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基“熊”債基“牛” 2019年趨勢有望變化

今年超8成債基實現正收益,股基中僅有2只收益為正;養老目標基金落地;分析均傾向於看好後市表現

回顧這一年來,基金公司的日子並不好過,雖然年初多家基金髮行了一些“爆款”產品,但下半年,隨著市場整體走弱,基金銷售陷入困境,與此同時,伴隨基民贖回投資,上百隻基金因資產規模不足被迫清盤。

回顧全年基金走勢,股票型基金幾乎全軍覆沒,距2018年僅剩7個交易日,近千隻股票型基金中僅有2只股票型基金收益為正,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2018年僅諾安策略精選股票、金鷹信息產業股票A 2只股票型基金取得正收益,分別為1.77%、1.52%。

值得注意的是,諾安策略精選基金的中報、三季報顯示該基金的股票倉位為零,也就是說,依靠空倉或小比例減倉(4季度持倉未公佈),該基金跑贏了其餘近千名對手。而金鷹信息產業同樣依靠低倉位取勝。

股混基金規模縮水11%,債券型基金首次突破2萬億

2018年整體來看,股“熊”債“牛”格局明顯。與股基的慘淡相比,今年債市走牛,債券型基金的收益普遍較好。超8成債基實現正收益,2200餘隻債基中,年初以來收益超過5%的有891只,收益超過10%的有30餘隻。這一數據遠遠高於股票型基金。從整體規模變化上來看,股混基金今年以來規模縮水11.28%,而債券型基金規模增長了26.26%。

在債牛行情下,債券型基金1-10月規模增長5110.7億元,以34.89%的增速位居各類型基金之首。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受益於債市持續回暖,截至11月底,上證國債指數年內上漲4.88%,債券基金以4.27%的平均收益率領跑各大類基金。

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債券基金合計規模達到1.98萬億元,再加上11月、12月的新發債券基金,債券基金規模已經突破2萬億元大關,為歷史首次。

對於未來債市行情,博時基金經理張鹿表示,當前市場流動性充裕,資金利率持續低位,銀行間質押式回購7天加權利率與3年期國開債收益率間仍有一定的利差保護。在經濟基本面存在下行壓力,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背景下,資產端債券配置價值顯現。尤其是今年以來,信用違約事件不斷爆出,信用債投資環境緊張,政策性金融債投資價值凸顯。

養老目標基金髮售,將為投資者帶來穩健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備受矚目的養老目標基金也於今年落地發售。今年8月6日,華夏、南方、博時等14家基金公司獲得證監會批准發行養老目標基金。其中,8只為目標日期型產品,6只為目標風險型產品。華夏基金於8月28日率先發行華夏養老目標2040三年,並於9月13日宣告成立。此後,其他獲批的基金公司也陸續發行養老目標產品。

養老目標基金是指以追求養老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為目的,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採用成熟的資產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資組合波動風險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

養老目標FOF對基金管理人的資歷要求更高,設置了一定的封閉期鼓勵長期投資,並能夠借鑑首批公募FOF的經驗,未來將為投資者帶來穩健的收益。

嘉實基金認為,伴隨中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完善養老金體系的建設,既有利於社會經濟不斷髮展,又能夠滿足個人養老的需求。從海外經驗看,個人養老應該在養老體系中承擔更重要的責任,我國亟待建立以個人養老金賬戶為核心的第三支柱體系。

2018投資者說

警惕“冠軍魔咒”,熊市堅持基金定投

2018年即將結束,今年基金業的“冠軍魔咒”再度上演,去年業績領先的東方紅滬港深等藍籌、消費類基金,今年表現平平,部分高位買入的基民,因重倉股接近腰斬而損失慘重。

“老基民”趙滸(化名)稱:“買基金最好要研究行業,A股市場風格切換快速,行情主線變化較快,往往去年取得較好業績的基金,今年所在的行業不再受市場資金追捧,或者上漲空間有限出現漲不動的情況,這往往會導致去年的優秀成績在今年出現滑坡。”

此外,大額贖回、基金管理人員變動等因素也對原基金產品產生較大影響。

王敏(化名)是一名多年基金從業人員,她表示,雖然今年股基表現極差,但她依然在堅持買入,堅持定投基金,對於堅持定投的理由,王敏稱:“一方面,從長期來看,以定投的方式買入股票型資產,時間拉長後均能取得超額回報,另一方面,我覺得個人應該逆週期投資,在當前熊市階段,不僅要堅持定投,還應該適當增加申購數量。”王敏認為,如果賺不了聰明錢,就應當做時間的朋友。

在資產選擇方面,有投資者認為應當更加靈活,雪球基民李華(化名)稱:“今年配置債券基金就比配置股基要好,這些信息其實已經有機構給投資者反饋了,再比如,前一陣子國際油價大漲的時候,原油類基金大漲,靈活操作的話收益會更高。”

2019投資錦囊

謹慎樂觀,重點配置金融頭部企業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從股市的角度來看,今年股市的調整已經充分反映了經濟下行的預期。2019年金融經濟去槓桿的方向不變,但是節奏會大大放緩,市場流動性也會進一步改善,基金投資者的信心也會隨著利空因素的邊際改善逐漸地提振,所以2019年將出現恢復性上漲的行情,A股市場有望重回3000點之上。

建議投資者要積極地把握市場回升的機會,收復失地,抓住一些業績持續改善的消費股和科技龍頭股。對於估值較低的金融板塊,特別是券商、保險和銀行等頭部的企業,可以重點進行配置。在2019年市場的機會會明顯的增多,這對於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

曾經在上證指數分別達到6000點和5000點時再三提醒投資人注意風險的原興全基金公司總經理,上海寧泉資產創辦人楊東近日發文,稱對目前的市場肯定不悲觀,並且傾向於看好後市表現,未來看好光伏、電動車和儲能等板塊。

楊東說,“我們肯定不悲觀,而且傾向於看好後市表現。目前上證2600點左右的位置應該已處於一個底部區域之中。”“如果以寬基指數來衡量的話,目前的指數處於低估,我們對未來的態度比較積極。”

浦銀安盛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監蔣建偉認為,2019年A股市場利好的方面首先是市場估值足夠低,即使考慮了企業盈利可能的下滑,市場估值依然處於較低水平。其次,政策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轉暖,包括近期對民營經濟的扶持力度顯著加大。再加上外資對A股的配置比例逐步增加,市場有機會進入築底階段。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未來可以投資的是基於需求側出現的全球化的4.0,城市化的2.0或者深度城市化,供給側主要是工業化的4.0和信息化的2.0。投資要投研發驅動的、併購驅動的、原生的科技。軍工、生物醫藥、保健、安防裡面大市值的公司會成為追逐的標的。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王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