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經濟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腎掉打下


卓摩品牌設計為您解答:粉絲經濟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答:被譽為硅谷精神教父、科技商業預言家的凱文凱利曾提出1000粉絲定律,1000粉絲定律告訴我們,只要有1000個粉絲,我們就可以生活的很好。無論是創作者,如藝術家,音樂家,攝影師,工匠,演員,作家等任何創作藝術作品的人,只需要擁有1000名鐵桿粉絲便能很好地養活你。但是要注意的是,這1000名粉絲是指1000名鐵桿粉絲,所謂鐵桿粉絲,就是無論你創造出什麼作品,他們都願意產生消費。

當你要打造個人品牌的時候,首先先找到你的1000個鐵桿粉絲。什麼樣的粉絲才是你的鐵桿粉絲呢?你需要根據你的個人品牌定位,給你的粉絲做一個精準畫像。也就是說,你要精準地描述一下你的精準粉絲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他們是男的比較多還是女的比較多?年齡範圍在什麼階段? 喜歡什麼?有著什麼樣的價值觀?經常活躍在什麼樣的平臺之上?

當了解了你的粉絲是誰之後,你就可以清楚去哪裡找到你的粉絲了。如何快速積累你的粉絲?老梁給你分享6個快速積累粉絲的小技巧:

一、朋友圈引流

要積累粉絲,先用好你的一度人脈。所謂一度人脈,就是你的朋友圈。微信之父張小龍說過:“公眾號文章的80%閱讀量來自朋友圈”。公眾號就是微信所孕育出來的孩子,所有公眾號的粉絲都是微信用戶,所以要想做好微信公眾號的粉絲,當然是從微信入手,把個人微信的好友當做基礎用戶進行推廣是最直接的方法。

第一,你可以自己把內容轉發到朋友圈。要注意在朋友圈轉發文章時“附加評論”的行為非常重要,這會很大程度刺激該用戶點擊查看該篇文章。

第二,與你的好友討論,促使他成為你的自來水。當你覺得你的這篇文章與你的某個微信好友價值觀相符時,那麼你就可以將自己的這篇文章分享給他,同時附上一段真誠的語言。注意哦,微信好友溝通也有小技巧!比如圍繞你的文章主題進行話題交流,深度的交流更能獲取信任感,使他更願意幫助你轉發文章,這樣不僅能在運營公眾號的過程獲取更多的意見,這樣也有利於你更好的內容創作。

第三,申請微信小號。利用微信引流,個人賬號的好友比較有限,這時候可以申請微信小號進行輔助,通過小號添加更多的好友,可以嘗試到你的精準用戶的位置,通過添加附近的人來提高轉化。

二、用好社群。

除了朋友圈,微信群也是重要的引流渠道。首先添加更多的社群,分享自己的內容。首先去尋找一些和目標受眾相關的微信群,比如說我是運營一個母嬰類的公眾號,那麼我需要尋找加入與育兒相關的微信群,如果我運營的是一個營銷類的公眾號,那麼我就需要尋找營銷社群,同時與群內朋友多互動,通過分享自己的營銷知識,比不斷與群裡的小夥伴進行討論交流,建立自己在這個小小微信群的影響力,將自己的微信公眾賬號推薦給大家。

如果你是一個分享欲比較強的人,那麼你可以在不同的微信群進行線上講課,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利用微信群成員的人際關係網來傳播內容,實現為公眾號推廣和漲粉的目的。

其次,建立自己的微信群。以8個月漲粉700萬的“有書”為例。想加入“有書”的微信群,需要用戶把一段文字和一個帶二維碼的圖片分享到朋友圈,截圖給群主後,才能獲得入群資格。給用戶的是入群資格;是一起讀書的帶動,最後是對一些書籍的讀書筆記彙總,還有每期讀書活動的資料。拿這些資源,吊足用戶的胃口,用戶會為了一個加群的資格,或者一種美好的可能性,進行分享。最直觀的就是去刷自己的朋友圈,帶動朋友也來關注。

三、全平臺分發

通過微博引流、?知乎、百度知道、簡書、豆瓣等平臺進行引流。你可以找到這些領域的大咖,可以直接連接加入微博群,在微博群內發表觀點的同時,進行公眾號信息植入。

知乎是自媒體營銷必上的地方,它最大的特點是,粉絲高度垂直,高度活躍。把你寫好的文章,拿到上面去搜索相關的提問,然後回答,流量蹭蹭的就上來了。帖子一定要用心寫,回覆也要能引起共鳴。

比如:我做了一個公眾號是偏向文藝類型的。我很自然的就會想到,文藝青年都喜歡去豆瓣逛逛。當然,目前還有簡書這個平臺,也同樣吸引了不少的文藝愛好者的入駐。再想想看,大部分文藝青年是不是都喜歡旅行?那麼,關於旅行愛好者活躍的平臺是不是你又想到了許多?比如窮遊、螞蜂窩之類的。是不是也匯聚了大量的文藝青年?

既然精準的找到了這部分人的聚集地,那麼我們就可以在簡書上寫一些生活感想,在豆瓣上發一些影評,還可以在窮遊、螞蜂窩上寫一些遊記,最後留下的自己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來獲取更多更精準的粉絲。

四、利用線下免費wifi吸引粉絲關注

如果說你擁有自己線下的場景資源,WiFi漲粉是最佳的選擇之一。生活中,我們通常會遇到這樣的場景,當你在商場某個咖啡館喝咖啡的時候,或在餐廳用餐的時候,連接WiFi只需要關注某公眾號,就可以免費享用無線網。

那麼這是如何操作的呢?用心的小夥伴都會發現,在微信公眾平臺的後臺插件中,有一個叫做微信連WiFi的功能,這是微信推出快速連接WiFi熱點的一項功能。可以接入餐廳、景區、酒店、KTV、客運站、商場等場景,確定WiFi覆蓋場地之後,通過網絡設置,將WiFi與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進行綁定,啟用後,用戶通過搜索相應WiFi,點擊連接就會自動跳出關注微信,關注後即可進行免費上網,如果用戶取消關注,那麼他將無法鏈接WiFi,這正是微信連WiFi的強大之處。

這種線下免費wifi的成本極低,只要你找到精準的用戶場景,投入產出比非常高。

五、內容漲粉:靠爆文,還要靠形式新穎

微信公眾號的第一款“漲粉武器”就是內容? 通過內容來獲取粉絲是公眾號漲粉最推薦的技巧,因為只有靠長期輸出精品及原創的內容來獲得粉絲,這樣的粉絲才是最優質和最精準的。一旦有幸誕生一篇爆文,就會帶來爆發性增長。我們因為“致賤人”而知道了咪蒙;因為“逃離北上廣”而知道了“新世相”。

“潮人小羅”專注於做惡搞視頻,推送了一條惡搞女主播的視頻,形式上是通過視頻偷拍的方式進行展現,發佈後,僅在騰訊視頻的播放量就達1200萬。粉絲數從85萬漲至140多萬,閱讀數超260萬,形成超級爆款!再比如在里約奧運期間,“饅頭說“因一篇《為什麼孫楊總會被別人質疑“服藥”?》一文漲粉7.5萬。

還有就是淘寶的張大奕一個漂亮女孩、模特,她的粉絲愛稱她叫大姨媽,2015年雙十一女裝排行榜C店四皇冠 微博粉絲406萬,2016年6月20日 直播代言 觀看人數42.1萬 點贊破百萬 成交量約2000萬,2016年雙十一開場4分鐘女裝類目第一,結束時淘寶女裝第二,億元俱樂部,她經常說的就是內容為王,不缺錢不缺德,以分享為準繩、以掙錢為目的,上新前會刷屏的小小私服締造者,不接受任何關於錯別字的批評和語法!

其實她本人,也是以互動為本,每個粉絲都有高參與度,和粉絲建立簡單快樂的關係,讓信任從消費延伸到了生活的各個層面!這樣才是根本!

粉絲從不是慢慢漲上去的,而是一篇好內容,瞬間吸引粉絲的高潮,如果你能持續多次製造這樣的爆款內容,那麼粉絲量就非常可觀。所以,根據你的公眾號特性,去制定你的內容,選擇新穎的角度,不斷產出高質量的內容,才具有可傳播性,讓你的文章實現二次傳播。或許下一個爆文的生產者就是你!

六、培養團隊概念,考慮聯盟式發展

雖然是自媒體,但是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聯合更多的自媒體,才能有效得到流量互補和粉絲挖掘,不僅如此,這也是保持創作者更多思想源泉的根本,一個行業,可能在挖掘也就那些東西,如果加上異業聯盟,那就不一樣了,這中間可能會聯合出無限的可能與商機,這就為你能夠創作出別人都想不到的內容提供了可能。


卓摩品牌設計


單純的粉絲經濟依靠的是流量,例如之前大紅大紫的網紅。但如果不形成自品牌,當流量的紅利消失,就什麼也不剩下了。

粉絲經濟要形成個人品牌,簡而言之,要做到以下幾點:

1.以內容形成消費依據

做內容營銷,只發用戶感興趣的話題,打動客戶,讓客戶主動留下來。傳統的產品營銷注重宣傳性價比,讓客戶來消費產品功能。內容營銷賦予的是情感和認同,價格不再是核心,價值感被大大提升,產品得到溢價。

2.以精準流量構建粉絲社群

無論何種營銷形式,其目的都是為了找到客戶。所不同的是,傳統媒體面對大眾市場,將產品信息儘可能推送,核心用戶的篩選依賴於用戶的自然購買行為和後期銷售端的轉化。這在人口紅利和流量紅利的年代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而個人IP聚集的是一幫有一致群體意識的個體,出於對個人IP人格的認可而走到一起,願意互動和交流,有持續的傳播和裂變能力。在這個意思上來說,更類似於“精準營銷”。


3.以信任形成購買理由

在傳統的B2B商業模式中,個體或公司間的交易只能通過契約來約束。在B2C中,交易更為分散和頻繁。在電商時代,消費者很難甄別可信賴的商家。消費前看評論,消費後撥打12315,已經成為購物流程的常態。

購買需要信任,而更緊密的聯繫顯然需要細分領域的強信任聯繫。

黎貝卡是時尚類公眾號“黎貝卡的異想世界”的主理人,45萬的公眾號粉絲也許並不算很多,但是她的魔力在於能讓這45萬人跟著她一起買買買。黎貝卡推廣一款圍巾,文章發佈一分鐘,該圍巾品牌的網站就崩潰了。黎貝卡寫到某品牌的包包,一夜之間,這個品牌接到了一千多份訂單,幾乎每個訂單都有兩到三個包包,幾個小時內好多包包直接斷貨,那家設計師店的評論裡有數百條評論開頭都是這個統一的架勢:“看了黎貝卡的推薦來的……”。

4.用口碑形成零成本品牌擴張

成功的商業模式生產好的內容,通過口碑來傳播,在以個體為節點的渠道上傳播。好的內容不僅講產品,而是傳播更多關於品牌的情懷與產品之外的溫度。

張天一的伏牛堂是2014年4月開業的。開業之初,張天一找了大約50個好友,給每個朋友一個任務,請他們去微博上搜一種用戶:身份標籤是“湖南+北京”也就是在北京的湖南人,作為啟動時的天使用戶,最後一共找到了2000人。張天一和朋友們逐個給這些用戶發微博私信、加微信、分頭見面,再邀請這些人來吃伏牛堂的米粉,逐漸都成了朋友。開業兩週後,張天一寫了那篇著名的《我北大碩士畢業為什麼賣米粉》,晚上11點發出,被髮到了這2000個用戶所在的幾十個微信群中,半小時之內產生了1350個轉發,也徹底讓伏牛堂火起來了。

5.用參與感滿足用戶的精神體驗

現階段的全球商業,正在經歷以人的基礎需求匹配商品,過渡到以人的精神需求匹配消費。

和用戶做朋友這個觀念轉變,是因為今天不是單純賣產品的時代,而是賣參與感。參與感不僅滿足了用戶對“精神消費”的需求,也完成了對冰冷產品的加溫,體現了用戶對於產品的主權人格,使其更願意消費和分享。

6.用人格化品牌佔據客戶的心智資源、形成產品定位

打動用戶不需要一千種理由,只要一種就夠了。

客戶的心智始終是稀缺資源,只有搶佔了消費者心智,才能形成購買抉擇時內心的“最原始衝動”。

選擇格力空調, 產品的功能層面倒是其次,更多的是仍然是對董姐個人人格和精神的認可。董姐的“國貨”、“工匠”精神仍是我們想到格力時的第一反應,也是對格力空調的產品定位。

以上列出的僅僅是打造個人IP的提綱,具體實施還有不少細節需要注意。歡迎隨時探討交流。本人系二兔動漫創始人、雲調味創始人、田生萬物創始投資人,夏土冬河樂隊主唱,商業暢銷書《引爆超級個人IP》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