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邵阳二纺机,两代人的回忆!

二纺机退城入园倒计时,带着对曾朝夕相伴三十年厂的些许留恋,专程到厂区再看看那熟悉的厂房,再走走那熟悉的路,唯独没再见到那熟悉的人(大部分人已到新厂区上班)。物是人非,不觉心生感慨。

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是二纺机最繁荣时期,曾拥有五千人左右,那时是计划经济年代,厂里的生产计划都是国家统一安排的,产品的销售也是国家统筹的。那时每个月的生产计划是硬性指标,即使不急着发产品,也要赶在月底的最后一天封箱。经历了那个年代的邵阳纺机人一定会记得,生产线上的工人们凭着主人翁的斗志,常无报酬地加班加点(没加班费有调休),为了按时按点完成任务甚至两天两夜不回家。回想起那年代可歌可泣的工人师傅们,敬佩油然而生。

那时职工有职工医院的免费医疗(其它医院不免费),职工只要登记结婚厂里会免费分房,双职工的子女免费上幼儿园,有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一体的子弟学校,有经济实惠的职工食堂,有舒适的沐浴室。工作之余,职工和家属的业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有灯光球场,有电影院,有阅览室和棋牌室…整个二纺机犹如一个小社会,平凡而又难忘。

厂区南边的大部分厂房已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几栋高耸的楼房,好在我以前拍过这里的一些照片,不至于特别遗憾,特发出来纪念这座有着两代人记忆的老工厂。

登高俯瞰,二纺机老厂区尽收眼底。本想用手机拍摄厂区全景,俯视着拍照角度无法垂直平移,把本是方正的厂区拍成了略带弧形。

1、厂技术中心

2、一楼计量室,二楼技术中心工装部,设备管理部。

3、基建科木工房

4、工具分厂

5、热处理分厂

6、螺杆车间

7、危险品库原址,现已拆,与之毗邻的是正在扩建的大祥路,原三号马路。

8、机一分厂

9、塔吊的地方是厂空压站、毛坯库原址

10、最后面两栋高楼的位置是铸工分厂、煤气站原址。

1、无人打理的花圃失去了原有的生机

2、原设备车间,后为定形机事业部。

3、大树遮拦的厂房是原动力部

4、工具总库和劳保库

5、机一分厂

6、这一片空地是成品库、大件库、装配分厂、特殊工艺分厂、减速器分厂、厂发电站原址。

7、源远流长的资江

1、厂销售部和备件公司

2、厂办公楼

3、厂职工食堂

4、厂老办公楼

5、标记库备件库

6、机二分厂

7、苗圃

8、电配分厂

9、厂武装部

10、技校

11、能源分厂(蓝顶房子)

12、冷作分厂,冷作分厂后面是木制品分厂。

13、高烟囱后面是染色机事业部

14、准备分厂(红顶房子)13与14之间是酸洗房

15、三亩地职工宿舍

建厂前的飞机坪


建厂中期的二纺机,照片里的框架结构是一配厂址


五湖四海的人们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线建设,到达邵阳火车站受到厂工会的迎接

住在前进山职工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

二纺机最早的幼教队伍



在没有厂俱乐部之前,开大会就在家属区现西大塘东面,周末厂里有时会在这里放电影。

职工的精神文化园地


很有时代感的文艺表演

厂退休的元老们,时而会聚在一起讲那过去的故事


建厂初期职工在厂区往铸工变电所铺设电缆

早期家属连,那时受形势影响,厂里的生产车间也是以连编制的。没有工作的职工家属可在这里上班,做些拆棉纱洗棉纱之类的工作,总之是为生产车间做后勤工作的。

据说这里曾是飞机坪上的飞机维修库,建厂时被二纺机征用。二纺机的服务公司曾在这里办公,大门里面是蜂窝煤厂,那时每隔一个月就会拿着煤供应本,到这里排队买两个月的蜂窝煤拉回家。

厂老办公楼,现一楼是物资供应部、安技科、生产科,二楼是生产科办公室,质管部。

现厂办公楼,有厂长办公室、财务科、工会、人力资源部等。

原厂哺乳班幼儿园,现是厂销售部,大门右边的房子,一楼是哺小班,二楼是哺大班,收几个月至三岁前的职工子女,三岁之后的宝宝就转入二纺机幼儿园。

二纺机幼儿园,有小班、中班,学前班。

原二纺机子弟学校,现为大祥一中。

教室还是那间教室,坐在这里读书的学生却早已不是那班学生。

厂技工学校兼工大学校,这里曾培养了无数的技术人员,为厂里源源不断输送新生力量。

原厂职工医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职工享受免费医疗。

厂医院西边的中药房和沐浴室原址,盖起了这栋楼房,二纺机职工医院兼大祥区城西卫生服务中心。

职工沐浴室,模糊记得(不知是否准确)职工买票五分钱,家属一毛钱,之后职工一毛钱,家属五毛钱。

厂阅览室兼职工活动室,一楼棋牌活动室,二楼阅览室,职工凭工会证可免费办理借书证,工作之余,职工可把书借回家,杂志报纸只能在这里看,也可在这里下棋打牌。

厂宾馆,接待与厂里业务往来的客户,职工家里来了客人也可在这里订房间。

二纺机俱乐部,那时这里基本每个星期都会放场电影,偶尔厂里还会免费发票,到了周末,会早早吃晚饭,兴致勃勃来看电影。每逢厂里开大会或是职工文艺汇演,这里也是热闹非凡。

如今厂俱乐部已为湖南省祁剧院所拥有

厂职工食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食堂是职工得力的后勤,早餐馒头、花卷、包子、油条、稀饭一应俱全,午餐是米饭和各式炒菜。在酷暑的天气里,食堂还会向各个车间送冰水。那时每到下班时分,食堂人来人往很是热闹,职工用粮票和钱换了菜票和饭票,以供买饭菜时用,记得素菜是两分钱一份,荤菜五分钱一份,不过还是买素菜的人多,在那经济落后的年代,人们是很难得奢侈的。如今想起食堂的肉炒辣椒,似乎还能闻到那诱人的香。

二十世纪左右,食堂停工歇业大概十多年。前几年,职工食堂又开始营业,大厅经过装修,卫生条件改善很多。早晨上班,职工可自己连锅带米放到食堂大蒸箱,中午下班把蒸好的米饭拿回家。平时在食堂吃饭的大多是加班人员,凡是在厂里加一次班,分厂会免费发一张饭票,职工凭饭票可到这里免费就餐。

原一号厂门及传达室

大概十年前,厂里把铁栏杆的一号门,改为铁皮密封的大门。

厂二号大门

之前纸质打卡机,后换成指纹打卡机。

厂区最养眼的是这高过厂房的树,偶尔抬头看看这一片的绿意盎然,油然而生出一份好心情。

厂宣传栏,这里每过几个月就会换一批厂里实时动态的照片,展示纺机人的先进事迹,文体活动及各方面有关厂里的新闻照片。

机一分厂

机二分厂大门

电配分厂外墙。被爬山虎植物披上了一层绿色的外衣。

准备分厂

冷作分厂大门

一九七五年,二纺机自主研制的万吨水压机落户冷作分厂,据说当时湖南省也就这一台,时而会有外地的零件到这里加工。

电闸开关上的标牌,依稀看清是一九六五年的产物,搬迁之前还在为冷作分厂生产服务。上面的毛主席语录还清晰可见,“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曾让无产阶级的工人引以为豪。时过境迁,它俨然成了冷作分厂的古董!

冷作分厂生产现场

染色机事业部

染色机压力容器

铸工分厂

锻工房,不知哪年停止生产了

能源分厂

这一排平房是装配分厂计调室、厂长办公室、资料室、技术室。

螺杆挤压机装配钳二班的看家产品。

特殊工艺分厂

酸洗房

减速器分厂

木制品分厂,生产厂产品的包装箱。

工具分厂

热处理分厂

热处理主要给零部件淬火处理

原动力处,分管全厂水电气的安装和维修,现为技术中心工程部。

原设备车间,后为定形机事业部。

原电工工段办公室,后为马达大修班。

二配分厂大门

高压开关室

厂空压站

一楼是理化实验室、拼模夹具室,二楼曾是总机室,电话维修班。

基建科,以前负责家属房和厂房的维修。

厂一号库,外购件轴承,仪表之类的。

标记库,外购件各类标记、电线、管件之类的。

厂钢材库

工具总库和劳保库,各分厂生产上用的各种工具量具、工作服之类的按需到这里领取。当年工具总库门前那手腕粗的小树苗,如今已是参天大树。

厂内医务室兼女工卫生室,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工人可免费在这领点感冒发烧之类的药,皮外伤也可在这里简单包扎涂药。医改之后,厂内医务室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厂武装部,一楼曾存放训练时用的大炮,二楼是武装部办公室。上个世纪武装部对每批进厂新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训。记不清哪年武装部退出了纺机人队伍。

过磅房窗户的前下方,是个偌大的称盘,卡车载物可在上面称重的。

厂油库储备了产品试车用的各类机油,煤油等,还有厂车辆用的汽油柴油。

曾为厂里运输零件及物品的电瓶车,如今也伤痕累累失去了活力,它将与纺机老厂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叉车也在纺机生产中发挥着它的作用。

废弃的小车与单车棚,相伴在这被遗忘的角落。

上个世纪,车辆维修班负责厂里各种车辆的维修工作,那时厂里有一个大卡车运输队,每个月按计划把厂里的产品运到火车站。记不清从哪年起,大卡车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之后厂里的产品直接联系外来车辆发往厂家或是发往火车站。


退城入园时代所趋,新厂区新面貌,曾经的国营邵阳二纺机,如今的恒天九五重工邵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这里是一代人工作的起点也是工作的终点。祝邵阳二纺机兴旺发达!再创辉煌!

作者:Wjx 静静小憩、妹妹、厂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