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宇:制度的控制参量和内在机制设置


戴天宇 |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

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其中对企业贻害较大的,恰恰是那些人们传承多年、自以为正确的做法。

戴老师在某市挂职时,当地正好有一个城市广场落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但时隔不久,广场管委会就发现,随地吐痰现象很多,搞得广场很不雅观,于是拟定了三种处罚方案:

(1)按照当地火车站的处罚标准,吐一口痰罚款5元;

(2)按照当地飞机场的处罚标准,吐一口痰罚款50元;

(3)学习香港、新加坡的先进管理经验,吐一口痰重罚500元。

由于班子讨论时意见分歧很大,管委会主任便拿着方案来找戴老师请教。

但戴老师的回复是“不知道!”

主任一愣:“您是专家,怎么会不知道?”

戴老师解释道:“我又不是胡半仙、贾大师,怎么会事先知道哪个方案效果好,哪个方案效果不好?这事不能想当然。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个建议,广场周边有三条步行街,你可以协调城管进驻,在三条街道上分别按三种处罚标准试行两周,再比较哪个方案的效果更好一些。”

试行两周后,结果出来了,出乎大家的意料,50元的效果最好。

罚款5元不足以吓阻吐痰。倒不是因为5块钱少,而是因为国人吐痰的水平世界一流,风驰电掣,眨眼就没影了,不抓现行不认账,逮个正着又很难,十次中能逮住一次就不错了,概率不到十分之一。

而制度威慑效果=惩戒力度×抓获概率,这样算下来,每次违法成本其实只有五毛钱,所以有些人觉得吐了就吐了,没什么大不了。

罚款500元反而加剧了吐痰。据回来的城管队员报告,他们猫在墙角里,当看到有人张口准备吐痰时,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上去,正好抓个现行,剩下的事就是开罚单了。

对方明白过来后,也不辩解,而是耐心地等到罚单开完后,又是一口痰吐在地上,然后两手一摆,嘿嘿一笑:“没钱,你能怎么着?把我抓进拘留所里,没那本事吧?哇咔,再吐一口,嘿嘿,逗你玩!”

经此一遭,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们,再也不在大会小会上,盲目地大谈特谈什么学习香港、新加坡的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了。

事实上,在大多数制度中,都存在着一些大大小小的“数字”,譬如说,请假时长、奖罚金额、提成系数、分配比例等,这些“数字”有个专门名称——“制度的控制参量”。

控制参量可不是随便赋值的,更不能靠感觉、凭经验、拍脑门,而是需要严谨而细致的科学计算,否则失之毫厘、缪以千里,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由于控制参量决定着嵌入制度当中的“内在机制”怎样触发、何时触发,因而相当于“内在机制”的控制阀。如果制度的控制参量和内在机制设置不科学,即便强力推行,过程肯定别别扭扭,结果可能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