完成了任务。为了解决技术、工种、劳动力的不足,全体职工掀起了掌握多种技术的“多面手”运动。一个瓦工小组要学会六样到八样工种;一个安装工,同时又是架工、铆工、电焊工、气焊工、钻孔工、刷油工。

❖包钢正在建设中的机修总厂三个主要车间:机修、铸铁、铸铜车间

❖金属结构公司宋世纯坦克吊车小组大胆革新技术,改进操作方法,从过去每台班吊30吨提高到306吨,最高记录达到500余吨。为此被公司命名为“青年火箭号”

❖白云鄂博铁矿山机修车间汉族电焊工吕宗文(左)和范垂绵(中),热诚培养蒙古族徒工芒那成,使他不到一年时间已能独立工作。现在他们正在教给他仰脸焊接技术

❖白云鄂博铁矿山正在加紧建设,准备1961年8月正式投入生产,供应第一号高炉的原料需要

❖焦化厂供给炼铁炼钢必需的焦炭。这是焦化厂焦炉烟道在紧张施工

❖1960年,以钢铁系统为重点的包头钢铁联合企业基本建设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各施工专业队伍的大军集中在炼钢厂工地上展开了“学武钢、赶武钢、超武钢”的高速、优质施工大会战,力争5月出钢。机电工人只用了15天就安装好了这个巨大的混铁炉,创造了当时的全国新记录(陆轲 摄影)

❖1960年,包钢一号巨型平炉正在炼钢(林国志 摄影)

❖1960年,包钢的炼钢工人正在高温下认真工作着(林国志 摄影)

包钢的这座平炉是我国已经投入生产的自动化操作的大平炉之一,它的出钢,为我国当时的钢铁战线增加了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包钢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建的第一个现代化大型冶金企业,使当时内蒙古自治区的钢铁工业历史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