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段婚姻都逃不過七年之癢?看完這部紀錄片很多人都直呼“恐婚”

愛情來了,結婚,期待幸福。

結婚後維繫兩人的,不再只是愛情,而是更復雜的種種。

愛,可能是來自接觸,可能是來自陪伴,但更可能是來自真正的對話。

對話,是讓兩個個體之間界限消融的唯一可能。從我和你變成我們,是困難的,是脆弱的,如履薄冰,所以更加珍貴。

而更珍貴的是在無數次瀕臨極端幸福與毀滅的邊緣後,我們仍選擇不分開。或許這樣的幸福永遠都存在於追尋的過程,沒有終點,更無法定格。

------沈可尚《幸福定格》

2010年,導演沈可尚結婚了。

結婚前她和妻子每天談心,無話不說,可是婚後僅一年,他就對婚姻產生了疑問,尤其在孩子出生以後,他甚至有時候覺得“結婚真是自己做過最幼稚的決定”這樣的想法。

是不是每一段婚姻都有七年止癢?是不是每一對夫妻結婚後都會失去激情?帶著這樣的疑問,便有了他的紀錄片《幸福定格》,花了7年跟拍8對夫妻,記錄他們從結婚到生子的過程,瞭解婚姻的真相。

這八對夫妻,有教授夫婦,有白領,有創業者,有小吃店老闆,有家庭主婦......他們都是普通夫妻,從他們的婚姻中,是否能找到一點答案呢?

很多人說,婚姻是曾經的浪漫甜蜜、山盟海誓變成柴米油鹽、一地雞毛。

他們說,圍城裡,一點也不好玩。

婚姻中無交流是最糟糕的狀態

走入婚姻,夫妻兩個越來越少交流,最多的話題是孩子,即使對方坐在身邊,也覺得無時無刻的孤獨。

這對結婚7年的夫妻,已經缺乏交流,日常在一起也是各自對著手機,默默無言。

曾經的電話粥變成現在的相看兩無言,只能玩手機打遊戲,生活被瑣事填滿。

當那些日常的焦慮,瑣碎的事情,卻無法和身邊最親密的人分享,時間流逝,壓在心底的遺憾苦悶和委屈,在某個瞬間突然爆發。

婚姻中,吵架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沉默,連和你說話的心情都沒有時,婚姻可能已經邁向終點。

沒有話說的實話,一起靜靜地看電視,相互依偎,也好過沉默不語。

《幸福定格》

婚姻中最忌不懂合作,單方面犧牲付出

第二對夫妻,他們同樣結婚7年,他們是中產家庭。

有一次丈夫拿出酒喝,妻子問:你為什麼每天喝酒?

丈夫回答:小孩子比較吵,比較難睡,喝點酒好睡。

就是這樣一句話,觸到了妻子長期以來的痛點,她的情緒爆發。

因為家庭放棄自己的事業,生孩子,到頭來,丈夫卻覺得孩子吵鬧,一瞬間,好像所有的付出都是徒勞,所有的努力都被否定,她似乎受到巨大打擊。

她甚至說出氣話說:我根本就是討厭小孩。

婚姻就像一家公司,需要兩個人一起經營,合作。如果一個人甩手不管,那麼任憑另一個人再怎麼努力,拼勁全力,最終無法交出滿意的答卷。

不要再單方面犧牲,你以為的偉大,可能在伴侶眼中只是“應該的”。學會撒嬌,學會去“作”,學會自私,讓另一方參與進來,讓他擔起自己的責任。這樣的關係,才能穩定地前行。

婚姻中需要互相體諒

遠嫁總是一個很多人議論的話題,遠方的父母漸漸老去,作為子女沒有辦法孝順在身邊陪伴,本身已經很辛酸。如果這時候,另一半沒有設身處地地體諒,該是多難過的事情。

紀錄片中的第三對夫妻,他們結婚10年,妻子因為遠嫁,哭訴著自己的辛酸,從小和父母一起從未分開過,現在結婚了卻不能回家照顧生病的母親,而婆婆生病了,即使是小病,也要時不時去關心一下看一下。

她的哭訴其實是在說:你能不能體諒我的辛酸,我的無助,我無法照顧父母的心痛。

而丈夫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因為我是個男人,你要理解。

面對淚流滿面的妻子,他非但沒有體諒她因為不能盡孝心的難過傷心,反而以一種“直男”思維要求妻子的理解。

可是婚姻不是一個家庭的事情,妻子嫁進來,孝敬公婆的同時,丈夫是否也有義務去想著遠方另一對父母呢?

遠嫁的痛無法得到最親密人的關心,掙扎的心得不到安慰,這樣的婚姻,看不到一絲溫暖。

走上紅毯以後,就是幸福生活的開始嗎?

其實,走入婚姻,是平淡生活的開始。

孩子問題,婆媳問題,夫妻關係,家庭,未來......很多煩惱隨之而來,這時候的壓力需要兩個人一起分擔,所有的夫妻,都應該能認真地對談,坦誠相對,不要害怕說“我需要你”,不要擔心說出內心的感受,互相理解和包容。

兩個人一起溝通合作,在低谷時相互鼓勵,在成功時,互相擁抱。

等到風景都看透,一起去看細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