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東北海軍的實力如何?

凌雲露


東北海軍是民國時代著名的地方性海軍,在20世紀20至30年代中國的幾支海軍力量中(中央海軍、廣東海軍、東北海軍),東北海軍以能打敢戰而著名,其實力一度幾乎達到全國第一(主要是當時的中國海軍界有一支三姓家奴的艦隊,即由民初護法艦隊演變的艦隊,其中有當時中國海軍最大的戰鬥性軍艦“海圻”,這支艦隊不斷叛變、投靠,它投入哪方,哪方的戰力就會迅速變成NO1)。

東北海軍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民國北京政府1919年在東北哈爾濱設立吉黑江防艦隊,而後在第一次直奉大戰後,張作霖開始創設東北海防艦隊,再到吞併由廣東護法艦隊發展而來的渤海艦隊後,東北海軍實力到達鼎盛。

鼎盛期的東北海軍實力情況如下

東北海防第一艦隊

巡洋艦:“海圻”“海琛”“肇和”

驅逐艦:“同安”

飛機母艦:“鎮海”

(在葫蘆島操演的東北海軍主力艦“海圻”“海琛”)


東北海防第二艦隊

炮艦:“威海”“永翔”“楚豫”“江利”

運輸艦:“定海”

炮艇:“海鶴”“海鷗”“海清”“海燕”“海蓬”

(東北海軍的軍官任命狀)


東北江防艦隊

炮艦:“江亨”“利捷”“利綏”“利濟”“江平”“江安”“江清”“江泰”“江通”


東北海軍航空隊

(東北海軍航空隊青島水上飛機場)


東北海軍陸戰隊

第一、第二大隊


東北海軍教育機構

葫蘆島航警學校、海軍教導隊

(九一八之後,葫蘆島航警學校遷往山東劉公島,又遷山東青島,更名青島海軍學校,由此形成了民國海軍教育史上著名的青島系。1945年之後,南京政府打壓閩系海軍時代,即以青島系人物取而代之)



東北海軍的實力在20世紀20年代中後期達到頂點,而後即急轉直下。1929年,中蘇同江之戰爆發,東北江防艦隊和蘇聯紅海軍太平洋艦隊阿穆爾河區艦隊在同江激戰,元氣大傷。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江防艦隊在哈爾濱淪陷,後來成為偽滿洲國江防艦隊。東北海防艦隊則退往山東青島、威海,南京國民政府乘機對其進行整編,縮編為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部設於山東威海劉公島。1932年,一些原由廣東海軍叛變至渤海艦隊,而後又併入東北海軍的人員對此時窘迫的待遇感到不滿,發動嶗山事件,率領東北海軍的主力艦“海圻”“海琛”“肇和”叛逃,投奔廣東軍閥陳濟棠,第三艦隊就此元氣大傷。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在青島失守前夕,第三艦隊各艦在青島大港自沉,各艦人員以及海軍陸戰隊一部攜帶艦炮改為炮隊,奔赴臺兒莊前線支援抗戰,後被勸往長江中游,駐防田家鎮、馬當等地,改為要塞炮兵,進行了著名的長江抗戰。抗戰末期,殘部被編入江防總隊,部分被調往英國受訓,參加接收“重慶”“靈甫”軍艦。

原東北海軍教導總隊在威海失守後,一部與威海衛警察合併,在威海周邊開展遊擊抗日,進行了著名的夜襲劉公島等戰鬥,最終在威海地區全軍覆沒。

東北海軍航空隊在全面抗戰後移交航空委員會參加抗戰。東北海軍學校內遷四川萬縣,在完成在校最後一屆學生的教育後,不再招生,奉命撤銷。


海研會



Wqhua


民國二張主政多時候東北有海軍,但和當時的主要對手相比十分弱小。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海軍甚至強於美軍。


漢陽老王


在鼎盛時期佔據了全國海軍76%噸位的東北海軍,以絕對優勢成為當時中國最強大的海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