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蘋果手機失去中國市場,出貨量在全球能排多少位?

快樂單身漢137499250


這個問題比較務虛。

假設蘋果手機失去中國市場,在出貨量方面,蘋果會在今年二季度與三季度被華為超越之後,有可能受到小米或OPPO的深度挑戰。

先看下蘋果全球表現的歷史數據。2016年蘋果全球出貨量2.154億臺,2017年蘋果在全球出貨量為2.158億臺,都是排名第二,僅次於三星。排名第三的是華為,2016年全球出貨量在1.393億部,2017年出貨量為1.531億部,和蘋果全球出貨量差距還是比較大,2017年的差距都是有6270萬部。

2017年,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在5105萬部,佔據著11%的市場份額。這時候,蘋果如果沒有中國出貨量,依舊保持世界第二大位置。但到了2018年,蘋果顯然沒有那麼好的機會了。全球出貨量被華為超越,這還是在華為進不去美國市場的前提下。

Gartner給今年三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做過一個統計,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3.89億部,三星頭名位置不可撼動,出貨量7336萬臺;華為排第二,出貨量5221萬臺;蘋果排第三,出貨量4574萬臺;小米第四,出貨量3321萬臺;OPPO第五7.9%,出貨量3056萬臺。

雖然從出貨量的老二變成了老三。蘋果2018年在中國市場的出貨表現還是不錯的。上半年,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為3211萬部,從半程表現看,應當是超過2017年的,這也說明中國市場對蘋果是相當重要的。IDC預測,蘋果2018年的出貨量預計為2.104億臺,總體有下降的表現。這裡面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整個智能手機消費市場不振,二是蘋果的定價策略在於利潤,而不在於數量。這個預測還說明蘋果雖然遇到了困難,但全年出貨量整體還算平穩,與此前兩年差的並不算多。

現在,如果蘋果完全從中國市場消失,那麼此消彼長,全年不僅是少了5000萬左右的出貨量,而排在之前的華為,以及排在之後小米,甚而OPPO、VIVO,都會因分食這部分市場而為出貨量加分。以蘋果2億級的出貨水平,掉了5000萬在中國出貨量,也意味著總量差不多縮水1/4,短時之內,第三的位置應當還會在,但與三星、華為的差距會進一步拉大,而小米等其他中國品牌與之的差距則進一步縮小。

波士財經認為,在商業的世界裡,辦法總比困難多,合作總比壟斷強。全球經濟的發展,不僅有市場的開放,更有產業鏈的融合,無論市場狙擊戰,還是產業鏈“掐脖子”,都是短視的行為,並不足取。


波士財經


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份額已可忽略不計,但不影響它全球第一的位置。也就是說,蘋果手機如若失去中國市場,或也不會影響它在全球的位置,全球第三吧。

但背後的邏輯卻是可怕的。

其一,多少中國公司依附於蘋果手機而活,不僅各種配件呀,製造呀,線下維修呀之類,更有以APP為主要載體的軟件公司,可以說將會在國內掀起較大的混亂,很多公司及個人的未來打算因此受影響,自然受損害的也不在少數。

抵制蘋果,當然也算是在懲罰我們自己,這就是世界經濟互融的本質所在吧。

其二,蘋果手機是可以替代的,可以用華為手機,可以用小米手機。雷軍創辦小米時還說,不能讓喬布斯的光芒太耀眼,他去世之後就可能有小米的機會,雷軍的判斷後來被證明是正確的,小米的確是國內智能手機的品牌代表。也就是說,即便蘋果公司本身並沒有什麼舉措針對國內的消費者,不像前些日子某意大利品牌,公然地謾罵。但它也因為美國與中國的貿易爭端而受損害,蘋果的股價接連下跌,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被微軟奪走,成為第一家突破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後跌至8000億美元左右。

其三,蘋果手機在國內的市場份額是突然掉下去,還是市場競爭中緩慢被擠出呢,不管是哪一種形態,其市場不斷被侵蝕好像形成一種趨勢。

國人用蘋果,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之前是中產的象徵,是時髦的象徵,這些年過去了,這種身份認同逐漸失去,未來可能會成為不那麼好的身份的象徵。

其四,我們雖然反對用市場來要挾它方,不建議恃強凌弱,一遇到對我們國家的,民族的有傷害感情的,就抵制其商品,但美國現在恰恰帶頭這麼做。它在用自己市場的規模優勢,技術優勢,強力地推進著各貿易協定的修改,在進行恃強凌弱的種種表現。

所以,不得不說,目前這種美國起表率作用的勢頭是不好的勢頭,是把人們相互割裂的勢頭,是激發人民之間對立的勢頭。

中國的鄉鎮青年在改變著消費趨勢,產生新模式,有今日頭條,拼多多等品牌的崛起,另一方面不能被忽視的就是:民族感情的訴求,或許西方國家嚴重忽視了這一點,或許我們之前很多所謂主流的判斷也忽視了這一點。

這些都是自發的抵制,將產生不同的商業世界。


財經作家邱恆明


第三!

從2018上半年手機出貨量來看,iPhone全球出貨量共9350萬部,而中國市場出貨量為3211萬部,除去中國市場出貨量,iPhone出貨量6139萬部!

三星上半年出貨量為1.497億部,穩坐第一,華為上半年出貨量為9350萬部,與iPhone幾乎一致,然後就是小米銷量最高了5990萬部!

除去中國市場出貨量,iPhone仍舊達到6139萬部的出貨量,相比與小米的5990萬部仍舊高出150萬部左右!

所以除去中國市場出貨量後,iPhone仍舊能夠排名全球第三!

2018第一季度全球手機市場出貨量

2018第二季度全球手機市場出貨量

2018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


暴走的學霸


感謝您的閱讀!

我們就看兩個榜單,第一個榜單2017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和2017年中國手機出貨量榜單。如果蘋果手機失去中國市場,那麼在2017年排行第二(2.158億臺),在中國出貨量(5千萬部),考慮到這五千萬部,一部分流向華為,一部分其他國產手機,所以1.6億部的蘋果手機。樂觀的看法就是仍然排名第二,不樂觀的話排名第三,第四左右!

全球2017年手機出貨量榜單:

中國2017年手機出貨量榜單:

那麼,這5000萬是被哪幾家分掉呢?

我們知道購買iPhone的人,在意的是手機的流暢度和品牌度,當然還有顏值。

那麼,在國產手機中,能夠達到流暢度和品牌度或者顏值的應該在華為,OPPO,三星,小米或者vivo等等!

我覺得可能絕大多數可能為華為,而三星的可能性也不小。 當然,像三星這樣的品牌和蘋果的品牌語言類似,可能不小於1000萬!所以,如果華為能夠均攤到1000萬左右以上,那麼蘋果可能就排行第三!


LeoGo科技


如果蘋果不做中國市場,首先失業的是富士康上百萬的員工吧。


稀飯配榨菜773


前面的答案認為,中國市場的出貨量佔到蘋果全球的42%,這明顯就是常識錯誤,而蘋果在中國佔20%的份額就更扯了,這麼大的市場份額,妥妥的取代OPPO、小米,威脅華為。另外,蘋果手機佔據的是高端市場,如果每賣出5部手機中有一部是iPhone,國人已經富裕到買iPhone如買白菜的地步?不可能的。

下面我們來逐一分析蘋果手機在中國和全球的出貨量,為嚴謹起見,最後歸納結論。

為保證數據一致,我們採用同一家市場調查公司的報告。下圖是IDC發佈的2018年第二季度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數據: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今年第二季度,iPhone在國內共賣出700萬部,市場份額6.7%。

下圖是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圖表:

從圖表中可以看到,今年第二季度,iPhone全球出貨量是4130萬部,佔據市場12.1%的份額。

在iPhone的全球銷量版圖中,中國的銷量為700萬部,佔4130萬部總銷量的16.9%。

減去國內的700萬部銷量,iPhone的全球銷量為3430萬部,而全球銷量第四的小米為3190萬部。

也就是說,如果iPhone完全失去中國市場,蘋果公司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排名仍然是第三位,沒有影響。

當然,真金白銀的損失還是有的。我們來看蘋果的第三季度財報(正好對應市場調查公司的第二季度數據):營業收入532.65億美元,其中大中華區(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為95.51億美元,佔比為17.9%。

那麼,大中華區在蘋果的銷售區域中排名如何呢?答案是中等。具體見下面:

美洲部門營收為245.4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03.76億美元增長20%;  

歐洲部門營收為121.3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6.75億美元增長14%;  

大中華區營收為95.5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0.04億美元增長19%;  

日本部門營收為38.6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6.24億美元增長7%;  

亞太其他地區營收為31.6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7.29億美元增長16%。

也就是說,蘋果的主要市場還是在歐洲和美洲,這些市場丟失,對蘋果才是真正的傷筋動骨。失去中國市場,無論銷量還是銷售額,對蘋果都不能代來崩盤的影響:不影響全球市場排名,對營業收入也不會造成斷崖式下跌。


魔鐵的世界


沒有了中國大陸的市場,蘋果還是那個強大的蘋果。我們2018年第三季度最新的銷量為例。

2018年第三季度,蘋果手機全球銷量4690萬部,排名全球第三位,銷量低於三星的7230萬部和華為的5200萬噸。


2018年全球手機市場風雲變幻。和2017年同期相比,排名全球第一的三星銷量下滑13%,蘋果則由同期的全球第二名下滑到第三名。


華為則保持了連續多年來的快速增長,銷量較2017年第三季度增長了1300萬部,增長率達33%,排名由全球第三上升為全球第二。華為多部手機,如P20系列、mate10系列手機銷量均超千萬部。

在我國大陸市場,2018年第三季度,蘋果手機銷量1054萬部,排名第6位,同比下滑16%。但由於蘋果手機單價最高,因此第三季度銷售額達到577億元,排名第一。

如果失去大陸市場,意味著蘋果手機的銷量將減少22.4%,由4690萬部下滑到3960萬部。但是這個銷量依舊小幅領先小米的3570萬部,保持全球第三的地位。

今年是蘋果增長最為緩慢的年份,增長率由之前的兩位數下滑為零增長,在我國甚至出現了負增長,整體銷量也被華為超過。為了掩蓋其失去光芒的銷量數據,蘋果官方甚至宣佈以後財報只公佈銷售額,不再公佈銷售量。

近段時間,蘋果的股價下滑也折射出公司經營情況。一週的時間蘋果市值就蒸發了1300億美元,同時引發了供應商股價的下滑。

2018年,蘋果神話破滅。


紅谷新視界


美國能做到禁華為,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美國沒有廠,中國要禁至少先禁工廠,但又不可能,因為這先砸了很多中國人的收入,中國已經不提倡分配了,很多人的就業問題得不到解決,所以更多會選擇市場決定,除了國人自己的意識之外,更多的還是要靠華為自己的努力,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手機廠商,都是在努力中奮鬥的,現在的華為自力更生如果還做不到,那是藐視華為,就像你養了一個孩子,30幾歲還需要你照顧,你不會心不安?就算你家再有錢,你也希望孩子有出息的


獨立和


說實話,就算失去了國內市場,蘋果的出貨量依然能排在第二或者第三的位置。

iphone每年在中國的出貨量大概有4000-5000萬臺,蘋果每年能賣出2.1-2.3億臺iphone。簡單的計算一下就得出如果沒有中國市場,iphone一年的銷量大概有1.6-1.9億臺。這個量非常大,只有三星和華為能與之抗衡。畢竟藍綠大廠或者小米的年出貨量最多也就1.2億臺左右。



至於多出來的那4000-5000萬份額,我認為它主要會落去華為和三星手中。不管怎麼說,蘋果都只有旗艦設備,2015年的6s雖然老舊但性能不比驍龍660設備弱。對於這部分用戶來說,高端設備才是他們的首選,除了蘋果之外,國內主流廠商中能排得上號的高端設備只有三星和華為的旗艦。索尼HTC太小眾,oppo和vivo在高端市場影響力不大。


看球人


中國不會禁止出售蘋果,因為蘋果在中國製造,打壓蘋果等於打壓自己。中國不會搞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但是支持國產是一定的,扶持國產品牌才是長期戰略。中國技術一點也不落後,除了三星和蘋果,全球就幾乎都是中國手機的天下。相信民族品牌會越做越大。超越蘋果也是極有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