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一边骂着IP一边逃不开“真香”定律?

文 | 马思遥

2018年影视行业提到最多的词莫过于“资本寒冬”,影视圈迎来了高速发展后的转型期。特效大片失灵、小鲜肉流量退让、IP频频受挫等现象让影视人十分迷茫。其实这些“阵痛”更像是影视市场内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而不断提起的“IP遇冷”更是一个伪命题。影视公司哪家不是一边痛恨着IP挤占市场空间,一边趋之若鹜的追赶大IP呢?我们离不开IP,不管是捧杀还是唱衰,都不足取。

让人又爱又恨的IP

2014年,“泛娱乐”被文化部产业报告收录,IP一词横空出世,IP的概念迅速席卷互联网,下沉到各个领域中,以影视作品最为明显。IP诞生之初都是大型IP,具有一定量的粉丝基础,影视作品呈现出粉丝向。如《小时代》《甄嬛传》《琅琊榜》《盗墓笔记》《何以笙箫默》等,依托于流行文学IP取得了不俗的市场表现。《花千骨》《微微一笑很倾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更是IP改编影视作品中的翘楚。IP曾经给影视人带来美好的回忆,让部分片方赚得盆满钵满,鲜有失手。

同时,综艺节目可以变成IP,《爸爸去哪儿》《极限挑战》大电影出现了;一首歌可以成为IP,《同桌的你》《栀子花开》上映了。IP泛滥成灾,质量每况愈下,观众对IP也越来越挑剔。资本寒冬让很多影视公司现挣扎之态,曾以为囤IP可以如动物过冬一般,挨过寒潮,然而现实要更加刺骨。

同样是郭敬明自己IP改编的电影,《爵迹》票房不到3亿,口碑跳水,亏损近4亿,《斗破苍穹》《天盛长歌》《青云志》《九州天空城》《幻城》原作都曾是现象级作品,然而改编成影视作品后,如石沉大海,没有惊起多少水花 。

2016年,欢瑞世纪曾公布其27个储备IP,共计花费4500万元,时至今日,《画壁》《吉祥纹莲花楼》等7个IP版权过期。到明年1月9日,《古剑奇谭:琴心剑魄》也将到期,目前还没有影视化的消息,另外20个IP仍有待开发。IP之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多年来IP改编影视的模式大大缩短了创作时间,原作自带的粉丝也让市场得到了保证,如质量稍优,则成为现象级爆款。业内人士不断咒骂IP大大挤压了原创作品的的生存空间。IP让人又爱又恨,却不可自拔。

为什么我们离不开IP

影视能离开IP吗?答案是否定的,骨子里的基因就决定了和IP水乳交融。虽然很多大IP折戟,但是今天我们看那些爆款作品《人不彪悍枉少年》《将夜》《香蜜沉沉烬如霜》《双世宠妃》等作品依旧来自于IP,说明IP并没有真正遇冷。市场内IP失灵,更像是自身的一次净化,将劣质IP和劣质改编逐步淘汰。

(《玉梨魂》剧照)

从历史的角度看,追本溯源,影视作品从诞生之初就离不开文学改编,只不过互联网时代,改编的内容从文学作品变成了其他的形式。早期的电影人创作力不足,就大量改编文学作品或将舞台剧本改编成电影。《玉梨魂》是我国第一部被改编后搬上银幕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包天笑根据他翻译的日本小说《野之花》改编成《空谷兰》,也是20 年代票房最好的影片之一。后来政局动荡,很多电影公司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创作电影,神鬼志异的民间传说和醉生梦死鸳鸯蝴蝶派文学成为最受市场欢迎的内容,神怪武侠片泛滥成灾,颇有今日IP泛滥的味道。

从当今的角度看,IP为影视开发提供了现成的人设、故事结构等内容,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有利于资金快速回笼。IP作品自带的粉丝基础成为影视作品的首要目标观众,保证了一定的市场基数。回顾国内市场的爆款影视作品,不论大制作还是小成本,IP改变作品依旧占绝大部分比重。同时,目前国内的内容生产力还不足以支撑大量优质原创内容涌现,编剧的原创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方面资本方施压,市场规律给原创的时间很短,只能寄托于改编IP上,另一方面,选择项目唯IP论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即便片方和市场都放开了手脚,和我们的编剧说“大胆创作去吧”,以目前国内的编剧水平,也很难出现优质的原创作品。著名编剧余飞曾说: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共有会员500多人,有一定影响又真有水平的不到50个人,甚至更少,且年龄偏大。

综上,不管是历史渊源还是市场需求,影视作品创作对于IP的依赖还难以摆脱。

IP大行其道,资本趋之若鹜,以为买下一个大IP就稳赚不赔,便疯狂囤积IP。现如今不管是市场还是资本都趋于理智,资本寒冬下,不妨让原创内容崛起。

《红海行动》没有IP,豪揽36亿票房;《我不是药神》没有IP突破30亿;如果这两个案例过于独特的话《无名之辈》小成本制作,没有IP,8亿票房;《一出好戏》13亿票房;《白夜追凶》没有IP,豆瓣9.0分,远销海外,人民网、广电总局共同点赞;《猎场》网上取得高达191亿的点击;《那年花开月正圆》收视点3.78,播放量突破130亿;《延禧攻略》原创剧集,成为2018年度搜索热度最高的电视剧……

事实证明,影视行业确实离不开IP,但是也并不是没有IP就不能活,开发原创,将作品自身打造成IP案例不胜枚举。

随着行业的发展,IP热已经从回归理性,IP价格虚高、大量囤积IP、IP挤占原创作品空间等问题都多少有所缓解。但是IP作品与影视作品毕竟是两种形式,文学、歌曲、游戏等IP来源,与影视的创作思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一个网文作者或许只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即可创作出作品,但是编剧团队就则需要考虑影像化的难度等问题,相比较而言网文创作要更为自由。

资本寒冬降临,驱逐了部分热钱,也让影视行业的整体创作氛围更加踏实。IP创作要更加理智,选取过程中要更为谨慎。对于原创作品而言,一方面市场和片方要给予更多的耐心,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优秀的剧本也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不断磨合创意推翻重构,打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精品;另一方面,编剧团队也应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原创能力甚至IP改编能力。观众并不在意原创还是IP改编的,他们需要的是精品的内容,不妨多给创作腾些空间,打磨作品,优化IP改编同时开发原创作品,让IP改编作品和原创作品分庭抗礼,才能促进整个内容制作的发展。


影投人 [公众号ID:movieeye]

有眼力、有脑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视内容制片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