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莫股份“賣殼後”業績變臉 年底直降1700萬甩資產

又到了年底上市公司賣資產保業績的時候了!

12月24日,離年底只剩7天的時候,寶莫股份(4.460, 0.06, 1.36%)掛出了資產轉讓公告。擬7000萬元轉讓子公司廣東寶莫100%股權。而就在兩個月前,寶莫股份掛出的價格是8724.21萬元,年底直降1700萬。

年底前如果不能順利賣出,寶莫股份將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事實上,去年寶莫股份也是主營業務大幅虧損,依靠甩賣三家子公司勉強將淨利潤掰正。

新浪財經注意到,寶莫股份去年剛經歷了一次控制權轉移。吳昊溢價73.7%入主寶莫股份,從原控股股東長安集團手中接過控制權,之後寶莫股份業績就開始變臉,股價也在不斷下跌。

“被套”的吳昊一入主公司就開始著手剝離公司資產,接盤方正是原來的控股股東。吳昊接下來還會有什麼運作嗎?

年底甩賣資產保業績 兩個月降價1700萬

12月24日晚間,寶莫股份發佈公告,對子公司廣東寶莫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寶莫)100%股權降價1700萬再次掛牌出售。

2018年10月26日,廣東寶莫在山東黃河三角洲產權交易中心掛牌時評估值為8724.21萬元,結果截至11月8日到期,也沒有找到受讓方。時隔兩個月,寶莫股份決定將價格降到7000萬元再次出售。相比一年前的收購估值,折價30%。

一年前的2017年10月31日,寶莫股份花4000萬元,從另一名股東中聯合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手上收購了剩餘40%股權,實現100%控股。按照收購價,廣東寶莫當時估值1億元。

僅隔一年時間,就將剛收購回來的資產打七折賣出,實在讓人不解。

廣東寶莫成立於2012年,原計劃面向珠三角市場,建成年產3萬噸的丙烯酰胺項目。截至2017年末,該項目建設已投入資金1.12億元,完工比例80%。

由於還未完工投產,且已發生折舊費及職工薪酬等管理費用。從2012年開始,除2013年一年外,廣東寶莫在持續虧損。從2012年到2017年,淨利潤分別為-20.15萬元、11.54萬元、-1.75萬、-57.6萬元、-141.79萬元、-391.3萬元。2018年上半年虧損已經達到208.02萬元。很明顯,虧損額在連年擴大。

今年10月,有一位網名“豐城人間四月天”的投資者去廣東寶莫公司現場查看,隨後在股吧裡發了帖子,坦言“看到這種情形,心裡涼涼了”。

“廠房建完了,辦公樓只裝修了一幢,還有十多二十個工人在駐守,做一些工作。整個工地面積大約有50-80畝地。個人感覺如下,與同一條街的其他公司相比,寶莫的進度太差了,估計2020年都無法實現投產”。

在今年6月的年報問詢函回覆中,公司還是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廣東寶莫年產3 萬噸丙烯酰胺項目部分廠房及辦公樓已在2017 年完工,生產設備相繼到貨並準備安裝調試,至2017 年末,完工進度已達80%。該項目完工後並順利達產後,將有利於公司壯大產業規模,擴大市場份額”。

公司2012年決定擴產時理由是,“根據目前丙烯酰胺市場銷售和生產情況,公司現有產能在滿足自身生產所用後,剩餘已不能滿足外銷需求。為滿足公司未來聚丙烯酰胺產能擴張需求,消除產能瓶頸,實施擴產十分必要。”

新浪財經注意到,從2016年以來,丙烯酰胺的價格有了不小的漲幅。2016年初約10000元每噸,2017年已經突破15000元每噸,漲幅超50%。公司卻遲遲無法建成投產,虧損也在不斷擴大,不知道原因何在?

前三季度虧2558萬 參控股子公司全虧損

這次股權出售對寶莫股份來說非常重要,新浪財經注意到,今年前三季度,寶莫股份虧損2558.82萬元,如果趕在年底這筆投資收益不能順利入賬,2018年虧損就可能成為定局。

事實上,從2017年起,公司主營業務就陷入虧損,扣非淨利潤為-5661.02萬元,靠賣資產讓全年淨利潤歸正。2017年一口氣賣掉了三家子公司——寶莫油氣、寶莫國際和北京寶莫,交易對手為原控股股東勝利油田長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集團”)。

處置對價分別為:寶莫油氣9687.98萬元,北京寶莫11561.75萬元,寶莫國際8169.66萬元。扣除淨資產之後,確認投資收益6948萬元,全年淨利潤827.04萬元,勉強轉正。

今年主營業務繼續虧損,前三季度虧損額達到2558.82萬元。在主營業務扭虧無望的背景下,只能寄希望於繼續賣資產。

事實上,目前寶莫股份所擁有的子公司無一例外都在虧損。2017年年報披露了主要控股參股公司的業績情況,全部在虧損,寶莫本部也不例外,去年虧損9514萬元。

靠著賣資本能撐到什麼時候呢?

新控股股東剛接手就“爆雷” 後續會有資本運作嗎?

公司頻繁甩賣資產除了保業績這個直接原因之外,還與去年的控制權變動有關。

2016年8月,長安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康乾投資、夏春良與吳昊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向後者轉讓了5.58%的股份,總價4.89億元。同時將剩餘持股的表決權委託給吳昊,轉讓完成後,吳昊在公司的表決權將達到21.69%,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2017年6月,長安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又向吳昊控制的泰頤豐轉讓了15.8%的股權,轉讓總價款13.86億元。轉讓完成後,吳昊直接和間接控制了21.38%的股份。

控制權轉移的同時,寶莫股份也經歷了管理層大換血,包括董秘、財務總監在內的多名高管離職。各種跡象表明,這就是吳昊的一次“買殼”行為。

控制權轉移後,寶莫股份業績就開始變臉,2017年扣非淨利潤為負,這還是上市以來的首次,2018年還在虧損。

伴隨著業績的下滑,寶莫股份開始剝離資產,“旨在推動公司產業佈局調整,加快轉型升級,通過淘汰、撤出不盈利項目,剝離低效益、非核心資產”。2017年處置的三家子公司交易對手方均為原控股股東長安集團。

今年掛牌處置的廣東寶莫,屬於公司籌建6年,投入1.12億元的項目,就在即將建成投產前,新的控股股東決定打折賣掉,剝離資產的意味很濃厚了。

事實上,寶莫股份是A股市場上有名的“殼股”。2017年吳昊入主寶莫時,被認為高溢價接了一顆雷。收購時每股14.33元,高出停牌前股價73.7%,而且接手後寶莫股份業績就開始變臉,股價也一路下跌。

從天眼查上查不到吳昊及泰頤豐與原控股股東長安集團有什麼關聯,那麼吳昊是被坑了嗎?還是另有資本運作的企圖?