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美自贸协定到美墨加三国协议:体现“美国优先”理念

不久前,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会议期间,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就更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

新的贸易协定被命名为“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以下简称“美墨加三国协议”)。这意味着执行了二十余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以下简称“北美自贸协定”)将被美墨加三国协议所替代。分析北美三国签署新的自由贸易协定的原因及协定的新变化,对于中国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将不无裨益。

自贸协定推动北美经济深度一体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北美自贸区”)成立于1994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北美自贸区成立后发展迅速。北美自贸协定对原产地规则、投资中的国民待遇与投资争端、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体现出了自贸协定从局限于贸易规则的浅度一体化转向贸易、投资和其他政策调整并重的深度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对后来的各类自贸协定具有重要影响。

北美自贸区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美、墨、加三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扩张和相互投资增长。2016年美加之间的贸易额较1993年增长了近3倍,美墨之间的贸易额增长了约6.5倍。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直接投资规模也在持续增长。美国一直是加拿大和墨西哥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对美投资规模也在不断上升,2016年加拿大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存量已经高达4536亿美元,在美国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国中仅次于英国,名列第二。

北美自贸区不仅促进了美、墨、加三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使得北美地区的产业分工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和加拿大充分利用了自贸区在投资方面的自由和便利度,加快了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分工进程,将大量的非核心制造和组装业务环节向地理位置接近、生产成本较低的墨西哥转移,推动了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构建了全球三大生产网络之一的北美制造业价值链体系,这在汽车、纺织、服装等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

争议与“美国优先”推动重新谈判

北美自贸区内三国不同的利益群体对自贸区的看法不同。墨西哥通常被认为是北美自贸协定的最大受益者,但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尽管自贸区提升了墨西哥的贸易和投资水平,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墨西哥的整体收入水平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大幅上升。美国国内对北美自贸协定的看法更是存在着明显分歧。尽管很多政治家和企业家对北美自贸协定评价甚高,但也有一些人坚持认为,北美自贸协定使大量的制造业就业机会从美国转移到了成本更低的墨西哥,是导致美国蓝领工人失业率上升的重要推手。因此,美国国内一直存在着要求重新调整北美自贸协定的声音。

北美自贸协定的重新谈判是由美国推动的。奉行“美国优先”理念的特朗普自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一直强调通过双边贸易谈判为美国争取更大利益。特朗普认为北美自贸协定让大量本应留在美国的投资转向墨西哥,不仅减少了美国工人的就业机会,也影响了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和出口扩张,而贸易开放也增加了非法移民方面的风险。2017年8月,美、墨、加三国正式启动更新北美自贸协定的谈判。经过艰苦的谈判过程,三国最终达成了美墨加三国协议,这一协议目前已经分别提交给了三国的议会进行审批。

协议内容变化较大

与北美自贸协定相比,美墨加三国协议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尤其在以下方面变化较大。

一是对原产地规则进行了调整。原产地规则通过对区域价值含量的规定,能够确保缔约国企业获得关税减免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北美自贸协定对纺织品、汽车等产品的区域价值含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想在产品的跨国流通和交易中享受免税待遇,纺织、服装类产品的供应链从纱线的生产开始就必须在北美地区进行,汽车的北美价值含量应不低于62.5%。北美自贸区建立以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对墨西哥进行了大量投资,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降低生产成本。美墨加三国协议制定了比北美自贸协定更为苛刻的汽车业原产地规则,不仅要求汽车总价值中的75%必须在北美地区生产,而且40%的乘用车和45%的轻型卡车必须由平均工资不低于16美元/小时的工人来生产,

这远远高于墨西哥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体现出了明显的推动产业回流的目的。

二是部分改变了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制定公正透明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北美自贸协定确定了国家之间的争端解决机制以及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ISDS)。按照北美自贸协定的有关机制,如果东道国政府的政策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经双方协商未果,投资者可以诉诸第三方仲裁机构。美墨加三国协议基本保留了北美自贸协定中的国与国之间的争端解决机制,但在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方面做出了较大改变。由于认为北美自贸协定中规定的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会妨碍政府维护健康和环保等领域的公共利益,美墨加三国协议最终取消了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但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在部分领域仍然保留了这一机制。

三是延长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期。美墨加三国协议将生物制剂的专利保护期从8年延长到10年,版权保护期也从50年延长至70年。美国是新药研发大国,强化对生物制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固然会提升制药企业的垄断利润,但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开发新药的积极性。

四是引入了“日落条款”。在北美自贸协定更新谈判初期,美国试图将协议的有效期定为5年,这意味着需要每五年对协议进行一次重新评估,如果届时不再续约,则协定将自行终止。这遭到了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反对,企业界也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对于产业部门来说,从开展初始投资到获取稳定利润需要一个过程,过短的评估周期必然会给产业投资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迫于各方压力,美墨加三国协议最终确定的协定有效期为16年,经评估后可以续签。

研读美墨加三国协议的文本不难发现,尽管协议名称中不再含有“自由贸易”字样,但北美自贸协定的大部分内容其实仍然得到了延续,并且在乳制品贸易、劳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拓展。美墨加三国协议基本上是北美自贸协定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有关内容的混合体。由于谈判过程为美国主导,协定确定的制度框架固然反映了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发展的趋势,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美国试图在北美自贸区内强化自身利益的意图。

北美地区是中国开展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区域,近年来,中国与美、墨、加三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为了更好地与北美地区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同时保护好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美墨加三国协议,并在多边贸易体制的规则中寻找更好的应对之策。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形成了庞大的生产网络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在不断增长的居民收入推动下,市场容量也持续扩大。只要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既是世界工厂又是世界市场的中国必然会对其他国家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