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权威期刊刊发中国一项新研究成果,美国人:中国应该共享

量子技术

自从量子卫星发射升天以后,量子技术就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虽然,目前“量子”已经成为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但是它却是一门深不可测的阿,毕竟量子的特性其实是很“诡异”的,包括了“量子纠缠”“量子干扰”等。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听都听不懂,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只要稍微加深一下了解,就会发现量子技术非常酷。美军事专家曾说过,只要量子技术运用得当,在军用领域将成为不亚于核武器的大杀器,在该领域中国一直都在不断获得突破。果不其然,央视网12月24的消息称,我国科学家再次实现一个国际首次。

据了解,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得知,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陈耕、李传锋等人在测量设备不可信条件下试验,获知了未知量子纠缠状态保真度信息,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量子纠缠态的自检验,这是国际上首个具有“高可靠、抗干扰”特性下的纠缠态自检验。日前,中国一项了不起的研究新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量子技术

或许很多人看了之后觉得很懵,毕竟这个名为“量子纠缠”的家伙到底是干嘛的?其实,早在1935年的时候,爱因斯坦就曾通过计算找到量子力学的一个“致命弱点”——量子纠缠,那就是相隔甚远的两个物体可以瞬间影响彼此的行为。就好像在一些狗血电视剧中,“男猪脚”受伤到底,结果他远在地球另一边的弟弟却瞬间倒地吐血一样。

作为量子信息领域中的重要资源,此次实现的量子纠缠态自检验,对推进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量子通信的检测设备如果被窃听者控制,可想而知会对量子通信的保密性造成多么致命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众多如同“贝尔不等式违背”的多种纠缠度量方法问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国际上对此作出了大量理论工作,但相关试验却依旧是空白。

量子纠缠

因此,此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成果才能被称之为“重大突破”。就像美媒分析的那样,在量子技术领域我国一直是佼佼者,在短短不到3年的时间里,无论是量子通信、量子雷达、量子计算机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技术突破,如今这个突破又要增加一个“量子纠缠”。可见,只要关乎到“量子”的技术,我国都一直处在巅峰位置。

不过,对于我国在该领域中取得的成绩,曾经有过多次理论验证的西方国家则显得无奈了许多。毕竟,理论再多也没有一次实验来得快、准、狠,也因此一些美国网友总是在有类似事件发生时,都会评论称:“中国为什么不向我们一样,在研究出这样先进的技术时与全球共享,就好像伟大的GPS一样。”(叮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