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在生命的終點會耗盡所有氫元素嗎?

科學探索菌


科學愛好者報到!

耗盡氫元素?這是不可能的。恆星在演化到接近終點時,它只是基本耗盡了核心部位的氫元素而已,在外層仍然有巨量的氫。

(↑瀕死恆星的剖面圖,注意他為了好看把內部重元素層畫得太大太厚了。)

恆星到達生命終點,其實就是超高溫、超高壓的核心部位聚變出(或沉降至此)了鐵元素。鐵會破壞恆星內部的輻射壓平衡,讓恆星外殼塌向核心。造成劇烈爆炸的同時聚變出銅、金、鉑、鈾等更重的元素。但到此時,氫依然大量存在於恆星外層。

我們的太陽是一顆第二代恆星,她誕生於上一代恆星爆炸形成的星雲中。這顆爆炸消失的古老恆星,它同時也是今天太陽系中所有重元素的來源。你看,它結束演化歷程爆炸後剩餘的氫元素,還夠形成一顆黃矮星和四個巨大的氣態行星呢。


即使是超大質量恆星,超新星爆發後形成了中子星或黑洞,它內部的氫也沒有完全耗盡,而是被拋射到星際空間中了。

而且,宇宙演化到今天已經超過137億年了,過了這麼久宇宙中的物質仍有90%以上是氫呢。綜上所述,恆星耗盡所有的氫是不可能發生的。到宇宙終結的時候呢(假如是“熱寂”的話)?那就不知道了。

我是科學愛好者章北海,拋棄繁複的計算公式,拒絕無聊的堆砌數據,科學,其實也挺好玩的。


復活的章北海


會!恆星自身都不存在了,哪裡還有氫的“容身之所”!

氫的形成

都知道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的大爆炸,爆炸後三分鐘,質子與中子在2800億度高溫下,形成了氫,氦和鋰三種最簡單的核子輕氣體,超光速膨脹的宇宙在爆炸3億年後,形成了第一代恆星和星系。太陽系形成於500億年前。


第一代恆星

第一代恆星是第Ⅲ星族恆星,天文學家推測它們質量是太陽的百倍至幾百倍,這樣大質量的天體,它們氫氦聚變的質子與質子鏈產能效率很低,燃燒速度太快,不夠支撐外層物質壓縮。因此溫度達到一定程度時,立刻觸發了產能速率更高的由氫生碳再生氧的聚變過程,也就是就是劇烈的爆炸。它們會炸的粉碎,所有物質全部拋向宇宙,為下一代恆星提供了原料。此時恆星自身都沒有了,宇宙中的氫自然不會屬於它們的了。


新生代恆星

我們的太陽就在恆星前輩們爆炸後的物質中形成。然而,新生的太陽☀也有死亡的那一天。氫當然也會消耗殆盡。

太陽☀已經燃燒了50億年,現在正處於壯年期的主序星階段,它將還會燃燒50億年。

50億年後,它核心的氫元素燃盡聚變為氦,在重力下收縮。但它最上層的氫會發生融合。在收縮的核心迅速升溫下,上層會加熱至膨脹。在不斷膨脹下,太陽☀體積增大到現在的100倍,成為紅巨星。在其後的某一刻,其核心的溫度達到一定程度後,內部的氦會融合成碳。氦全部耗盡後,核心會膨脹並冷卻,外層也會膨脹並噴散,形成包裹核心的星雲。最後變成白矮星再到黑矮星。整個過程長達幾十億年。

所有恆星死亡都會耗盡氫元素

所有恆星生命的終點都會耗盡氫元素聚變為氦,最後融合為碳。它們的大質量足以讓碳再融合成氧氣,硅,鎂,硫和鐵等重元素。恆星根據它們的質量大小,最後會成為中子星或黑洞。此時的恆星哪裡還會有氫等物質的存在。


弄潮科學


不會!

恆星按死亡方式分兩種,一種是小於太陽8倍質量的恆星,另一種是不小於太陽8倍質量的恆星。前一種質量不夠,不足以使核聚變一往無前,只能能製造十來種元素,然後和太陽一樣忍受引力的塌縮,安靜的變成白矮星。後一種能夠讓核聚變一往無前,就像洋蔥一樣,一層層的聚變出新的元素,當聚變到鐵元素時就無法在釋放能量,恆星因為失去核心能量的支撐而瞬間崩塌,在這塌縮的瞬間擠壓中,宇宙裡所有的元素都被合成了,然後恆星以粉碎式的大爆炸將所有的元素拋灑出去,這就是超新星爆發。

無論恆星的哪一種死亡方式,氫作為宇宙中最古老最初始的原料都會有剩餘,要麼被壓縮在白矮星上,要麼被超新星爆發甩向太空。


科普軍


是的,恆星在能量轉換過程中,逐漸減少了自身質量,這也就等於說自身引力逐漸減小了,自身變得疏鬆膨脹起來了。於是,恆星的生命進入了下一個階段,即紅巨星階段,自身開始在自我膨脹的過程中毫無顧忌的釋放殘存的光和熱。恆星通過紅巨星步入晚年,表現為白矮星。白矮星比紅巨星小得多也亮的多。

通常,在理論上,紅巨星消散之後就歸於死寂了,怎麼會出現白矮星呢?在理論上,紅巨星向外膨脹的中心點為極小,甚至為座標零。但在事實上由於恆星或紅巨星不是絕對圓,紅巨星在向外耗散時的反作用力不對稱,造就了一個回縮中心核,引發了第二輪核爆,稱作小質量核爆,簡稱小核爆,這就是體積小密度高極為亮眼的白矮星。

此時,氫聚變已完成消耗階段,維持白矮星熱量的是氦融合反應生成碳元素的過程,這是迫於紅巨星耗散時的反作用力所致。隨著紅反作用力的減弱,白矮星也將逐漸暗淡,成為一個碳元素團為主的黑矮星,徹底冷卻不發光之後,肉眼就再也看不見它了😣


用戶8106492757089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否定的。

以太陽為例。太陽作為我們的母恆星,無時不刻的以它的光和熱給了地球以生命。

正因為太陽跟我們的關係如此密切,我們難免產生疑問:恆星太陽的光和熱會不會熄滅,即耗盡氫元素而走向其生命的終點?

眾所周知,氫原子就是恆星的燃料,它的燃燒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先由四個氫原子合成二個氘原子,再由一個氘原子和一個氫原子合成一個氚原子,然後再由二個氚原子合成為一個氦原子,同時放出二個氫原子,光這個過程就需要140億年,也就是說我們的母親恆星太陽至少還能工作一百幾十億年。

下面就是像題主問的那樣:氫元素耗盡怎麼辦?

科學家認為:當恆星太陽裡的氫“燒”完以後,太陽就不可避免的開始收縮,而這一收縮,熱度重又升高,那時候太陽內部的溫度就不是現在的2000萬度了,而達到1億度了。在這樣的高溫下另一種核子反應又出現了,將由三個氦原子轉化成一個碳原子,於是又有大量的熱向宇宙間散發出來。而這種新的核子反應能經歷多少年呢?科學家估計不會少於幾十億年。

說實話呵,人類的歷史和宇宙的存在比起來,太微不足道了,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不超6000年,就是追根溯源到猿人,繼而進化為人,也不過幾十萬年……

就這樣的罷。





宇麟321弘揚正能量



辰悟1


不可能全部耗盡的。恆星中心核聚變生產各種元素,H,He,Li,Be,B,C......直到Fe,到這裡質量輕的恆星就不行了。質量大的會繼續造。質量更大的可能半路超新星爆發。。。

回頭看你的問題,簡單舉一個不大恰當的例子,把火柴頭聚在一起,火柴圍一個圈,點燃,不可能所有火柴一點不剩。對於恆星來說,氫只會剩的更多。。。。



暴躁的暗影收割者


不會,這好比是說人,這個個體。組成人有很多元素。

組成氫的,也有很多。

只是太過微小容易被忽視。

我的科學能觀察的層面停留在此。讓你誤以為這是終點。

萬物都有起始,盛極,衰敗,消散。都是一個人過程。

其實你所聽所見所聞所感,都是一種物質不同的組合方式而已。就像水,冰,雲,雪,那麼不同,但其實是一回事。

別沮喪,覺得像別人說的我們活的沒有意義。

包括,你在看到這些文字。協同你身體的是數以萬計的獨立單位,共同的服務於你。從細菌的角度,你就是宇宙。也許也會感慨。所以我們感概也不算什麼。我該幹什麼就幹什麼。研究創新進化,如果那天消散,也不可怕,因為這是你本來的樣子。現在是,以後也是。記得水嗎?不同形式而已。

順便說下,原諒我的標點符號,冬天的北方躲在被子裡敲字,關鍵屏幕還小。所以,苛求什麼吶,是吧。


天龍48136728


恆星的死亡與人類的死亡有些相似,即當人類正常死亡時,只是人體的核心器官失去了功能罷了,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降至極低的水平,但血肉並不會完全消失,最終使維持生命的系統停止運行,人就變成了一堆化合物。恆星的死亡實際上也是一樣,當引起核聚變的能量減弱,直至不足以產生核聚變時,意味著這顆恆星已經死亡,此時應該還有剩餘的少量氫元素。




太極寄暢


這,是不可能的;若如此的話,那恆星便失去“扯蛋”的能力了。也是因為“勻分空間”的物質因子由“3”因子決定其“自由度”,其相對固化封閉形態由“6+1”因子構建“勻分”模式。在這些有關空間形勢的約束下,氫元素也就沒有耗盡的“理由”了,而總會有相當一部分氫元素存在於其本體裡,且不可能“怠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